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節點財經 一燈
3月19日,MRO采購平臺震坤行發布上市后的首份財報。財報顯示,過去一年,震坤行全年GMV達到110.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2%;全年總凈收入達到87.21億元,同比增長4.9%。毛利率則從2022年的15.8%上升至2023年的16.7%。此外,第四季度,震坤行首度實現扭虧為盈,經調整后凈利潤達到2754萬元。
作為中國第一家赴美上市的MRO企業,震坤行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一直備受關注。自2023年12月登陸紐交所后,震坤行的股價總體呈現上升趨勢。截止發稿,股價達到18.15美元/股,較發行價15.5美元/股上漲17.1%,最新市值達到29.23億美元。
此前,震坤行所在的MRO工業品采購與服務行業,較少為外界所熟知。用互聯網底層邏輯與技術改造傳統供應鏈行業,也曾被視為天方夜譚。如今,震坤行業績穩步提升,且打破多年虧損狀態首次實現盈利,從側面也證明,MRO這一常年埋在水下的行業具有被低估的潛能。
01 打破盈利質疑
震坤行成立于2014年,作為一家數字化的工業用品服務平臺,主要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MRO(Maintenance, Repair, and Operations,即維護、修理和運營)采購與管理服務,以實現工業用品透明以及降本增效。
實際上,MRO是個舶來品定義,最早發源于美國,是指在企業生產過程中不直接構成產品,只用于維護、維修及運行用途的非生產性物料。在制造業的日常運轉中,這一類工業品的需求必不可少。
但MRO行業長時間卻存在如下行業痛點:鏈條冗長分散,行業透明度低,供需容易錯配,效率低下。以震坤行為代表的MRO工業品平臺的出現,則是針對這一行業痛點,利用互聯網的數字化優勢,賦能這一傳統供應鏈行業,為其降本增效。
基于這一宏大的敘事,震坤行也曾獲得不少資本的青睞。自2016年至2023年12月上市前,震坤行共計獲得7輪融資,融資總規模超過9億美元,其中不乏經緯創投、君聯資本、騰訊投資、云鋒基金等知名資本的看好。
然而,敘事歸敘事,業績歸業績。在上市之前,震坤行常年處于虧損狀態,累計虧損超過20億人民幣,需要不斷靠大額融資續命。市場上,對于震坤行這一類MRO工業品平臺商業模式的質疑聲也紛至沓來。畢竟,“互聯網改造一切”的口號,在經過時間驗證后,被發現并不適用于所有行業。
上市后,震坤行的首份財報業績,卻顯示出這家企業不斷提升的盈利能力。2023年,震坤行全年毛利額達到14.52億元,同比增長10.2%;全年毛利率為16.7%,較上年同期增長0.81個百分點。其中,第四季度毛利額達到4.17億元,同比增長10.9%;毛利率為17.1%,同比增長0.42個百分點。
縱觀震坤行近三年業績,其毛利率水平也處于上升趨勢中。2021年至2023年,震坤行毛利率分別為13.58%、15.85%和16.65%。公司虧損幅度也逐漸下滑。2021年至2023年,震坤行凈利率分別為-14.66%、-8.79%和-3.5%。
震坤行盈利能力的改善,則主要得益于規模效應開始不斷發揮作用,以及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的下滑。
在規模方面,2023年震坤行無論在客戶數量還是GMV上,均實現了較大增長。客戶數量從2022年的58004家,增長至2023年的66562家。此外,震坤行客戶粘性也較高。據悉,2022年TOP500客戶在2023年的留存率達到97%。
GMV方面,兩大平臺震坤行與工邦邦分別實現GMV101.13億元和9.7億元,同比增速則分別為18.1%和19.8%。其中,自營模式GMV為83.37億元;平臺模式GMV為27.6億元,同比增長90.2%。
“震坤行所處的MRO行業其實是一個重資產行業,對庫存倉儲、物流運輸、設備設施等要求都較高,前期資產投入巨大。從震坤行較低的毛利率可知,這個行業本身是存在不小的盈利難度的。而打破盈利劣勢的點便在于規模化帶來的邊際成本遞減,以及內部自身的降本增效。從近年業績來看,震坤行已經慢慢步入正軌。”一位業內人士對節點財經分析道。
02 仍將享受行業增長溢價
震坤行能夠實現穩定增長,MRO行業在國內的發展密不可分。灼識咨詢CIC的報告顯示,中國在線MRO采購服務市場規模則預計將從2022年的2354億元以29.2%的復合年增長率增至2027年的8470億元。2022年,中國MRO采購服務市場的在線滲透率為7.8%,預計將在2027年增至21.3%。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國內制造業已經度過粗放式發展的階段,需要更加智能化精細化的管理。在新經濟常態下,一方面企業自身有降本增效的需求,另一方面政策上國家也在大力推動供應鏈創新轉型。加上互聯網電商平臺的興起,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其實是水到渠成。
加之,國內MRO市場競爭格局較為分散。震坤行招股書顯示,業內前50名公司市占率不到10%。對震坤行而言,仍有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此外,震坤行還透露出在海外發展的計劃。2024年下半年,震坤行將于美國正式開啟海外業務,加快海外市場的布局。作為MRO行業的發源地,美國的MRO行業發展顯然更加成熟,目前已經誕生出固安捷、快扣等市值達百億美元的龍頭企業。
“對比國內市場,進軍更為成熟的美國市場,對于震坤行而言也是一種挑戰。成熟市場自然在市場教育成本方面花費較低,需求較為穩定,但也意味著震坤行可能將面臨固安捷這類龍頭企業的競爭。”上述業內人士對節點財經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美國MRO市場30%-45%的市場份額由前十大公司占據。震坤行迎接來自地頭蛇的挑戰不小。不過,有消息傳出,震坤行正積極探索海外并購整合的機會。
此前,震坤行董事長兼CEO陳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計劃在海外目標地區設立本地公司以開展電商業務,而非跨境模式。這也意味著,震坤行出海計劃將重心從跨境貿易轉為本地制造。
經過十年深耕,業務發展已逐漸步入正軌的震坤行,或許還將繼續享受行業發展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