界面新聞記者 | 陳奇銳
界面新聞編輯 | 許悅
英國時尚品牌Ted Baker的日子不好過。
3月21日,負責運營Ted Baker歐洲業務的公司No Ordinary Designer Label(NODL)向倫敦高等法院遞交申請,希望以政府托管的形式進行破產重組。該公司從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的銷售收入為3.2億英鎊,稅前虧損4300萬英鎊。
美國品牌運營集團Authentic Brands Group(ABG)確認了該消息——其在2022年以2.11億英鎊收購Ted Baker。但ABG沒有完全掌控Ted Baker的歐洲業務運營,而是讓NODL與一家荷蘭公司AARC簽訂協議,讓后者來經營線下門店和電商。
在1月29日,NODL已經終止了和AARC的合作,原因是AARC沒有按照股東協議向Ted Baker注入資金,這使其無法通過自身能力進行重組。ABG首席戰略及轉型官John McNamara稱,欠款在AARC合作期間大量增加,這導致了一系列難以克服的困難產生。
他表示正在為Ted Baker新的合作伙伴,確保其在歐洲運營狀況維持平穩。目前Ted Baker在歐洲共開設有46家門店,員工數量超過千人。除了歐洲,Ted Baker在其它市場的門店和電商仍繼續正常運營。
如果只將“正常”定義為開門、迎客、賣貨、送客這一系列銷售流程,那么確實如此。問題在于Ted Baker不管是業績,還是策略,已經不正常了很久。
從時間線來看,Ted Baker的困境是從創始人Ray Kelvin于2019年因不當行為而被迫離職后加深的。繼任者Rachel Osborne于2019年年底發現,公司存在價值2000萬至2500萬的虛高庫存,直接導致資產負債表缺口高達5800萬英鎊。
僅在2019年,Ted Baker就發布了4次盈利預警。隨后疫情帶來的封鎖則讓困難進一步加劇,Ted Baker在一年時間里就更換了3任首席執行官。而在2021年6月,Ted Baker的虧損金額已經高達1億英鎊。
頻繁變更高層導致轉型決策缺乏連貫性,疊加疫情和本就不好的財務狀況,Ted Baker已經難以自救,最終不得不選擇對外出售。但從如今的運營狀況來看,ABG也沒有將Ted Baker拉回正軌。借助第三方雖然能減少資金投入成本,但合作方出現風險卻會讓品牌處境更為艱難。
但更深層的問題在于,Ted Baker已經不是受歡迎的品牌。
一是Ted Baker的價格不受歡迎。在天貓官方旗艦店上,Ted Baker服飾售價多1000元到3000元之間,高于快時尚,但低于輕奢。在如今這個全球零售市場都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這樣的售價定位無疑會讓Ted Baker陷入尷尬。
它不算貴,但也絕不算便宜。Ted Baker的目標受眾是中產消費者,但他們對支出更為謹慎,在購物選擇上不是更傾向于售價更低的快時尚品牌,就是更具炫耀和保值意義的奢侈品牌。Ted Baker逐漸從被遺忘。
二是Ted Baker的風格不受歡迎。其最初走紅,是因為不按常理的設計,但在后期卻逐漸走向保守。它變成了那種典型的英國服裝品牌——充滿了基礎款、正裝以及老氣印花的裙裝。而如今消費者喜歡的是浮夸的Y2K風格和看起來富裕的老錢風。
偏偏Ted Baker又喜歡把自己包裝成一個高端設計師品牌。它的倫敦旗艦店開在布滿奢侈品牌的攝政街,進入中國市場的首店則開在了北京僑福芳草地。這些都是花錢的舉措,當業績下滑,會同時影響利潤和形象。
盡管Ted Baker在2012年就已經在中國開店,但后續策略并未跟上。到了2019年,Ted Baker才最終下定決心發力中國,通過成立合資公司來推動更多本土化策略落地。但它已經錯過了中國擴張的最佳時機。
Ted Baker在整個亞洲市場的擴張步伐都十分緩慢。一定程度上,這使其在歐美受到疫情沖擊最嚴重的時候,幾乎沒有來自其它市場的收入進行補救。如今隨著英國時裝和文化全球影響力的下滑,Ted Baker要想重振將不會是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