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餐網 周里希
編輯|景雪
自chatGPT誕生以來,AI的浪潮已席卷多個行業領域,餐飲業亦不例外。無人餐廳、數字人直播等新技術層出不窮,特別是AI炒菜機器人大有被普及,在中國餐廳后廚扎根之勢。
在此前的兩會期間,AI炒菜機器人就火了,掀起了關于加快AI機器人在餐飲行業落地的討論。
在《委員會客廳》欄目上,AI炒菜機器人應用也引起了全國政協委員的關注。全國政協常委賈楠指出,AI炒菜機器人能夠減少廚師的學藝時間和在灶臺前的站立時間,也能間接提高年輕人進入餐飲行業的興趣。
事實上,炒菜機器人能夠為餐飲業帶來的實質性幫助還不止這些。它可能是消費者對“新鮮現炒”和商家“降本增效”這兩者需求之間最好的橋梁。
01 “現炒”成餐廳新賣點,AI炒菜機器人保衛煙火氣
曾幾何時,現炒是餐飲業基本素養,如今卻成了餐廳賣點和需要消費者日益呼吁的事情。
比如,不少湘菜連鎖品牌都定位“新鮮現炒”,再輔以明廚亮灶、食材現切展示,讓餐廳中濃濃的煙火氣撲面而來。
又比如,快餐賽道下的大米先生和小女當家,都不約而同地把“現炒”寫進了品牌slogan。大米先生喊出了“大廚現炒更好吃”,小女當家則提出了“小女家常味,現炒更好吃”。
在追求快捷與利潤最大化的市場中,能夠堅守“現炒”這一烹飪方式,是對消費者味蕾的最大尊重。但事實上,要想把“新鮮現炒”做到極致并不容易。如何能夠更快、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新鮮現炒、有鍋氣”的需求,是行業的普遍難點。
過去,想要實現“現炒”的唯一途徑,即增加餐廳中廚師的數量。但在今天,業內給出了新的答案——部分先進的AI炒菜機器人已能完全復刻中餐烹飪過程中的“鍋氣”與大廚的口味。
“為了解決‘鍋氣’的問題,我們把中餐炒制所有的步驟進行‘精細定量’,把大師的手藝拆解成顆粒,化為秒、克、度、秒轉等物理組合,并將菜譜程序導入機器人大腦,復制大廚烹飪流程與工藝,做到餐餐、道道菜都是按照最高標準的廚藝進行炒制。”橡鹿聯合創始人楊建成表示。
據其透露,單是為了解決“鍋氣”的難題,橡鹿就耗時了近一年,研發費用上億元。如今,美膳獅能將AI技術運用于烹飪的溫度控制當中,其自研的AI控溫功能能根據食材克重、起始鍋溫的不同,自適應烹飪所需要最佳溫度、時間和轉速,它正通過深度學習不斷優化烹飪工藝,確保每一道菜品都能達到“大廚水準”。
02 現炒和降本增效,不是只能二選一
值得一提的是,炒菜機器人的出現,不僅實現了新鮮現炒的“煙火氣”,對于餐廳而言,還能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效率。
一家湖南正餐品牌就是在后廚中引進了AI炒菜機器人,將門店單日炒制份數提升至600份。
據店內廚師介紹,在AI智能炒菜機的輔助下,后廚的出餐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引入AI炒菜機器人后,在原來的人員配置下,可以實現超過原來3倍的炒制量。”
紅餐網了解到,不久前一家知名湘菜連鎖品牌,也將餐廳中的半自動的炒菜機升級為了全自動AI炒菜機器人。
“半自動炒菜機解決不了人效問題。半自動化三臺設備需要三個人來操作,美膳獅只要一人就能看三臺,炒制效率更好。“該餐廳負責人告訴紅餐網。
這一改變,使得該餐廳能夠應對更大規模的用餐需求,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更重要的是,炒菜機器人的介入,還滿足了其對每家店口味一致性的需求。
事實上,在傳統烹飪過程中,因廚師個人技藝差異而導致的口味波動常有出現,而在使用炒菜機器人后,則能更高水準地實現菜品口味的標準化。
“廚師的最佳工作狀態可能只有一兩個小時,在長時間工作后會出現疲勞,菜品的質量和口感的穩定性可能會下降,AI炒菜機器人或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委員會客廳》欄目上,全國政協常委賈楠表示。
一位廚師在提到炒菜機器人時,也曾評價稱:“以前我也負責菜品研發,那時我是自己一遍遍地炒制測試,研發好了菜品,再到各個門店去教學,那時候需要很久才能教完所有的門店,還不能保證效果,現在我自己在炒菜機上進行菜譜研發,一鍵下發所有的門店,機器就能炒出一致的口味。”
兼具新鮮現炒和降本增效的作用,同時菜品口味穩定有保障,在此基礎上,同時利用炒菜機器人,餐廳菜品的更新迭代更加容易了,能更標準化、快速化地向全國門店復制推廣,也將直接帶動餐飲品牌向連鎖化、品牌化方向快速發展。
03 AI炒菜機器人風靡后廚,餐飲業用工荒有了新解法?
更深層來看,AI炒菜機器人之所以能風靡餐廳后廚,還在于其解決了餐飲企業常面臨的招工難、用工難的問題。
現如今,在金鼎軒、南昌的光明社區幸福食堂和一些大型互聯網企業食堂,都使用了美膳獅炒菜機器人,店內員工只用將食材、用料放到投料籃,選擇機器屏幕上的菜譜,就可以執行烹飪流程,即便沒有大廚,也一樣能做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肴。
由AI炒菜機器人炒制的菜品
據紅餐網了解,某頭部快餐品牌,以及許多大型連鎖中式正餐品牌在內的許多餐飲企業,也都使用了美膳獅2K炒菜機器人,且在小范圍試點過后,均選擇逐步推廣這種科技設備在其后廚運用,從而全面提升連鎖速度。
據了解,目前僅橡鹿科技一家企業,就已服務了超1500家餐廳,有3000名極客廚師在用。
數據統計,2023年中國餐飲總規模接近突破5萬億,餐飲行業的經營主體數量已超過600萬家。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攀升,廚師等職業的年齡代際問題日益凸顯,成為餐飲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與外賣員平均年齡僅為25歲相比,廚師的平均年齡接近40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廚師行業產生了抵觸情緒年輕人對培養周期長,工作環境惡劣的工種興趣越來越低。
AI炒菜機器人的普及,給餐飲業用工荒難題帶來新解法。一如楊建成所說:“AI炒菜機器人的介入,不僅能夠有效改善廚師的工作環境,還可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這一行業,為廚師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賈楠也表示,AI炒菜機器人的引入與現今學生的技術興趣相契合,能減少廚師站立在灶臺前的時間,縮短學藝時間,這可以增加年輕人的興趣,解決年齡代際問題。
此外,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AI炒菜機器人的出現,未來也將為中餐出海提供更多可能性。
“中餐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對廚師技能水平的要求較高,難以找到適合的員工,大大增加了我們在海外開店的難度,而AI炒菜機器人打破了這一瓶頸。”一位連鎖餐飲品牌的海外負責人介紹。
據其透露,以美膳獅為代表的AI炒菜機器人如今正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美國等多個國家快速落地。
曾經人們誤解機器人炒菜沒有鍋氣和靈魂,但是借助AI技術的發展,這些難以被言傳的詞匯被破解;商家成本日益增長和消費者呼吁新鮮現炒之間的鴻溝,也因AI炒菜機器人的出現得到彌合,或許這正是其在后廚蔓延的最本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