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鹽士
繼招商銀行、北京銀行開年宣布組織架構變革后,近日平安銀行組織架構變陣的消息也備受業內關注。
據悉,平安銀行在年前已完成了部門設置的調整,取消了實施十年的事業部制度,將六大行業事業部合并成為戰略客戶部,還撤銷了三個零售片區銷售推動部,改革力度不可謂不大。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銀行為適應經濟金融發展趨勢,逐步向符合現代商業銀行運作特點的組織機構設置與管理模式靠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可以看到,如今多家銀行都已行動起來。
多家銀行“動刀”組織架構,股份行和城商行調整重點各有不同
平安銀行近日正式宣布組織架構“變陣”,不僅將六大行業事業部合并成為戰略客戶部,還撤銷了三個零售片區銷售推動部。
據悉,平安銀行此次組織架構調整,意欲精簡一些較為虛化、中間性的架構,以縮短決策鏈,強化和做實分行自主經營。
從總行部門設置來看,平安銀行由此前的43個(3個零售片區銷售推動部算1個),變成了32個??傂胁块T設置也由之前的大公司、大零售、大內控、大行政四大模塊,調整為公司金融、零售金融、資金同業、風險管控、信息科技、共同資源六大板塊。
從公司金融板塊調整來看,平安銀行裁撤了6大行業事業部,將原來的地產、綠色金融、基礎設施、汽車生態、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醫療健康文化旅游六大行業事業部,合并成為戰略客戶部。調整后,公司金融模塊由公司業務管理部、戰略客戶部、交易銀行部、結算與現金管理部、跨境金融部、投資銀行部、機構督導團隊構成。
從零售金融板塊調整來看,平安銀行撤掉了原東區、北區、南區三個區域的零售業務管理部。甚至連汽車消費金融中心、保險金融事業部和信用卡中心都沒在零售金融板塊中保留一級部門。同時,將綜合金融服務中心整合至綜合金融拓展部;將零售風險管理部平移到風險部門。
再看資金同業板塊,資金同業原屬于大公司模塊,此次改革獨立出來,與公司金融板塊并列。在風險管控板塊,部門調整數量與調整前沒有發生變化,但調進調出各一個:零售金融部的風險管理部進入,稽核監察部調到共同資源板塊。
在共同資源板塊,調整后的共同資源板塊是擁有部門最多的板塊,主體是之前的大行政板塊,調整出去了金融科技部,成為獨立的板塊,加進來了之前大零售模塊旗下的運營、消保、安全保衛部門,以及之前大內控模塊的稽核監察部。
事實上,近一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刀刃向內”,進行組織架構改革。
今年一月份,招商銀行也完成組織架構調整,與平安銀行重點“動刀”對公部門不同,“零售之王”招商銀行對零售部門的改革力度更大,在原零售大架構下,新成立了“零售客群部”,并由財富平臺部總經理厲明東兼任總經理。
據了解,早年招行零售金融就設有基礎客戶部,后于2018年拆分合并為零售金融總部。2020年招行總行零售條線的部門有零售金融總部,下設財富管理部、私人銀行部、零售信貸部和信用卡中心。
隨著零售金融總部策略的推進,2021年招商銀行又將原一級部門零售金融總部的大部分團隊以及原財富管理部合并組建財富平臺部。經過本次調整后,招行總行零售條線的下設部門有零售金融總部、財富平臺部、私人銀行部、零售信貸部和零售客群部。
2023年招行第三季度業績交流會上,招行行長助理彭家文表示,要繼續做大客群、做優產品??腿菏且磺袠I務的來源和基礎,持續拓展、做大客群,是其接下來一定要做的事情。所以說,此次招商銀行重設零售客群部將命名從“平臺”演化為“客群”,足以令人窺見其零售業務的策略變化。
除了股份行,城商行也在積極適應市場變化,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新帥”霍學文上任后,北京銀行組織架構迎來多維度變化。今年2月28日,北京銀行通過了《關于優化調整總行有關部門設置的議案》。而早在2023年三季報業績發布會上,霍學文就已宣布該行已完成零售條線的組織架構調整。
從調整內容看,北京銀行整合原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養老金融部)、電子銀行部職能,設立財富平臺部,下設養老金融中心、遠程銀行中心兩個二級部,強化對資產規模600萬以下的大眾和財富客群的數字化、集約化、平臺化經營;設立私人銀行部,強化對資產規模600萬以上私行客戶的專屬化、專業化陪伴服務。
至此,北京銀行形成零售條線“一個統籌部門”(零售銀行部)+“四大利潤中心”(財富平臺部、私人銀行部、個人信貸部、信用卡中心)的組織架構,為CPCT(Customer客戶-Product產品-Channel渠道-Team隊伍)一體化經營奠定組織保障。
而這次的調整,行業人士預測,此次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將是對總行部門的再優化,并且預測具體方案可能在年報中有所披露。
銀行業高管“變陣”進行時,管理人才年輕化成為顯著特征
在市場環境的變化之下,2023年銀行業迎來了高管變動年。據公開信息,多家銀行高管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到齡退休和工作調動。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正值銀行高管密集退休期,老一輩銀行家卸任,也意味著銀行發展進入新階段。
到了2024年一季度,銀行業高管“變陣”仍在持續。據拾鹽士不完全統計,這波人事變動涉及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等十余家國有大行、股份行以及城商行,并且所涉及的均是重要職位。
2024年1月,中國工商銀行“掌門人”更迭,原行長廖林接任黨委書記,陳四清卸任。2月2日,工商銀行宣布廖林擔任工行董事長。
中國建設銀行也發布公告,宣布張金良任中國建設銀行黨委書記,待后續履行完有關流程后,張金良將“接棒”田國立出任建行董事長。
1月26日,中國銀行宣布聘任卓成文為董事會秘書、公司秘書,其任職資格尚需監管核準;2月26日,中行聘任劉進為副行長,其任職資格待金融監管總局核準,又于同日選舉副行長張毅任執行董事,樓小惠任非執行董事,劉曉蕾任獨立董事。
交通銀行于2月18日公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已分別核準殷久勇、周萬阜任公司董事的任職資格;2月29日,工商銀行公告稱選舉張文武為工商銀行執行董事,選舉莫里·洪恩為該行獨立董事,兩人的任職資格尚需核準。
除了國有大行,今年一季度股份行和城商行中高層人事變動也十分密集。
3月8日,光大銀行選舉崔勇為第九屆董事會副董事長;3月12日,民生銀行原行長鄭萬春、原副行長袁桂軍因到齡退休,聘任王曉永為行長,張俊潼、黃紅日為副行長,三人任職資格尚未獲得核準;興業銀行發布公告稱,張旻、張霆副行長的任職資格同時獲核準。
3月18日,華夏銀行也宣布了新行長人選為北京信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瞿綱,目前其任職資格尚未獲批。
再看城商行高層變動情況。3月1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發布的批復顯示,邵新力任浙江農商聯合銀行副行長的任職資格獲批;南京銀行也發布公告稱收到相關批復,陳諧副行長任職資格獲批。
3月14日,重慶銀行發布公告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已核準楊秀明擔任該行董事及董事長的任職資格;3月15日,長沙銀行發布公告稱,唐力勇因工作調整,已于當日辭去該行董事兼行長職務。
貴州銀行也宣布許安不再擔任黨委副書記,辭任行長、執行董事等職;吳帆辭任監事長,獲任黨委副書記,提名為執行董事候選人。
業內人士評價稱,在銀行業這波人事變動中,具備兩個顯著趨勢。第一,人事調整愈加年輕化,在新上任的高管中有不少是“70后”、“75后”甚至“85后”,這些年輕的高管們正逐漸登上銀行業的管理舞臺。
此外,新上任的高管大部分都是內部提拔,這種提拔方式不僅有助于激發內部員工的積極性和潛力,也體現了銀行業對內部人才的重視和信任。
與此同時,一波大規模的“換帥”也給了市場考察的時間,股東以及股民都需要從多維度考察新高管對銀行的經營、發展、戰略等層面的影響,反映到股票層面,“換屆緩沖期”市場也處于觀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