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共享充電寶,真讓人燒腦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共享充電寶,真讓人燒腦

如果不愿在每次租借前都查看規則,就要在付款時忍受超出預期的價格。

文 | 觀潮新消費  王叁

編輯 | 杜仲

早在3·15之前,甚至每年的3·15之前,共享充電寶的話題都要被拿出來曬曬。紅到深處自然黑,黑到深處自然紅,吐槽式維權不但沒有把共享充電寶的價格打下來,反而成了一年一次、一次一年的宣傳:我還沒涼,你去吃翔。

一個伴隨焦慮而生的時代性產物,共享經濟紅海中的遺珠,盡管曾被王思聰斷言必不能成,但共享充電寶在互聯網上的生命力顯然比它的“頭號黑子”更加漫長。

從1元/小時,到6元/小時,7年漲了6倍的價格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都是一門很性感的生意,看似違背市場規律的野蠻生長,讓共享充電寶成為接連塌房的共享經濟中碩果僅存的“怪現象”。

不過,價格卻不是共享充電寶成為消費刺客的全部原因。

時間刺客

從2017年的1元/小時,到如今大部分品牌的4元/小時,部分品牌的6元/小時,再到旅游景點上不封頂的計費,共享充電寶的漲價持續引發“錢包刺客”的熱議。

作為一種服務型產品,共享充電寶的選取與使用,跟最終的付款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跨度。這個時間跨度是價格的決定因素,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雖然大部分共享經濟模式中都存在這個時間跨度,但都不像共享充電寶的不確定性那么多,那么刺激。打到一輛“臭滴滴”,可以投訴;掃到一輛不好騎的單車,最多損失一塊五;而共享充電寶的槽點多到離譜,卻找不到泄壓的出路。

使用共享充電寶,99.99%的需求是充電,這也是套路開始的地方。

且不說如今各手機品牌都已標配快充,就連市售的充電寶產品也已經在充電速度上“卷”出了新花樣,而共享充電寶的充電速度則顯得非常復古。

“用過多家共享充電寶,半小時大概能充20%左右,用自帶的充電器都能充滿兩次了。”一位共享充電寶“重度用戶”對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表示。

“龜速”充電的原因大致分兩種。

其一,共享充電寶普遍未配備快充芯片。盡管目前大部分手機產品都支持快充,但充電設備是實現快充的必要條件,18W及以上才是快充標準,但共享充電寶的功率大部分為5W。

其二,設備老化。相比于自用充電寶,共享充電寶長期處于被充電與供電的循環中,損耗速度也更快。按照鋰電池行業標準,移動電源在300—500次循環充電后就會有不可逆的損耗,進而影響充電速度,選充電寶也變成了“開盲盒”。

設備老化會衍生出新的問題,比如充電斷連,比如越充手機電越少。共享充電寶品牌都設置了免費時長,大部分在15分鐘之內,這是用戶發現問題并更換充電寶的時間,但由于設備老化的暗病無法及時凸顯,這也是投訴的重災區。

充電寶沒電了,但還在計費,是消費者不滿的另一大理由。

共享充電寶的計價時間單位為30分鐘或60分鐘,同一商場單價從1.5元/30分鐘到6元/60分鐘不等,其中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計價寬度。

前述用戶表示,“有的按半小時計費,有的按小時計費,多出1分鐘也算一個時間單位,31分鐘按1小時計算,或者61分鐘按2小時計算,充電開機的第一件事就是設個鬧鐘。”

同一地點的不同品牌,同一品牌在不同地點往往采取不同的計價體系,原因在于共享充電寶通常采用“自主運營+代理運營”雙模式管理,而渠道商往往手握自主定價權。造成的結果是分階分場景收費的模式讓共享充電寶變成了燒腦游戲。

如果不愿在每次租借前都查看規則,就要在付款時忍受超出預期的價格。而最讓消費者難以接受的是,品牌方的充電時長系統可以精確到秒,但計價單位卻粗放到小時。

時間的游戲,是共享充電寶的財富密碼。

當沒電的充電寶還在計費,消費者需要和時間賽跑,尋找最近的點位,并虔誠地祈禱那個點位還有空位可以歸還。

當共享充電寶將“救急+剛需”做成一門生意,“服務”的表象之下隱藏著消費者不降反增的焦慮,從借走充電寶到歸還付費之間,每一秒都要用金錢來衡量,這無疑放大了手機沒電的成本和焦慮感。

不管是充電寶沒電了,還是想還的時候找不到地方,都要由消費者買單,是共享充電寶強烈“背刺感”的根源。

日前,一位網友在朋友圈分享“2023年共享充電寶賬單”。該網友使用共享充電寶的頻率較高,使用范圍包括美團、怪獸充電、街電、來電等主流平臺。整個2023年,該網友在共享充電寶方面的消費額達到1200元,超過了全部APP會員充值金額的總和。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以“共享充電寶”為關鍵詞的投訴多達2.4萬條。投訴內容主要集中于歸還難、亂收費、維權難等問題。

(來源:黑貓投訴)

而在新浪微博的話題區,共享充電寶的相關話題超過600條,價格相關的占一半,“刺客”關鍵詞的出鏡率極高。

(來源:新浪微博)

每一條熱搜,都在削弱我們觀看王公子吃翔的底氣。

誰的剛需?

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元年,全球共享經濟的鼻祖Uber卻退出了中國市場。

Uber宣布于2016年11月27日全面停止在中國提供服務,而時任Uber上海總經理及Uber中國營銷總監的蔡光淵也分享著Uber的尷尬。

80后蔡光淵于2005年從上海外國語大學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畢業后加入了聯合利華,干了7年,一直做到了全球品牌發展經理的崗位。

隨后兩年,他在特步任品類總監和營銷副總裁;再后兩年,他在新元素快速消費品業務部門任營銷總監。2016年6月,蔡光淵加入Uber,Uber半年后退出了中國市場。

但Uber走了,共享經濟沒走。

創業動機的故事永遠按照相似的套路在坊間流傳:2016年冬天,剛從Uber離職的蔡光淵在靜安寺附近辦完事,準備打車回家,但手機沒電關機了。他找了不下5家商戶都被拒絕,最后終于得到一個美妝柜臺業務員的幫助,充了5%的電后才得以回家。

試著代入角色,一位剛剛失去工作的高管又遭遇接連的拒絕,無法回家的急迫感確實能夠催生出對于充電寶的無限渴求和文思如泉涌的創業思路。

十幾億人的國家、多達七億手機用戶,有多少人能分享他當時無法充電的焦慮,就有多少人是這個創業項目的目標用戶。

非常值得憧憬。

2017年初,蔡光淵做共享充電寶的想法初步成型,并打動了曾任美團眾包事業部總經理的徐培峰,怪獸充電于同年5月在上海長寧區正式成立,那正是共享充電寶最輝煌的時刻。

這一年,共享模式迅速從網約車和自行車領域向其他行業滲透,共享充電寶迎來第一波高峰。陳歐斥資3億元拿下了深圳街電科技的控股權,王思聰立馬開炮:“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陳歐則溫柔回懟:“街電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為你的情緒不讓這個項目入駐萬達”。

(來源:陳歐微博)

兩人的口水戰并不妨礙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回光返照般的繁榮,成為2017年最火熱的風口。

40天融資11筆、全年融資28筆的歷史記錄正是在2017年創造。在這一年,共享充電寶項目平均每兩天就新增一個,巔峰期甚至有過4天之內全行業融資7.5億元的夸張紀錄。

密集融資必然帶來燒錢圈地的大戰,但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繁榮來得快、去得也快,很快就有人燒不動了。

2017年下半年,大部分盲目入局者現金流斷裂、押金模式被消費者詬病等問題集中爆發,樂電、泡泡充電、小寶充電、放電科技、河馬充電等多家共享充電寶企業紛紛倒下,從瘋狂擴張到偃旗息鼓,只持續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2017年的倒閉潮之后,共享充電寶行業進入低調前行的階段,“百電大戰”的最終獲勝者“三電一獸”(街電、小電、來電、怪獸)開始了馬拉松式長跑競賽。

和平競爭在無形中擴展了市場規模,也在慢慢治療當初揠苗助長式燒錢圈地對這個尚未成型的市場所造成的傷害。

據艾媒咨詢公布的數據,2017年—2019年,中國市場的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已經從1.02億人快速增長到3.07億人。

同樣是在這3年里,共享充電寶的價格從每小時1元,悄悄漲到了3元甚至是4元。

2020年12月,共享充電寶再次以尷尬的方式回到公眾視野:央視財經頻道報道了共享充電寶價格上漲的消息,《封面新聞》跟進調查,引起熱議。

《封面新聞》的報道中提到,共享充電寶漲價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其每小時的租借費用多為3元和4元,24小時封頂價格則從20元到40元不等。

此后,共享充電寶行業進入了時時上熱搜、年年當刺客的黑紅出圈路。

華經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共享充電寶點位覆蓋只有30萬個,至2021年點位覆蓋已達380萬個,使用人數預計將由2017年的0.92億人提升至2025年的7.55億人。

艾瑞咨詢發布的《2023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則顯示,根據線下餐飲、交通出行和酒店住宿場景的顯著復蘇,2023年我國共享充電寶市場有望增至168億元,并于2028年實現超過700億元的規模。

漲價并未成為共享充電寶市場繁榮的阻礙,也讓人愈發疑惑,這門生意究竟有怎樣的魔力?

“急”的生意

“第一次以封頂99元的價格‘買’了共享充電寶之后,真的很后悔沒帶充電寶出門。”

對于共享充電寶用戶而言,幾年的成本能買一個電量與便攜兼備的充電寶,所以,“劃算”并不是這個需求的前置條件。

共享充電寶的優勢在于不需要時刻保證自己的充電寶有電,也不需要每次都攜帶出門,所以共享充電寶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懶人經濟”。

而共享充電寶一系列的不確定性,歸根結底還是源于需求的不確定性,大部分用戶不能在出門前就斷定會有共享充電寶的需求,如果有,反而就沒了這個需求。

對于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模式的質疑,集中于“偽需求”一點。但對于共享充電寶的用戶而言,與其說是偽需求,不如說是偶發需求。

但偶發需求往往是非常強烈的需求,你越急,他越賺。

這既讓共享充電寶的用戶畫像變得模糊,也因低頻導致了難以降低的均價,以及層出不窮的套路。

當怪獸充電成為“共享充電第一股”,曾經被共享充電寶行業普遍采用的兩種商業模式已經分出了高下,主打移動模式下的大柜機共享模式,被扎根在商場、餐廳及休閑娛樂等固定場景下的桌面共享模式擊退。

商場是共享充電寶的主要陣地,按照共享充電寶相關企業的說法,租賃價格是由公司與商場共同商議決定,但從同一品牌在不同商場價格不同的情況來看,企業似乎在暗示場地提供方的商家才是價格上漲的源動力。

這也是互聯網模式跑馬圈地后無法避免的歸宿:以概念換取融資,燒融資搶占市場,市場增長遇到瓶頸,漲價收割韭菜。

但通過漲價換取盈利的模式顯然有弊端,當租賃單價無限接近全款購買充電寶的價格,共享的模式必然失去優勢。

高頻消費、多人使用、無需攜帶的優勢與單次使用、價格偏高、場景限制的劣勢之間,天平的傾斜本應是全行業的打擊,但共享充電寶的一側被放置了“懶人經濟”的砝碼。

共享經濟的模式,通過規模效應帶來邊際成本的遞減才是唯一的正路。

雖然扎根于共享經濟的大潮,但共享充電寶的誕生具備很多特殊性。與其說共享充電寶是共享經濟的分支,不如說是手機產業遭遇瓶頸的暫時性解決方案。

共享充電寶行業誕生于智能手機的普及期與電池產業的瓶頸期,其財富密碼在于用戶的續航焦慮。

當辦公、娛樂、消費都以手機為載體,智能手機行業遲遲無法突破5000mAh的瓶頸,大屏、5G、短視頻與快充時代的攜手到來,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快充技術對于續航的提升,電量焦慮繼續蔓延,共享充電寶行業正是在此基礎上步入正軌。

沒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手機行業電池領域突破瓶頸、卡片式超便攜充電寶、再度革新的快充技術,都足以成為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滅頂之災,一切都根源于共享充電寶和手機行業的深度綁定。

此外,共享充電寶作為一門“共享”的生意,核心要素是以量換價,那么“鋪點”就是唯一的戰術,公開的秘訣在于鋪設點位的密度。

“手機沒電”確實讓人焦慮,但這種情況的出現需要極為特定的場景,住宅與辦公區作為消費者出現最高頻的場景,并不是共享充電寶的應用場景。

充電焦慮的最核心場景就是商場。

而在“手機沒電”這一偶然而又急迫的情況出現后,消費者將呈現出更高的流動性,找到充電寶前處于尋找狀態,找到之后又不希望原地充電,不然跟充電樁沒有區別。

因此,密度決定一切。

點位鋪設過少,無法精準捕捉偶然性,也會增加歸還成本,從而降低使用意愿,甚至出現“無寶可用”的情況。

而密集鋪點,則會牽制成本,充電柜機和移動充電寶都是重資產,地推模式也增加了人力成本。

其次,客流量大的商場、餐廳以及其他的娛樂場所,需要繳納入場費和傭金,鋪設后的使用率卻需要企業自身權衡。

方方面面的壓力之下,這個隨時可能慘淡收場的“階段性”行業小心翼翼地通過漲價求生存。

漲價,也沒有為共享充電寶企業帶來更高的收益。

對比發現,怪獸充電的營收長期處于單季度同比負增長的狀態,而凈利潤的波動幅度更大,多個季度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

2023年Q3,怪獸充電移動充電業務GMV同比增長18%,營收同比下滑24.7%,凈利潤同比增長152.2%,規模擴大的同時增利不增收。

在業績會上,怪獸充電方面也給出了解釋,稱其渠道業務收入的確認,由全額調整為凈額,故財報上的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期不完全可比。

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共享充電寶企業仍在加大與渠道合作的力度,吸引代理商加入,從而進一步擴大規模。

2023年Q3,怪獸充電直營收入從去年同期的4.47億元降至2.84億元,主要原因就是自有點位數量的下降。財報披露,截至2023年9月30日,65.5%的POI(點位)為渠道合作伙伴運營,上一季度這一比例為62.0%。

更多的代理,意味著行業仍在擴張階段,但也仍然影響著品牌的收入結構,品牌方需要在競爭中讓利于渠道商,并在一定程度上讓渡定價權。

最終,共享充電寶成為“消費刺客”,渠道漲價,品牌挨罵。

但話分兩頭,在共享充電寶企業推出按真實使用時長計價的收費方式之前,挨罵也不冤。

結語

3月11日,深圳市消委會發布全國首個《共享充電寶行業自律公約》,對于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刺客行為進行了充分匯總,就計價時間、收費規則、充電寶質量等問題形成統一規定。

(來源: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

與此同時,全國人大代表蒙媛也提出建議,希望共享充電寶改變收費形式,從“以小時計費”轉變為以“充電度數計費”。“比如像新能源汽車充電一樣,以不同時段的電費和充電量進行計費,價格清晰明了,消費者也能提前做好充電量和費用的規劃。”

對于企業而言,無論是《共享充電寶行業自律公約》的要求,還是人大代表的建議,都沒有技術層面的難度,即使無法從根本上遏制漲價的趨勢,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改變“充電刺客”的市場認知。

比起黑紅,這個行業更需要長紅。

因此,街電、搜電、來電、倍電、怪獸、美團、瞎充等7家共享充電寶企業出席并簽署《共享充電寶行業自律公約》,就顯得順理成章。這是一道很簡單的選擇題,要么出現在簽約現場,要么明年繼續出現在3·15節目上。

因為需求仍在,區別只在于賺錢的速度和姿態。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共享充電寶,真讓人燒腦

如果不愿在每次租借前都查看規則,就要在付款時忍受超出預期的價格。

文 | 觀潮新消費  王叁

編輯 | 杜仲

早在3·15之前,甚至每年的3·15之前,共享充電寶的話題都要被拿出來曬曬。紅到深處自然黑,黑到深處自然紅,吐槽式維權不但沒有把共享充電寶的價格打下來,反而成了一年一次、一次一年的宣傳:我還沒涼,你去吃翔。

一個伴隨焦慮而生的時代性產物,共享經濟紅海中的遺珠,盡管曾被王思聰斷言必不能成,但共享充電寶在互聯網上的生命力顯然比它的“頭號黑子”更加漫長。

從1元/小時,到6元/小時,7年漲了6倍的價格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都是一門很性感的生意,看似違背市場規律的野蠻生長,讓共享充電寶成為接連塌房的共享經濟中碩果僅存的“怪現象”。

不過,價格卻不是共享充電寶成為消費刺客的全部原因。

時間刺客

從2017年的1元/小時,到如今大部分品牌的4元/小時,部分品牌的6元/小時,再到旅游景點上不封頂的計費,共享充電寶的漲價持續引發“錢包刺客”的熱議。

作為一種服務型產品,共享充電寶的選取與使用,跟最終的付款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跨度。這個時間跨度是價格的決定因素,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雖然大部分共享經濟模式中都存在這個時間跨度,但都不像共享充電寶的不確定性那么多,那么刺激。打到一輛“臭滴滴”,可以投訴;掃到一輛不好騎的單車,最多損失一塊五;而共享充電寶的槽點多到離譜,卻找不到泄壓的出路。

使用共享充電寶,99.99%的需求是充電,這也是套路開始的地方。

且不說如今各手機品牌都已標配快充,就連市售的充電寶產品也已經在充電速度上“卷”出了新花樣,而共享充電寶的充電速度則顯得非常復古。

“用過多家共享充電寶,半小時大概能充20%左右,用自帶的充電器都能充滿兩次了。”一位共享充電寶“重度用戶”對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表示。

“龜速”充電的原因大致分兩種。

其一,共享充電寶普遍未配備快充芯片。盡管目前大部分手機產品都支持快充,但充電設備是實現快充的必要條件,18W及以上才是快充標準,但共享充電寶的功率大部分為5W。

其二,設備老化。相比于自用充電寶,共享充電寶長期處于被充電與供電的循環中,損耗速度也更快。按照鋰電池行業標準,移動電源在300—500次循環充電后就會有不可逆的損耗,進而影響充電速度,選充電寶也變成了“開盲盒”。

設備老化會衍生出新的問題,比如充電斷連,比如越充手機電越少。共享充電寶品牌都設置了免費時長,大部分在15分鐘之內,這是用戶發現問題并更換充電寶的時間,但由于設備老化的暗病無法及時凸顯,這也是投訴的重災區。

充電寶沒電了,但還在計費,是消費者不滿的另一大理由。

共享充電寶的計價時間單位為30分鐘或60分鐘,同一商場單價從1.5元/30分鐘到6元/60分鐘不等,其中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計價寬度。

前述用戶表示,“有的按半小時計費,有的按小時計費,多出1分鐘也算一個時間單位,31分鐘按1小時計算,或者61分鐘按2小時計算,充電開機的第一件事就是設個鬧鐘。”

同一地點的不同品牌,同一品牌在不同地點往往采取不同的計價體系,原因在于共享充電寶通常采用“自主運營+代理運營”雙模式管理,而渠道商往往手握自主定價權。造成的結果是分階分場景收費的模式讓共享充電寶變成了燒腦游戲。

如果不愿在每次租借前都查看規則,就要在付款時忍受超出預期的價格。而最讓消費者難以接受的是,品牌方的充電時長系統可以精確到秒,但計價單位卻粗放到小時。

時間的游戲,是共享充電寶的財富密碼。

當沒電的充電寶還在計費,消費者需要和時間賽跑,尋找最近的點位,并虔誠地祈禱那個點位還有空位可以歸還。

當共享充電寶將“救急+剛需”做成一門生意,“服務”的表象之下隱藏著消費者不降反增的焦慮,從借走充電寶到歸還付費之間,每一秒都要用金錢來衡量,這無疑放大了手機沒電的成本和焦慮感。

不管是充電寶沒電了,還是想還的時候找不到地方,都要由消費者買單,是共享充電寶強烈“背刺感”的根源。

日前,一位網友在朋友圈分享“2023年共享充電寶賬單”。該網友使用共享充電寶的頻率較高,使用范圍包括美團、怪獸充電、街電、來電等主流平臺。整個2023年,該網友在共享充電寶方面的消費額達到1200元,超過了全部APP會員充值金額的總和。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以“共享充電寶”為關鍵詞的投訴多達2.4萬條。投訴內容主要集中于歸還難、亂收費、維權難等問題。

(來源:黑貓投訴)

而在新浪微博的話題區,共享充電寶的相關話題超過600條,價格相關的占一半,“刺客”關鍵詞的出鏡率極高。

(來源:新浪微博)

每一條熱搜,都在削弱我們觀看王公子吃翔的底氣。

誰的剛需?

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元年,全球共享經濟的鼻祖Uber卻退出了中國市場。

Uber宣布于2016年11月27日全面停止在中國提供服務,而時任Uber上海總經理及Uber中國營銷總監的蔡光淵也分享著Uber的尷尬。

80后蔡光淵于2005年從上海外國語大學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畢業后加入了聯合利華,干了7年,一直做到了全球品牌發展經理的崗位。

隨后兩年,他在特步任品類總監和營銷副總裁;再后兩年,他在新元素快速消費品業務部門任營銷總監。2016年6月,蔡光淵加入Uber,Uber半年后退出了中國市場。

但Uber走了,共享經濟沒走。

創業動機的故事永遠按照相似的套路在坊間流傳:2016年冬天,剛從Uber離職的蔡光淵在靜安寺附近辦完事,準備打車回家,但手機沒電關機了。他找了不下5家商戶都被拒絕,最后終于得到一個美妝柜臺業務員的幫助,充了5%的電后才得以回家。

試著代入角色,一位剛剛失去工作的高管又遭遇接連的拒絕,無法回家的急迫感確實能夠催生出對于充電寶的無限渴求和文思如泉涌的創業思路。

十幾億人的國家、多達七億手機用戶,有多少人能分享他當時無法充電的焦慮,就有多少人是這個創業項目的目標用戶。

非常值得憧憬。

2017年初,蔡光淵做共享充電寶的想法初步成型,并打動了曾任美團眾包事業部總經理的徐培峰,怪獸充電于同年5月在上海長寧區正式成立,那正是共享充電寶最輝煌的時刻。

這一年,共享模式迅速從網約車和自行車領域向其他行業滲透,共享充電寶迎來第一波高峰。陳歐斥資3億元拿下了深圳街電科技的控股權,王思聰立馬開炮:“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陳歐則溫柔回懟:“街電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為你的情緒不讓這個項目入駐萬達”。

(來源:陳歐微博)

兩人的口水戰并不妨礙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回光返照般的繁榮,成為2017年最火熱的風口。

40天融資11筆、全年融資28筆的歷史記錄正是在2017年創造。在這一年,共享充電寶項目平均每兩天就新增一個,巔峰期甚至有過4天之內全行業融資7.5億元的夸張紀錄。

密集融資必然帶來燒錢圈地的大戰,但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繁榮來得快、去得也快,很快就有人燒不動了。

2017年下半年,大部分盲目入局者現金流斷裂、押金模式被消費者詬病等問題集中爆發,樂電、泡泡充電、小寶充電、放電科技、河馬充電等多家共享充電寶企業紛紛倒下,從瘋狂擴張到偃旗息鼓,只持續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2017年的倒閉潮之后,共享充電寶行業進入低調前行的階段,“百電大戰”的最終獲勝者“三電一獸”(街電、小電、來電、怪獸)開始了馬拉松式長跑競賽。

和平競爭在無形中擴展了市場規模,也在慢慢治療當初揠苗助長式燒錢圈地對這個尚未成型的市場所造成的傷害。

據艾媒咨詢公布的數據,2017年—2019年,中國市場的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已經從1.02億人快速增長到3.07億人。

同樣是在這3年里,共享充電寶的價格從每小時1元,悄悄漲到了3元甚至是4元。

2020年12月,共享充電寶再次以尷尬的方式回到公眾視野:央視財經頻道報道了共享充電寶價格上漲的消息,《封面新聞》跟進調查,引起熱議。

《封面新聞》的報道中提到,共享充電寶漲價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其每小時的租借費用多為3元和4元,24小時封頂價格則從20元到40元不等。

此后,共享充電寶行業進入了時時上熱搜、年年當刺客的黑紅出圈路。

華經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共享充電寶點位覆蓋只有30萬個,至2021年點位覆蓋已達380萬個,使用人數預計將由2017年的0.92億人提升至2025年的7.55億人。

艾瑞咨詢發布的《2023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則顯示,根據線下餐飲、交通出行和酒店住宿場景的顯著復蘇,2023年我國共享充電寶市場有望增至168億元,并于2028年實現超過700億元的規模。

漲價并未成為共享充電寶市場繁榮的阻礙,也讓人愈發疑惑,這門生意究竟有怎樣的魔力?

“急”的生意

“第一次以封頂99元的價格‘買’了共享充電寶之后,真的很后悔沒帶充電寶出門。”

對于共享充電寶用戶而言,幾年的成本能買一個電量與便攜兼備的充電寶,所以,“劃算”并不是這個需求的前置條件。

共享充電寶的優勢在于不需要時刻保證自己的充電寶有電,也不需要每次都攜帶出門,所以共享充電寶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懶人經濟”。

而共享充電寶一系列的不確定性,歸根結底還是源于需求的不確定性,大部分用戶不能在出門前就斷定會有共享充電寶的需求,如果有,反而就沒了這個需求。

對于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模式的質疑,集中于“偽需求”一點。但對于共享充電寶的用戶而言,與其說是偽需求,不如說是偶發需求。

但偶發需求往往是非常強烈的需求,你越急,他越賺。

這既讓共享充電寶的用戶畫像變得模糊,也因低頻導致了難以降低的均價,以及層出不窮的套路。

當怪獸充電成為“共享充電第一股”,曾經被共享充電寶行業普遍采用的兩種商業模式已經分出了高下,主打移動模式下的大柜機共享模式,被扎根在商場、餐廳及休閑娛樂等固定場景下的桌面共享模式擊退。

商場是共享充電寶的主要陣地,按照共享充電寶相關企業的說法,租賃價格是由公司與商場共同商議決定,但從同一品牌在不同商場價格不同的情況來看,企業似乎在暗示場地提供方的商家才是價格上漲的源動力。

這也是互聯網模式跑馬圈地后無法避免的歸宿:以概念換取融資,燒融資搶占市場,市場增長遇到瓶頸,漲價收割韭菜。

但通過漲價換取盈利的模式顯然有弊端,當租賃單價無限接近全款購買充電寶的價格,共享的模式必然失去優勢。

高頻消費、多人使用、無需攜帶的優勢與單次使用、價格偏高、場景限制的劣勢之間,天平的傾斜本應是全行業的打擊,但共享充電寶的一側被放置了“懶人經濟”的砝碼。

共享經濟的模式,通過規模效應帶來邊際成本的遞減才是唯一的正路。

雖然扎根于共享經濟的大潮,但共享充電寶的誕生具備很多特殊性。與其說共享充電寶是共享經濟的分支,不如說是手機產業遭遇瓶頸的暫時性解決方案。

共享充電寶行業誕生于智能手機的普及期與電池產業的瓶頸期,其財富密碼在于用戶的續航焦慮。

當辦公、娛樂、消費都以手機為載體,智能手機行業遲遲無法突破5000mAh的瓶頸,大屏、5G、短視頻與快充時代的攜手到來,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快充技術對于續航的提升,電量焦慮繼續蔓延,共享充電寶行業正是在此基礎上步入正軌。

沒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手機行業電池領域突破瓶頸、卡片式超便攜充電寶、再度革新的快充技術,都足以成為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滅頂之災,一切都根源于共享充電寶和手機行業的深度綁定。

此外,共享充電寶作為一門“共享”的生意,核心要素是以量換價,那么“鋪點”就是唯一的戰術,公開的秘訣在于鋪設點位的密度。

“手機沒電”確實讓人焦慮,但這種情況的出現需要極為特定的場景,住宅與辦公區作為消費者出現最高頻的場景,并不是共享充電寶的應用場景。

充電焦慮的最核心場景就是商場。

而在“手機沒電”這一偶然而又急迫的情況出現后,消費者將呈現出更高的流動性,找到充電寶前處于尋找狀態,找到之后又不希望原地充電,不然跟充電樁沒有區別。

因此,密度決定一切。

點位鋪設過少,無法精準捕捉偶然性,也會增加歸還成本,從而降低使用意愿,甚至出現“無寶可用”的情況。

而密集鋪點,則會牽制成本,充電柜機和移動充電寶都是重資產,地推模式也增加了人力成本。

其次,客流量大的商場、餐廳以及其他的娛樂場所,需要繳納入場費和傭金,鋪設后的使用率卻需要企業自身權衡。

方方面面的壓力之下,這個隨時可能慘淡收場的“階段性”行業小心翼翼地通過漲價求生存。

漲價,也沒有為共享充電寶企業帶來更高的收益。

對比發現,怪獸充電的營收長期處于單季度同比負增長的狀態,而凈利潤的波動幅度更大,多個季度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

2023年Q3,怪獸充電移動充電業務GMV同比增長18%,營收同比下滑24.7%,凈利潤同比增長152.2%,規模擴大的同時增利不增收。

在業績會上,怪獸充電方面也給出了解釋,稱其渠道業務收入的確認,由全額調整為凈額,故財報上的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期不完全可比。

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共享充電寶企業仍在加大與渠道合作的力度,吸引代理商加入,從而進一步擴大規模。

2023年Q3,怪獸充電直營收入從去年同期的4.47億元降至2.84億元,主要原因就是自有點位數量的下降。財報披露,截至2023年9月30日,65.5%的POI(點位)為渠道合作伙伴運營,上一季度這一比例為62.0%。

更多的代理,意味著行業仍在擴張階段,但也仍然影響著品牌的收入結構,品牌方需要在競爭中讓利于渠道商,并在一定程度上讓渡定價權。

最終,共享充電寶成為“消費刺客”,渠道漲價,品牌挨罵。

但話分兩頭,在共享充電寶企業推出按真實使用時長計價的收費方式之前,挨罵也不冤。

結語

3月11日,深圳市消委會發布全國首個《共享充電寶行業自律公約》,對于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刺客行為進行了充分匯總,就計價時間、收費規則、充電寶質量等問題形成統一規定。

(來源: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

與此同時,全國人大代表蒙媛也提出建議,希望共享充電寶改變收費形式,從“以小時計費”轉變為以“充電度數計費”。“比如像新能源汽車充電一樣,以不同時段的電費和充電量進行計費,價格清晰明了,消費者也能提前做好充電量和費用的規劃。”

對于企業而言,無論是《共享充電寶行業自律公約》的要求,還是人大代表的建議,都沒有技術層面的難度,即使無法從根本上遏制漲價的趨勢,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改變“充電刺客”的市場認知。

比起黑紅,這個行業更需要長紅。

因此,街電、搜電、來電、倍電、怪獸、美團、瞎充等7家共享充電寶企業出席并簽署《共享充電寶行業自律公約》,就顯得順理成章。這是一道很簡單的選擇題,要么出現在簽約現場,要么明年繼續出現在3·15節目上。

因為需求仍在,區別只在于賺錢的速度和姿態。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山县| 五家渠市| 施秉县| 科技| 平塘县| 克拉玛依市| 杭州市| 巨野县| 恭城| 宝山区| 华安县| 双桥区| 雷山县| 鱼台县| 萨嘎县| 武威市| 凤凰县| 治县。| 宜春市| 莲花县| 涡阳县| 绥棱县| 准格尔旗| 高阳县| 图木舒克市| 兴宁市| 婺源县| 胶南市| 高清| 新龙县| 利津县| 台东市| 昭觉县| 松原市| 靖远县| 英德市| 瓦房店市| 故城县| 和田市| 栾川县| 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