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翠鳥資本
3月9日,中興通訊發布了2023年年報,這是一份不尋常的成績單:營收、利潤及毛利率等均創造了歷史,但同時,投資者也不應該回避其營收增速顯著放緩的現實。
多項指標創新高
2023年年報顯示,2023年中興通訊實現營業收入1242.51億元,同比微增1.05%。實現歸母凈利潤為93.26億元,同比增長15.41%;扣非凈利潤為74億元,同比增長19.99%。其中,最大的業績“亮點”主要是銷售毛利率達到41.53%。
翠鳥資本梳理中興通訊歷年年報發現,公司在1997年上市時,銷售毛利率為59.27%,1998年和1999年,銷售毛利率分別為53.15%和49.42%。2000年千禧年,銷售毛利率直接跌破40%,為38.96%,從那時候起銷售毛利率一路震蕩走低,一直到2023年年報前,銷售毛利率這一指標再就沒有觸及到40%的高度。
2023年,國內國際經營環境復雜多變,全球設備商一片慘淡。諾基亞營收同比下滑8.09%,凈利潤同比暴跌83.84%;愛立信則營收同比下滑7.55%,凈利潤跌幅高達-234.64%。
對比之下,中興通訊這份年報堪稱優秀,不但凈利潤持續保持雙位數增長,而且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翻閱年報可以看到,其高質量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5G等連接技術創新,同時深度布局算力業務,隨著生成式AI技術迭代和應用深化,算力潛能釋放在即。
營收增速放緩,“裁員”廣進
作為全球通信設備市場的龍頭之一廠商,中興通訊的營收、利潤及毛利率等均創造了歷史。但如今,在外部環境不確定增加的情況下,經營業務所面臨著挑戰同樣也是不少。
首先最大的挑戰,毫無疑問是整體營業收入增長開始陷入了瓶頸期。
中興通訊從2020-2023年,營收增速分別為11.81%、12.9%、7.36%和1.05%,增速放緩已經肉眼可見。
具體到三大業務板塊中,公司的政企業務和消費者業務均是在下坡路上,全都指望著營收盤子最大、利潤表現最好的運營商網絡業務。
對此,中興通訊解釋稱,由于國內集成類項目、數據中心和國際市場營業收入減少,導致政企業務收入減少。消費者業務收入減少,則在于國際市場終端收入減少。
除此之外,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興通訊通過裁員和降薪等措施,優化人員配置來降低公司的成本。
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興通訊員工總數為72093人,2022年年底員工總數為74811人。短短一年時間,中興通訊少了2718名員工。
“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 。”當初任正非的這篇“寒氣論”,現今套在中興通訊身上,也同樣適用。
基金大幅減持
即使經營業績取得階段性增長,但營收失速瓶頸,目前讓二級資本市場面臨著抉擇。這也是為什么能夠解釋過去一年多內,中興通訊在二級市場上波動較為明顯的現象。
2022年10月11日,中興通訊的股價下探至20.3元/股,為階段性新低。2023年7月3日,股價達到階段性新高,為46.75元/股,區間漲幅超過一倍。但是,隨之而來的是股價不斷下行,今年2月5日,盤中低點為20.89元/股,逼近2022年10月11月的低點。截至3月15日收盤,中興通訊A股市值為1387億元,較2023年7月3日縮水約849億元。
與股價波動相關,自然是基金持續減倉公司股票造成的。
wind數據顯示,2023年底,基金合計持有中興通訊約2.61億股股份,占公司流通股總數的6.49%。而在2023年6月末,基金合計持股數量達8.84億股,占比為22%。當年三、四季度,基金均在大幅減倉。其中,四季度,富國基金減持2997.52萬股,嘉實基金減持1995.44萬股。
在業績公布的同時,截至2023年末公司前十大股東持倉情況也已揭曉。去年三季度末曾是公司前十大股東的興全合潤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已從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興全合潤的基金經理為興全知名基金經理謝治宇。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興全合潤持有中興通訊3291.96萬股,持股市值約10.76億元。隨著去年三季度以來,中興通訊股價快速回調,謝治宇也大幅減持了中興通訊。
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退出了中興通訊前十大股東名單,而柳軍管理的華泰柏瑞滬深3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則新晉成為第八大股東,全國社保基金110組合也新進入成為第九大股東。
除此之外,大股東減持也是中興通訊備受市場關注的內容。2023年3月1日,公司控股股東中興新通訊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了4690萬股股份,套現約14.22億元,從上市以來減持套現累計數超過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