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莓daybreak 李歡
編輯|翟文婷
2023年3月,阿里決定大分拆。一年時間,又分變合。一切似乎回到原點,一切似乎又都變了。
阿里集團CEO從張勇變成吳泳銘,蔡崇信接任了集團董事長的位子。包括阿里云、淘天的1號位也發生更替。甚至就在昨天,上市熱門選手盒馬的創始人候毅退休,本地生活業務板塊俞永福則在更早些時候就被公告卸任這個職位。
阿里大分拆的計劃試圖解決的是阿里「太大」的問題。如果不再分拆,擺在吳泳銘面前的還是同樣的問題,需要他給出新的答案。
很多人在等待這個答案。比如資本市場。
去年5月18日,阿里公布2023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的時候,一同宣布了旗下六大業務板塊的董事會名單和部分業務的融資計劃。消息公布后,次日阿里美股收跌5%、港股下跌6%。
兩天后,按照港股計算,阿里當時的總市值為1.75萬億港元,較過去三個月累計下跌30%,只有2020年10月高點時的四分之一。
時隔一年,阿里又決定不再分拆的今天,市值持續蒸發,截至3月18日,同樣按照港股計算,目前阿里的總市值還有1.44萬億港元。
漫長的權力交接
俞永福或許也沒有想到,距離把一個阿里拆分成「1+6+N」這件事,馬上就要過去一個整年了,自己最后也會卷入這場動蕩之中。
等到集團本財年結束的3月31日,俞永福就要正式卸任他在阿里本地生活集團的所有管理職務,旗下餓了么和高德兩大核心業務,也已經找到了新的接班人。
俞永福的退出,意味著張勇時代參與集團核心業務管理的領導班子,又少了一位。
三年前,張勇探索新的治理結構,試圖在業務上放手,于是開始推行「經營責任制」。俞永福和戴珊——兩位明星管理者就是在這時候走向臺前的。2021年年底,阿里設立了四大業務板塊,并為這四大板塊找到了各自的分管大總裁,中國數字商業由戴珊負責,俞永福負責生活服務板塊。那是俞永福在阿里遠離業務之后的一次權力回歸。
臨危受命,負責本地生活不到三年即將再次離開,吳泳銘在全員信中高度肯定了俞永福的付出,「特別是在永福的帶領下,高德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領先者,餓了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清晰定位,穩扎穩打。培養鍛煉了兩個對本地生活領域具備深刻認知和強戰斗力的商業團隊。」
而在俞永福離開阿里本地生活的管理職務之前,戴珊的路徑和角色也發生變化。
「一拆六」計劃從啟動開始,身為阿里十八羅漢的戴珊出任淘天集團CEO,短短9個月后,權力的指揮棒就交給了復出的阿里合伙人吳泳銘。
吳泳銘不僅在去年12月底從戴珊手里接過淘天集團CEO一職,還與蔡崇信一起,接下了張勇遞過來的權力交接棒。到2023年底,吳泳銘一人身兼三職(阿里巴巴集團 CEO、阿里云智能集團 CEO、淘天集團 CEO ),成為了國內大廠最忙的CEO。
而在戴珊接管淘寶天貓兩年的時間里,她對淘天天貓事業群做了一些整合,也在集團戰略上做了調整,她曾經是阿里十八羅漢中唯一一位還在一線的合伙人,馬云對戴珊的評價是「身經百戰,坐鎮中場」。但對于超過20歲的淘天來說,戴珊的努力帶來的改變似乎并沒有預期那么大。
久未參與集團經營的吳、蔡二人重返業務一線,對于阿里的「錢袋子」淘天集團,乃至整個阿里,似乎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分與合的背后
人事劇變之外,很多原本計劃獨立的業務,也經歷了從積極分拆上市到停滯。
在去年5月18日晚間公布的上市計劃時間表中,盒馬、阿里云、菜鳥要先后在未來6至18個月完成上市和IPO。
盒馬應該是阿里啟動改革后首個獨立上市的子公司。不過在半年之后,阿里巴巴直接在2024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首次公開盒馬募股計劃暫緩。
這6個月的時間里,盒馬的上市進度條備受關注,關于其上市計劃的傳言不斷。
去年4月,彭博消息稱盒馬已經開始為沖刺港股IPO做籌備工作,準備明年在香港上市;到了阿里人事變動密集而猛烈的9月,盒馬擱置IPO的消息傳出,當時盒馬的回應是「不予置評」。再后來就是11月,暫緩上市計劃的公告在財報中披露。
至此,盒馬的上市計劃并未有實質性的進展,但傳言并未止步于此。到了今年2月和3月,阿里變革調整方向向新零售蔓延的消息傳出,盒馬也頻頻傳出將被售出,盒馬的公關只好接二連三出來辟謠。
菜鳥的上市計劃原本定于最晚今年(2024年)11月完成。這個過程中,相較于盒馬,菜鳥的進度條也往前推動了一小步——去年9月,菜鳥在香港聯交所申請公開發行,10月遞交了招股書,但最終計劃還是按下不表。直到今年2月,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對外表示,菜鳥還在等待更好的時機。
三大獨立計劃中,阿里云本是決定要徹底拆分獨立走向上市的業務板塊。但計劃宣布不到5個月,11月16日晚間,在2024財年第二季度的財報中,阿里決定放棄云智能集團的完全拆分。這半年的時間內,與阿里云深度捆綁的釘釘也剝離阿里云,組織架構重新回到阿里集團。
這一切與阿里的戰略轉向不無關系。去年9月12日,吳泳銘上任第三天發表的致阿里全員信中,他重點提到集團未來會圍繞「用戶為先、AI驅動」兩大重心,對業務進行梳理,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
這是他正式履新后的第一次對外發聲,包含著他對于阿里戰略重心的重要思考。
云有了新的使命。蔡崇信在去年12月和今年2月兩次提到,云和電商要協調融合。今年2月7日,阿里2024財年第三財季財報(2023年12月份季度業績)會上,阿里管理層也明確了阿里現在的戰略聚焦點是推動集團內不同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不過還是會繼續考慮不同業務的單獨融資,不會操之過急。
這同時意味著,在未來,阿里云分拆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對于盒馬和菜鳥的IPO進展,最新的財報業績會上,面對分析師的提問,阿里管理層的回應是,「去年阿里宣布重組,目標是希望體現每個業務的內在價值,但當時也明確交易是否推進、如何推進取決于市場條件,當前的市場條件沒有辦法再通過這樣的做法體現價值。」
盒馬IPO暫緩,阿里云不再分拆,菜鳥等待更好的上市時機,這是不被預料到的劇情走向。一年之前的分拆思路差不多都被推翻,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核心還是淘天集團
去年一系列的動蕩,源于阿里承受了太長時間的內外部壓力。
于內,阿里日益膨脹為一個超大體系的組織體,但大多數業務依然處于虧損狀態,長期依靠淘寶和天貓輸血成長,這些業務迫切需要學會自力更生。
對外,阿里核心業務電商面臨來自拼多多、抖音電商的雙重挑戰。
阿里大分拆后,淘天集團同時成立。戴珊在負責淘天板塊的兩年時間里,推動淘寶天貓的融合,將戰略重心從交易轉移到消費,留住老用戶的同時,還要補齊大淘寶的內容短板,逛逛和直播也被推到了前臺。
2023年5月,久違露面的馬云閃現淘寶園區時,為淘寶天貓指出未來發展的三個方向——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
然而過去的2023年,對淘寶最重要的還是價格。低價也是這一年電商行業的關鍵主題。
去年的雙11,阿里將「好價」視為「雙11」的主要亮點。相比往年雙11重點考核GMV,對訂單量的關注是內部共識。
除此之外,不論是負責淘天兩年時間的戴珊,還是走馬上任不久的吳泳銘,都涉及對淘天內部組織架構和關鍵人事的調整。
就在吳泳銘接替戴珊之后的第三天,天貓事業部、 M2C 事業部、用戶平臺事業部、阿里媽媽事業部等多項事業部負責人被更換。新團隊幾乎全是 80 后。其實八個月前,戴珊剛對淘天集團進行過一次大的人事調整。
相比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變動,產品和業務的表現更決定著淘天乃至集團的命運走向。
2023年11月16日,吳泳銘首次作為阿里巴巴集團CEO參加了季度財報分析師電話會。這次,他將1688,閑魚,釘釘,夸克列為阿里第一批戰略創新級業務。值得一提的是,1688和閑魚其實是淘天集團的老業務。
這兩項業務之所以重新被阿里看見與發現,是因為它們抓住了年輕用戶。
1688做了20多年的B端批發生意,隨著大批年輕人涌入,這個平臺越來越受C端用戶喜愛,而且也變得時髦洋氣。
去年10月,1688推出1688嚴選和PLUS會員店兩項新業務。前者被視作1688的第二增長曲線,稱為「采購批發行業的天貓」;后者則是「白牌超市」的集合,約等于「山姆平替」。目標用戶群瞄準——錢包還沒鼓起來的Z世代和錢包有些癟了的新中產。
最近的數據顯示,目前,1688擁有5500萬活躍買家,其中超63%為不到30歲的用戶,是阿里集團年輕用戶比例相對較高的產品。
1688的業績能力也值得一提。20年來,從未出現過負增長,一直是盈利的狀態。2024財年第二季度,來自于中國商業批發業務的營收為50.94億元(約合6.98億美元),同比增長18%。
處在角落中的另一個阿里發光的產品是兼具社區和交易屬性的閑魚。
3月12日,最新數據顯示,閑魚日均交易額已突破10億元。過去一年中,超過1億人在閑魚掛出閑置寶貝,其中,有3000萬「95后」新用戶。
相比1688和閑魚的默默生長,從一開始就賺足聚光燈的淘特,最近卻迎來終局。
2月26日,據晚點報道,淘特將淡出歷史舞臺,未來淘特商家的主要經營陣地將轉移到淘寶。對此,淘寶天貓的回應是:淘特業務會繼續發展,同時增加手淘的全量供給來服務淘特原有市場用戶。
一定程度上這意味著,淘特將融入手淘,繼續承擔幫助淘寶爭奪性價比市場用戶的使命。淘特的地位變化也反映在阿里的財報中,2023財年的四個季度,淘特都是財報中的增長亮點,還提到GMV同比增速, 2024財年開啟,淘特就幾乎消失了。
淘特曾經被視為最具增長潛力的新業務,也是收獲集團最多關注和資源的板塊。最終發現,處于角落中的幾乎可以與淘特合并同類項的1688,反而爆發出頑強的生命力。這樣鮮明的反差,在當下電商競爭格局中,可能留給阿里的思考更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