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線下音樂火熱,騰訊音樂和網易云音樂卻似乎“熄火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線下音樂火熱,騰訊音樂和網易云音樂卻似乎“熄火了”

音樂無聊,沒有明星,沒有好歌,也沒有好市場。

文|奇偶派 范文

編輯|釗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國音樂產業線下音樂市場強勢復蘇,誕生了一百多個全新的音樂節IP,演唱會票房實現了跨越式增長,而線上音樂市場迎來了徹底洗牌。

但是同時,汽水音樂停滯不前、騰訊MOO音樂停運、百度和阿里音樂消失在歷史長河,音樂版權的爭端也塵埃落定。音樂平臺集中度越來越高,玩家和新玩法卻越來越少。

音樂市場,似乎越來越無聊了。

曾經,國內音樂平臺主要面臨的難題是無法靠音樂“養活自己”,但娛樂業務真實地推動著業績增長。如今,國內音樂平臺終于靠音樂賺錢,但用戶也僅僅是只聽音樂,行業看不到更多的新增長機會。

1、雙雄格局已定的國內音樂市場

騰訊音樂集團與網易云音樂這兩大行業領頭羊,在2023年采取了一系列削減成本并提升運營效率的舉措之后,各自的利潤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回升與改善。

財報顯示,騰訊音樂去年四個季度營收分別為70.04億元、72.86億元、65.59億元、68.9億元,即便是營收出現下滑的三季度,凈利率也保持在17.78%的較高水平,比去年同期的14.41%高出超三個百分點。

而網易云音樂去年全年的營收雖然同比下滑12.51%至78.67億元,但各季度營收穩定在20億元左右,毛利率從上一年的14.38%提升至26.73%,首次實現年度扭虧為盈,其中三季度的毛利潤更是同比暴漲60.8%。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用戶更加看重平臺綜合性音樂服務,愿意為高品質的音樂內容付費,推動在線音樂市場進入新的發展節點。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各大音樂平臺的競爭態勢進一步加劇,必須尋求更加健康的音樂版權盈利模式,在優化用戶體驗、提供優質音樂內容與服務以及實現平臺商業化的進程中展開更高層次的競爭與突破。

從占有率的角度看,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雙雄爭霸的形勢十分清晰,兩者合計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90%以上。除非市場整體環境出現根本性的變革,否則這種競爭態勢在短期內預計不會有所改變。

然而,訂閱付費用戶數據穩步增加的背后,其實也暗藏危機。當直播業務所受的管控愈加嚴格,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逐漸在K歌與直播方面發力、爭搶用戶時長。這些流媒體平臺把大部分資源推給流量藝人,剩下的資源靠獨立音樂人廝殺拼搶,這導致行業內斷層嚴重。

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最明顯的是,留給中腰部平臺和新玩家的空間越來越少了。字節、阿里、百度等巨頭基本對旗下音樂業務采取放養態度,音樂平臺的壟斷最終只會使商業模式和新技術開發停滯,缺少競爭的在線音樂市場只會愈發謹慎、缺少新鮮感。

2、用戶不再“忠誠”,平臺回歸音樂

2023音樂平臺戰略也在進行調整,呈現出幾點方向,首先是回歸音樂內容本身,社交娛樂服務逐步剝離。從2023全年報來看,騰訊音樂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收入同比下降51.6%至18.7億元,占全年營收的6.74%,網易云音樂同比減少33.6%至35.16億元,占比44.7%。

歸其原因,其他泛娛樂服務平臺導致的用戶流失是音樂平臺躲不過的坎。無論是騰訊還是網易云,直播、k歌等社交娛樂服務都在逐漸退出主力陣營,雖然兩大平臺付費用戶數漲勢喜人,但對比視頻內容平臺用戶增長顯得乏力。由于字節跳動旗下汽水音樂的2023略顯平淡,字節反手著力于向海外市場推廣TikTokMusic。

其次是,平臺重心向原創內容、社區運營及會員業務轉移。具體表現為各平臺原創音樂扶持計劃持續加碼,QQ音樂依靠強大的版權庫和龐大的用戶群,不斷擴充藝人資源、打通粉絲圈層,網易云音樂則繼續發揮UGC力量打造社區。

不過這一系列試驗都沒能取得預期效果。針對音樂直播、K歌、社交等業務,騰訊音樂和網易云音樂也曾傾注過大量心血,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產生了一系列社交亂象被監管機構出手叫停。

從2022年下半年宣布取消打賞榜單、禁止以打賞額度對主播進行排名和引流依據,再到去年5月在股東大會上宣布將進一步加強對直播業務的風險管理,騰訊音樂主動表態迎合監管趨勢,眾平臺也偃旗息鼓,靠在線音樂服務守住自己的一隅。

在回歸老本行之后,各大平臺的驅動目標也不同了。從前重點發展直播、社交服務時,各家都在搶主播、搶流量,搞各種線上、線下活動拉近與用戶的距離。如今,囤積優質音樂版權又成為平臺最看重的“彎道”,網易云音樂去年3月宣布和滾石續簽合作協議,騰訊音樂則繼續抱緊環球、華納、索尼、YG娛樂等大廠的大腿。

而在行業降本增效之下,QQ音樂平臺再一次上調會員價格至15元/月,與其他常用音樂App相比,QQ音樂會員漲價后在價格上已經失去優勢。

根據各App會員開通頁面,網易云音樂暢聽會員連續包月價格為8元/月,無損音質的黑膠VIP則為15元/月,同時開通淘寶88VIP可贈送一年網易云黑膠會員。Apple Music個人會員每月僅需10元,最多6人共享的家庭訂閱則為15元/月。即便開通QQ音樂會員,一些新專輯、新歌還是要付費購買,難免引起了部分用戶的反感。

這表露出了騰訊與網易對付費業務的不同理解,QQ音樂希望快速收回社娛業務投入的現金流,而網易云音樂則希望搶占年輕人陣地,為后期轉型升級做鋪墊。

可以看到,流媒體平臺的未來趨向于重拾“純粹”的工具屬性與社區文化底蘊載體角色,隨著用戶付費習慣的持續增強,這一發展趨勢必將更為突出。

3、AI能給在線音樂平臺帶來什么?

人工智能已逐漸從技術輔助走向了音樂創作等“創造力”領域,AI作曲正在全面參與音樂的制作流程,不僅帶來了新的創作方式,也挑戰著傳統藝術創作的觀念和界限。

只不過,僅靠AI的算力,至今還未出現真正的爆款歌曲,這也是音樂人張超(化名)眼中的關鍵節點:“如果AI能做出爆款,以制作網紅歌曲為生的公司和最主流的音樂人肯定會受到重創,音樂行業將會面臨重組?!毕啾戎?,小眾獨立音樂人受到的沖擊較小。

去年3月,陳珊妮指導AI模型演唱了單曲《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如果不是本人在微博自爆,幾乎沒有樂迷懷疑不是出自本人的聲音。TME與宏聲文化聯手打造了華語樂壇首位官方授權“全AI”歌手——AI力宏,并發布了由其翻唱的《LettingGo》,且該單曲封面及MV均由AI生成,說明AI已具備了系統性的創作能力。

一位音樂總監告訴奇偶派,“如今在線音樂平臺的歌曲推薦和分類依賴高效的AI算法,音樂市場分析、消費者行為預測,還有一些簡單的音樂制作和編輯任務,無論從成本還是效率,同行更傾向于用AI完成?!?/p>

用戶張家樂在體驗了一系列AI音樂制作程序后表示,“這些程序確實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生成一首還不錯的音樂作品,但這些工具的套路都比較相似,部分旋律存在邏輯問題和音樂理論錯誤。”對專業音樂人來說,AI還是作為提供靈感和自動生成的輔助工具參與到音樂制作環節,需要對其中的和弦、節奏和旋律進行微調和定制,以生成更加規范、精美的樂曲。

當前,AIGC也不僅僅是樂迷和創作人的狂歡,各家平臺也不斷將AIGC技術整合進現有的產品架構內。

例如,網易云音樂就上線了AI音樂制作平臺Xstudio,與小冰公司合作,為音樂創作者提供可供使用的AI音源。TME旗下銀河音效、MUSE、天琴實驗室和Tencent AI Lab共同打造了智能音樂創作助手TME Studio,集成了音樂分離、MIR計算、輔助寫詞、智能曲譜等系列AI功能。

目前,騰訊音樂積累了中國最大的杜比全景聲音樂庫,可以在手機、車載、PC等多平臺提供杜比全景聲音樂服務,實現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全方位覆蓋。第四季度,騰訊音樂配合周杰倫《圣誕星》單曲,推出猜歌、AI音色魔法師等互動玩法,還通過專屬超級首映集合400萬+預約觀眾共賞MV首發。

除此之外,TME將大語言模型(LLM)融合聽歌場景,升級虛擬DJ功能,讓用戶更快發掘喜愛的歌曲。全民K歌的“AI歌聲”功能,可以輕松駕馭各類語種和風格,“戲腔唱金曲”更是帶來全新翻唱體驗。同時,騰訊音樂啟明星上線AI作曲助手,通過錄入原創的文字描述或旋律片段,輔助創作者進行音樂創作。

隨著AI概念全面落地,音樂與前沿科技數實融合的新生,或許會給音樂行業帶來更多的變數。

4、寫在最后

據IFPI發布《2023年全球音樂報告》,2023年全球音樂市場規模已達到262億美元,較2022年增長了9%,中國音樂市場已躍居全球第五大音樂市場,流媒體訂閱收入仍是錄制音樂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在全球娛樂產業中,其規模不到游戲產業的六分之一。

隨著數字音樂的普及,版權管理和市場壟斷是音樂行業的核心痛點,但商業模式的羸弱是產業天花板低的直接原因。

單一的音樂市場,已很難滿足用戶越來越功利化的需求。當前的音樂市場并未顯示出突破性的產品力或者商業化潛力,足夠吸引用戶、創作者或者廣告主甚至新可能。

強大如AI,在音樂產業如此失去活力的時期,也只是帶來了些許技術方法上的小點綴,缺乏對音樂產業進行顛覆性技術革新的產品出現。

最近的音樂,真無聊。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網易云音樂

2.6k
  • 網易云音樂港股大漲15%創2021年12月以來新高
  • 網易云音樂:2024年經調整凈利潤17億元,同比增長107.7%

騰訊音樂

689
  • 獲納入恒生科技指數,騰訊音樂漲超9%,地平線機器人漲超4%
  • 騰訊音樂、地平線機器人獲調入恒生科技指數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線下音樂火熱,騰訊音樂和網易云音樂卻似乎“熄火了”

音樂無聊,沒有明星,沒有好歌,也沒有好市場。

文|奇偶派 范文

編輯|釗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國音樂產業線下音樂市場強勢復蘇,誕生了一百多個全新的音樂節IP,演唱會票房實現了跨越式增長,而線上音樂市場迎來了徹底洗牌。

但是同時,汽水音樂停滯不前、騰訊MOO音樂停運、百度和阿里音樂消失在歷史長河,音樂版權的爭端也塵埃落定。音樂平臺集中度越來越高,玩家和新玩法卻越來越少。

音樂市場,似乎越來越無聊了。

曾經,國內音樂平臺主要面臨的難題是無法靠音樂“養活自己”,但娛樂業務真實地推動著業績增長。如今,國內音樂平臺終于靠音樂賺錢,但用戶也僅僅是只聽音樂,行業看不到更多的新增長機會。

1、雙雄格局已定的國內音樂市場

騰訊音樂集團與網易云音樂這兩大行業領頭羊,在2023年采取了一系列削減成本并提升運營效率的舉措之后,各自的利潤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回升與改善。

財報顯示,騰訊音樂去年四個季度營收分別為70.04億元、72.86億元、65.59億元、68.9億元,即便是營收出現下滑的三季度,凈利率也保持在17.78%的較高水平,比去年同期的14.41%高出超三個百分點。

而網易云音樂去年全年的營收雖然同比下滑12.51%至78.67億元,但各季度營收穩定在20億元左右,毛利率從上一年的14.38%提升至26.73%,首次實現年度扭虧為盈,其中三季度的毛利潤更是同比暴漲60.8%。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用戶更加看重平臺綜合性音樂服務,愿意為高品質的音樂內容付費,推動在線音樂市場進入新的發展節點。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各大音樂平臺的競爭態勢進一步加劇,必須尋求更加健康的音樂版權盈利模式,在優化用戶體驗、提供優質音樂內容與服務以及實現平臺商業化的進程中展開更高層次的競爭與突破。

從占有率的角度看,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雙雄爭霸的形勢十分清晰,兩者合計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90%以上。除非市場整體環境出現根本性的變革,否則這種競爭態勢在短期內預計不會有所改變。

然而,訂閱付費用戶數據穩步增加的背后,其實也暗藏危機。當直播業務所受的管控愈加嚴格,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逐漸在K歌與直播方面發力、爭搶用戶時長。這些流媒體平臺把大部分資源推給流量藝人,剩下的資源靠獨立音樂人廝殺拼搶,這導致行業內斷層嚴重。

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最明顯的是,留給中腰部平臺和新玩家的空間越來越少了。字節、阿里、百度等巨頭基本對旗下音樂業務采取放養態度,音樂平臺的壟斷最終只會使商業模式和新技術開發停滯,缺少競爭的在線音樂市場只會愈發謹慎、缺少新鮮感。

2、用戶不再“忠誠”,平臺回歸音樂

2023音樂平臺戰略也在進行調整,呈現出幾點方向,首先是回歸音樂內容本身,社交娛樂服務逐步剝離。從2023全年報來看,騰訊音樂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收入同比下降51.6%至18.7億元,占全年營收的6.74%,網易云音樂同比減少33.6%至35.16億元,占比44.7%。

歸其原因,其他泛娛樂服務平臺導致的用戶流失是音樂平臺躲不過的坎。無論是騰訊還是網易云,直播、k歌等社交娛樂服務都在逐漸退出主力陣營,雖然兩大平臺付費用戶數漲勢喜人,但對比視頻內容平臺用戶增長顯得乏力。由于字節跳動旗下汽水音樂的2023略顯平淡,字節反手著力于向海外市場推廣TikTokMusic。

其次是,平臺重心向原創內容、社區運營及會員業務轉移。具體表現為各平臺原創音樂扶持計劃持續加碼,QQ音樂依靠強大的版權庫和龐大的用戶群,不斷擴充藝人資源、打通粉絲圈層,網易云音樂則繼續發揮UGC力量打造社區。

不過這一系列試驗都沒能取得預期效果。針對音樂直播、K歌、社交等業務,騰訊音樂和網易云音樂也曾傾注過大量心血,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產生了一系列社交亂象被監管機構出手叫停。

從2022年下半年宣布取消打賞榜單、禁止以打賞額度對主播進行排名和引流依據,再到去年5月在股東大會上宣布將進一步加強對直播業務的風險管理,騰訊音樂主動表態迎合監管趨勢,眾平臺也偃旗息鼓,靠在線音樂服務守住自己的一隅。

在回歸老本行之后,各大平臺的驅動目標也不同了。從前重點發展直播、社交服務時,各家都在搶主播、搶流量,搞各種線上、線下活動拉近與用戶的距離。如今,囤積優質音樂版權又成為平臺最看重的“彎道”,網易云音樂去年3月宣布和滾石續簽合作協議,騰訊音樂則繼續抱緊環球、華納、索尼、YG娛樂等大廠的大腿。

而在行業降本增效之下,QQ音樂平臺再一次上調會員價格至15元/月,與其他常用音樂App相比,QQ音樂會員漲價后在價格上已經失去優勢。

根據各App會員開通頁面,網易云音樂暢聽會員連續包月價格為8元/月,無損音質的黑膠VIP則為15元/月,同時開通淘寶88VIP可贈送一年網易云黑膠會員。Apple Music個人會員每月僅需10元,最多6人共享的家庭訂閱則為15元/月。即便開通QQ音樂會員,一些新專輯、新歌還是要付費購買,難免引起了部分用戶的反感。

這表露出了騰訊與網易對付費業務的不同理解,QQ音樂希望快速收回社娛業務投入的現金流,而網易云音樂則希望搶占年輕人陣地,為后期轉型升級做鋪墊。

可以看到,流媒體平臺的未來趨向于重拾“純粹”的工具屬性與社區文化底蘊載體角色,隨著用戶付費習慣的持續增強,這一發展趨勢必將更為突出。

3、AI能給在線音樂平臺帶來什么?

人工智能已逐漸從技術輔助走向了音樂創作等“創造力”領域,AI作曲正在全面參與音樂的制作流程,不僅帶來了新的創作方式,也挑戰著傳統藝術創作的觀念和界限。

只不過,僅靠AI的算力,至今還未出現真正的爆款歌曲,這也是音樂人張超(化名)眼中的關鍵節點:“如果AI能做出爆款,以制作網紅歌曲為生的公司和最主流的音樂人肯定會受到重創,音樂行業將會面臨重組。”相比之下,小眾獨立音樂人受到的沖擊較小。

去年3月,陳珊妮指導AI模型演唱了單曲《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如果不是本人在微博自爆,幾乎沒有樂迷懷疑不是出自本人的聲音。TME與宏聲文化聯手打造了華語樂壇首位官方授權“全AI”歌手——AI力宏,并發布了由其翻唱的《LettingGo》,且該單曲封面及MV均由AI生成,說明AI已具備了系統性的創作能力。

一位音樂總監告訴奇偶派,“如今在線音樂平臺的歌曲推薦和分類依賴高效的AI算法,音樂市場分析、消費者行為預測,還有一些簡單的音樂制作和編輯任務,無論從成本還是效率,同行更傾向于用AI完成?!?/p>

用戶張家樂在體驗了一系列AI音樂制作程序后表示,“這些程序確實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生成一首還不錯的音樂作品,但這些工具的套路都比較相似,部分旋律存在邏輯問題和音樂理論錯誤?!睂I音樂人來說,AI還是作為提供靈感和自動生成的輔助工具參與到音樂制作環節,需要對其中的和弦、節奏和旋律進行微調和定制,以生成更加規范、精美的樂曲。

當前,AIGC也不僅僅是樂迷和創作人的狂歡,各家平臺也不斷將AIGC技術整合進現有的產品架構內。

例如,網易云音樂就上線了AI音樂制作平臺Xstudio,與小冰公司合作,為音樂創作者提供可供使用的AI音源。TME旗下銀河音效、MUSE、天琴實驗室和Tencent AI Lab共同打造了智能音樂創作助手TME Studio,集成了音樂分離、MIR計算、輔助寫詞、智能曲譜等系列AI功能。

目前,騰訊音樂積累了中國最大的杜比全景聲音樂庫,可以在手機、車載、PC等多平臺提供杜比全景聲音樂服務,實現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全方位覆蓋。第四季度,騰訊音樂配合周杰倫《圣誕星》單曲,推出猜歌、AI音色魔法師等互動玩法,還通過專屬超級首映集合400萬+預約觀眾共賞MV首發。

除此之外,TME將大語言模型(LLM)融合聽歌場景,升級虛擬DJ功能,讓用戶更快發掘喜愛的歌曲。全民K歌的“AI歌聲”功能,可以輕松駕馭各類語種和風格,“戲腔唱金曲”更是帶來全新翻唱體驗。同時,騰訊音樂啟明星上線AI作曲助手,通過錄入原創的文字描述或旋律片段,輔助創作者進行音樂創作。

隨著AI概念全面落地,音樂與前沿科技數實融合的新生,或許會給音樂行業帶來更多的變數。

4、寫在最后

據IFPI發布《2023年全球音樂報告》,2023年全球音樂市場規模已達到262億美元,較2022年增長了9%,中國音樂市場已躍居全球第五大音樂市場,流媒體訂閱收入仍是錄制音樂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在全球娛樂產業中,其規模不到游戲產業的六分之一。

隨著數字音樂的普及,版權管理和市場壟斷是音樂行業的核心痛點,但商業模式的羸弱是產業天花板低的直接原因。

單一的音樂市場,已很難滿足用戶越來越功利化的需求。當前的音樂市場并未顯示出突破性的產品力或者商業化潛力,足夠吸引用戶、創作者或者廣告主甚至新可能。

強大如AI,在音樂產業如此失去活力的時期,也只是帶來了些許技術方法上的小點綴,缺乏對音樂產業進行顛覆性技術革新的產品出現。

最近的音樂,真無聊。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边县| 沙雅县| 高台县| 凉山| 遂昌县| 上思县| 道孚县| 松阳县| 建始县| 九台市| 抚松县| 德保县| 乐昌市| 民权县| 双峰县| 邛崃市| 延津县| 商水县| 桦南县| 东丽区| 延川县| 百色市| 积石山| 赫章县| 察隅县| 河源市| 东方市| 太湖县| 石景山区| 抚松县| 兴文县| 平江县| 凌源市| 仁布县| 沂源县| 凤城市| 嵩明县| 丰原市| 柳州市| 栾城县| 苍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