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侯瑞寧
國際原油價格已逼近87美元/桶,創下四個月來以來新高。
英為財情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收盤,布倫特原油期貨5月價格為86.9美元/桶,較前日上漲1.84%,創下自去年11月初以來的新高。
3月19日9點45分左右,布倫特原油期貨5月價格為86.8美元/桶。這是布倫特原油自3月14日以來連續第五日突破每桶85美元。
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一方面是由于在地緣政治和歐佩克+減產背景下,供應端收緊;另一方面是美國和中國等消費大國需求的上升。
供應端方面,3月18日,伊拉克表示,計劃未來幾個月將原油出口減少到330萬桶/日,以抵消1月以來出口超歐佩克+(OPEC+)配額的部分,這將使其出口環比減少13萬桶/日。此外,沙特出口也連續第二月下降,從12月的630.8萬桶/日降至1月的629.7萬桶/日。
3月初,歐佩克+代表國已經同意將自愿減產措施延長至今年的二季度末,名義減產總量約220萬桶/日,以此避免全球石油供應過剩并繼續以減產來支撐原油基準價格。
地緣政治持續惡化,是推高油價的又一因素。
今年年初以來,烏克蘭加強對俄羅斯石油基礎設施的攻擊,襲擊了許多大型煉油廠。據金聯創統計,一季度,因無人機襲擊,俄羅斯關閉的煉油產能約460萬噸,約合37.05萬桶/日,約占其總產能的7%。
過去一周,烏克蘭無人機對俄羅斯煉油廠再次發動了一系列襲擊。智通財經援引燃料批發經銷商TACenergy的數據顯示,此次中斷約占俄羅斯煉油能力的大約24%。
金聯創原油分析師奚佳蕊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稱,由于俄烏沖突升級對國際油價上升貢獻較大,預計未來幾天國際油價會持續走高。
在需求端方面,在美國燃料庫存的減少的情況下,即將到來的夏季駕駛月,加劇了人們對供應的擔憂。這導致美國汽油期貨價格大漲。
智通財經數據顯示,3月18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漲至去年9月以來的最高盤中水平,觸及每加侖2.77美元(約合5.25元人民幣/升)。由于燃料供應趨緊往往會推高對石油的需求,這一上漲也提振了原油價格。
另據美國汽車協會數據顯示,目前該國加油站的汽油價格已達每加侖3.5美元,為兩年來季節性平均水平最高。
中國原油需求也在上漲。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2月,規上工業原油產量3511萬噸,同比增長2.9%;進口原油8831萬噸,同比增長5.1%。
國際能源署(IEA)對于原油供需前景的預期轉向供不應求,對近期的油價也有提振作用。
3月14日,IEA發布報告一改此前對2024年全球油市將出現供應過剩的預測,表示原油市場將出現供應短缺。IEA認為,歐佩克及其盟友將在今年剩余時間內保持減產,以“平衡原油市場”。
IEA預計,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將增加130萬桶/日,較2月的預測增加11萬桶/日,但仍低于去年230萬桶/日的全球原油需求增長。IEA同時下調了2024年的供應預測,預計今年的原油供應量將增加80萬桶/日,至1.029億桶/日。
這是IEA自去年11月以來第四次上調對2024年原油需求增長的預期。但其同時警告稱,全球經濟放緩對原油使用構成了額外的不利因素。
奚佳蕊則認為,雖然中東地緣政治局勢依舊動蕩,但長期看對油價的影響是有限的。加之近期一些機構預期全球經濟前景疲軟,這些將對沖地緣局勢的部分溢價影響。
“國際油價是一個綜合性的、復雜的價格體系,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與影響,但所有消息面對油價的影響都是建立在基本面的大框架下。”奚佳蕊稱,當基本面保持穩定時,油價對于消息面更為敏感,但這樣的走勢往往只是暫時的。
中國海油(00883.HK/600938.SH)首席執行官周心懷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曾預測,今年國際油價大概率在75-85美元/桶。但他也表示,不確定性因素給油價預測帶來了更多難度。
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王能全和捷誠能源首席研究員閆建濤則均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油價上漲是短期效應,油價沒有長期上漲的基礎。
截至3月19日午間收盤,中國石油(601857.SH)上漲1.58%至9元;中國海油(600938.SH)上漲1.67%至28.62元;中國石化(600028.SH)下跌0.16%至6.1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