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莊鍵
中國化工市場將在今年實現溫和增長而非強勁反彈,行業增速有望在明后兩年加快。
3月20日,德國特殊化學品公司朗盛集團CEO及管理董事會主席常牧天(Matthias Zachert)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時作出上述預判。
常牧天提及,去年,化工行業在全球范圍內受到諸多挑戰,作為全球最大化工市場的中國也是如此。由于下游建筑行業和電子行業出現放緩,朗盛在中國的業務也受到了影響。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國內石化行業化工板塊實現營業收入9.27萬億元,同比下降2.7%;利潤4862.6億元,同比下降31.2%。
在常牧天看來,作為化工行業的重要下游市場,中國建筑行業過去20年一直處于增長狀態,但目前進入了調整期。中國建筑業協會的統計稱,去年全國建筑業企業房屋建筑竣工面積38.56億平方米,比上年減少2.72%。
常牧天認為,經歷未來兩三年的調整,中國建筑行業會重新恢復增長。
他還提及,相比過去十多年,中國的消費者現在變得更為謹慎,但當儲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時,消費力度又會重新加大,從而刺激經濟增長。
朗盛上周發布的全年業績顯示,其去年銷售額為67.14億歐元(約合524.0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7%。常規業務范圍內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5.12億歐元(約合39.9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44.9%。
由于中國等主要市場的銷售表現不佳,朗盛去年在亞太區的銷售額下降了23%,為12.8億歐元(約合99.92億元人民幣)。朗盛并未披露去年大中華區的銷售額。該公司在大中華區擁有五座研發中心及五座生產基地,雇員約為750人。
朗盛下轄三大業務,包括消費者保護、特殊添加劑和高品質中間體。三大業務部門去年銷售額均出現下滑,其中特殊添加劑和高品質中間體業務降幅均超過兩成。

常牧天在年度財報披露時稱,德國化工行業和朗盛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危機,但公司正在盡其所能,以求平穩地度過這個階段,并在市場再次回暖時處于最佳狀態。
去年8月,朗盛制定了包括裁員在內的成本削減計劃,并呼吁德國政界人士支持陷入困境的本國化工行業。
朗盛實施上述削減成本措施將耗資約1億歐元,從2025年起,該公司每年將因此節省約1.5億歐元。去年10月,朗盛正式宣布將在全球范圍裁員870人,其中在德國裁員460人。朗盛的雇員總數為1.3萬認,德國的員工占一半左右。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德國化工行業一直受到能源價格上漲的困擾。德國化學工業協會(VCI)會長恩特魯普去年曾表示,德國的電力成本高于美國和法國,化工行業正日益失去競爭力。
根據統計機構Statista數據,去年底,德國平均批發電價為68.38歐元/兆瓦時,較2022年同期下降了七成,但仍未回到2020年的水平。去年11月,德國政府通過了減輕制造業企業電力成本的方案,僅2024年的援助金額就將高達120億歐元。
朗盛稱,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市場環境預計仍將充滿挑戰,與去年四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的情況不會有顯著改善。但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化工產品銷量將出現穩步增長。
這家特殊化學品公司預計,2024全年,其常規業務范圍內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將略高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