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據深圳海關,2024年前2個月,深圳進出口6751.8億元,同比(下同)增長45%,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進出口增速居全國前十大外貿城市首位。其中,出口4414.4億元,增長53.1%;進口2337.4億元,增長31.9%。
對于上述成績,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副所長王振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主要得益于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新三樣’產品穩中加固,對拉動外貿增長發揮了更為積極的作用;二是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經營主體信心不斷增強;三是得益于去年同期低基數效應,增速改善高于預期。”
從出口的具體品類來看,機電產品仍占大頭。前2個月,深圳出口機電產品2955億元,增長30.2%,占同期深圳出口總值的(下同)66.9%。其中,出口手機、電腦、家用電器和音視頻設備683.7億元,增長24.7%。
同期,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658.2億元,增長1.6倍,占14.9%。其中,家具出口增長3.8倍至117.3億元。
從經營主體看,民營企業是深圳外貿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前2個月,深圳民營企業進出口4836億元,增長72.4%,占深圳進出口總值的(下同)71.6%,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11.4個百分點。
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591.8億元,增長1.8%,占23.6%;國有企業進出口314.6億元,增長12%。
從貿易伙伴來看,前2個月,深圳對前十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合計進出口占73.9%。其中,東盟超香港地區成為深圳市第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1069.2億元,增長58.1%,占15.8%。同期,香港地區、美國、歐盟和臺灣地區分列二至五位,進出口分別增長12.5%、62.4%、20.9%和13.5%。
隨著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RCEP的生效實施,深圳—東盟開放合作動力進一步提升。
“深圳與東盟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深化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中間品貿易規模的持續擴大,成為拉動深圳外貿增長的重要動力。”王振說。
深圳市進出口商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林文勝認為,目前深圳對東盟進出口增長較快,原因之一是一些歐美品牌把工廠設在東盟國家,中間品、原材料還需要從中國采購,所以現在有很多中國的中小企業也會到東盟接訂單。
進口方面,機電產品占比超7成,電腦零部件進口成倍增長。前2個月,深圳進口機電產品1711.9億元,增長28.2%,占同期深圳進口總值的(下同)73.2%。
其中,進口集成電路974.2億元,增長26.5%,占41.7%;電腦零部件193.6億元,增長1.6倍。同期,進口農產品197億元,增長3.8%,占8.4%。
改革開放后,深圳基于毗鄰香港的地理優勢,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外貿規模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其外貿出口規模連續31年居內地外貿城市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跨境電商作為外貿的一種新業態,深圳在這方面的發展表現也尤為突出,其跨境電商規模在2023年創新高,增長超7成,領跑全國各大城市。
據央視新聞,深圳龍崗區的一家3D打印機研發生產企業正在加緊趕制發往國外的訂單,這家公司今年以來訂單不斷,前兩月出口訂單量較去年同比增長40%。
企業跨境電商訂單量激增,相關的跨境物流需求隨之上升。
深圳港集團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深圳港迎來年后海運出貨高峰,其集裝箱吞吐量達483萬標箱,同比增長23.5%,近日,深圳還聯合佛山開通了大灣區首條跨境電商組合港——“佛山南海-深圳鹽田”組合港;空運方面,據深圳機場,其跨境電商貨量在今年前2個月實現倍增。
此外,深圳作為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比亞迪的大本營,當前正在搶抓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的新機遇,其在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的小漠港是深圳市唯一開展汽車滾裝業務的港口。2023年,小漠港區實現汽車滾裝出口首航,全年完成16航次汽車滾裝出口,完成汽車出口超2萬輛,占全市港口汽車運輸出口近三成。
今年以來,小漠港區汽車滾裝業務繼續保持爆發式增長態勢,累計出口汽車11157輛,同比增長5089.3%,超2023年全年出口額一半。據預計,到2025年,小漠港區將實現汽車外貿年運輸量超30萬輛,到2030年,實現汽車外貿年運輸量突破1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