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杜萌
臨近三月底,公募“開門紅”的力度稍減。本周僅有六只新產品等待發行,其中僅被動指數型基金就有3只,相比此前每周30只的數量大幅減少。
市場面臨復蘇行情,為何主動權益的新發產品數量卻大跳水?界面新聞記者就此采訪了多家公募機構。
“賣不動,發不完,前面堆了太多的產品還在募集中,渠道資源也跟不上,所以暫時先緩緩。”華東某公募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后行情開始回暖,新基金的發行也開始回溫,但截至目前市場情緒還沒有完全恢復,前面推的新產品還在募集中。
指數型產品的大發展,也刺激了公募管理人開始“扎堆卷”。“在年初的大會上,領導就拍板今年要做大做強指數產品,現在整個公司的資源都在往ETF上傾斜。再加上大部分主動權益產品的業績還在浮虧,基金經理個人層面也不是很想發新產品。”華南某頭部公募市場營銷部人士表示。
今年新發基金中,指數型基金占比較多,且不少基金為發起式基金。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3月份共有66只新基金成立,其中22只是發起式,占到總數量的1/3。
《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中明確,發起式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時,使用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基金經理等人員資金認購的金額不少于1000萬元人民幣,且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
“發起式”也成為新發產品保成立的不二法門。3月6日,興銀創盈一年定開成立,經過91天的募集,該基金首發規模僅1000萬元,認購戶數只有1戶。《基金合同生效公告》顯示,這1000萬是由興銀基金出資1000萬元認購的。
此外,國壽安保數字經濟也僅有4戶認購,共募集到1000.12萬元,其中國壽安保基金自購了1000萬元。

除了新發市場呈現“指數熱、權益冷”的現象外,部分新基金的建倉速度也前所未有地加快,部分指數基金的建倉期僅有7天。按照慣例,基金成立后的6個月內均是建倉期,而新基金打開申購贖回往往被認為是建倉結束的標志。
以中歐中證全指軟件開發指數為例,該基金3月4日成立,3月6日就打開了申贖,用時僅兩天時間。易方達中證紅利低波聯接基金,從3月12日的成立日到3月18日打開申贖,也僅僅耗時6天。
“迅速建倉,是為了把握本輪行情。尤其是指數基金,采取被動復制法,所以建倉相對簡單。”有指數基金經理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先保成立、占據先發優勢,再通過營銷渠道進行持營,已經是業內的普遍共識。
對于后續行情,中歐基金表示,在年初至今的劇烈波動下,市場的行業配置風格變得更加集中,原來受歡迎的啞鈴策略(周期+成長)演化成高現金流+科技,主要由于對于成長性勝率的不確定。預計這一更加顯著的啞鈴風格有望延續,建議均衡配置高現金流的紅利及AI科技。當前視角下,銀行、建筑裝飾、煤炭和有色金屬享受較滬深300更大的重估空間,此外食品飲料、家用電器、煤炭、建筑材料、通信和建筑裝飾行業存在通過分紅率改善提升ROE的空間,建議中期更多關注上述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