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資本市場監管力度顯著加強,上市公司高管被留置調查的事件頻發。據Choice統計,自2024年初至今,已有9份關于上市公司實控人或董事長被留置調查的公告發布,而2023年全年的相關公告數量為21份。這一趨勢表明,監管部門對于上市公司高管的監督和調查正在不斷加強。
在過去的一周內,六家上市公司——天宜上佳(688033.SH)、華是科技(301218.SZ)、思科瑞(688053.SH)、國光電氣(688776.SH)、超越科技(301049.SZ)、勁嘉股份(002191.SZ)——相繼發布了關于其實控人或董事長被留置的公告。特別是思科瑞和國光電氣的董事長均為同一人,張亞,而勁嘉股份的實控人及董事長已是第三次面臨留置。
留置是監察機關在調查職務違法犯罪案件時,對涉案人員采取的一種強制措施,通常與反腐斗爭相關。這種措施通常意味著涉案人員需要在特定場所配合調查,期間其日常活動可能受到限制。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實控人或董事長被留置可能會對公司的日常運營和決策效率產生影響。雖然大多數被留置的董事長在調查結束后能夠返回原崗位,但也有少數情況下,董事長可能會因此辭職,公司隨后需要選出新的董事長來接替。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勁嘉股份的實控人及董事長喬魯予,因被立案調查并留置,公司已宣布其職務由其他高管暫時代理。勁嘉股份表示,盡管喬魯予被留置,但公司控制權未發生變化,董事會運作正常,日常經營管理由高管團隊負責,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生產經營穩步推進。
此外,集友股份的實控人徐善水也經歷了多次留置。徐善水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及實控人,曾因涉嫌行賄而被留置并立案調查。盡管其后恢復履職,但不久再次被留置,目前其留置狀態已解除。
在煙草行業,集友股份和勁嘉股份等公司的多人被留置,這可能與行業特性和監管環境有關。同時,也有個別情況是一人被留置而影響到多家上市公司,如張亞同時控制的國光電氣和思科瑞。
在這些事件中,公司通常會迅速做出反應,確保公司運營不受影響。然而,二級市場對此反應敏感,相關公司的股價往往會受到影響。例如,國光電氣和思科瑞在公告實控人留置后,股價分別出現了大幅下跌。
此外,還有一些公司在董事長失聯后不得不做出相應的人事調整。例如,美吉姆和*ST天山的董事長在失聯后均提交了辭職報告,公司隨后選出了新的董事長。
總體來看,上市公司高管被留置調查的事件頻發,反映出監管機構對資本市場的嚴格監管態度,也提醒投資者在投資決策時需要更加關注公司的治理結構和合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