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喬遇
近日,找鋼產業互聯集團(ZG Group以下簡稱“找鋼網”)更新招股文件,擬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并購交易上市。2023年8月31日,找鋼網宣布與Aquila簽署合并協議,擬以De-SPAC模式在香港上市,估值約100億港幣。
雙方并購完成后,Aquila的股東將成為找鋼集團的股東,Aquila成為找鋼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同時,Aquila的上市地位被撤銷,找鋼集團將成為聯交所上市公司。合并交易將在第四季度完成。找鋼集團仍需向香港交易所提交新的上市申請。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是找鋼網第二次闖關港交所。2018年6月,找鋼網第一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并于當年12月通過聆訊。2019年5月,找鋼網主動中止港股上市。
Aquila是首家成功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的SPAC公司,于2022年3月掛牌,募資10億港元。本次合并交易還將進行6億港元的PIPE融資,若上述交易順利完成,合計16億港元的融資額將成為2023年以來按融資規模排名第三的香港上市交易。找鋼網也將成為第一家通過De-SPAC路徑在港上市的公司。
De-SPAC是一種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并購上市模式,相比傳統的借殼上市,這種交易方式可以在合并上市過程中同步通過PIPE(PrivateInvestmentinPublicEntities,即私募基金投資于已上市公司)融資。
拋棄自營業務
招股書顯示,找鋼網提供涵蓋鋼鐵交易全價值鏈的一站式B2B綜合服務,包括線上鋼鐵交易、物流、倉儲及加工、融資解決方案、SaaS產品及大數據分析。
不過,從前的找鋼網收入產生自兩種業務模式:數字化平臺模式及自營模式。在數字化平臺模式下,鋼鐵產品賣家向找鋼網數字化平臺上的買家提供鋼鐵產品并按噸數向公司支付傭金,公司不持有平臺所售鋼鐵產品的所有權。反之,在自營模式下,找鋼網從鋼鐵生產商采購鋼鐵產品、管理庫存并通過找鋼網的數字化平臺直接將鋼鐵產品售予買家,從而賺取采購價與銷售價之間的差額。
在創立初期,找鋼網推出在線鋼鐵交易系統,意在提供信息搜索和撮合服務,而2018年招股書披露的找鋼網更像一個鋼鐵“經銷商”,原因在于其自營模式獲得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超過了98%。
具體來看,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找鋼網來自自營模式的收入分別為60.67億元、87.20億元、172.28億元和85.89億元。自營板塊的毛利也均高于聯營板塊。尤其是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公司自營板塊的毛利均為聯營板塊毛利的兩倍以上。
然而,盡管交易總額和自營收入持續攀升,毛利卻顯得相當微薄,2015年至2017年分別為3854.9萬元、3.41億元和4.83億元。毛利率也相對較低,分別為0.6%、3.8%和2.8%。更為嚴峻的是,這三年內找鋼網分別虧損了10億元、8.22億元和1.23億元,盡管2017年經調整后的凈利潤勉強達到了1.01億元。
自2019年起,找鋼網開始探索平臺化轉型,將自營業務完全剝離,交易、物流、倉儲、加工、金融科技、SaaS、大數據等業務都實現了平臺化,完成了由重資產型向輕資產型轉變,成為第三方平臺電商。截至2023年12月31日,找鋼網已終止經營所有國內鋼鐵產品自營業務,并完成所有買家訂單。
剝離后,找鋼網收入大幅減少,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收入分別為13.53億元、9.05億元和11.68億元,2022年收入有所下滑,公司毛利率實現較大幅度上升,分別為25.5%、25.4%和32.5%。
虧損仍在持續
找鋼網的歷史可追溯至2012年3月,當時聯合創始人王東、王常輝及饒慧鋼成立了上海鋼富(找鋼網的前身),以開發中國的線上鋼鐵貿易服務。
王東出生于1976年,1999年7月畢業于中國四川大學,主修電氣技術專業,并進一步于2007年12月通過在職研究生學習取得中國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工程碩士學位。
2008年底,一家做鋼鐵貿易的大代理商要做網站搜索,王東抓住機會,并決定離開高校,投身于鋼鐵貿易行業。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2012年3月,創始人王東與聯合創始人王常輝及饒慧鋼成立了上海鋼富,即為找鋼網前身,并于同年7月完成A輪融資。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2016年1月,央視前知名主持人郎永淳的加盟曾一度引起外界的關注,但到了2019年,找鋼網在IPO嘗試無果后,郎永淳也選擇了離開。
在投身鋼鐵貿易行業之前,王東的職業生涯也頗為豐富。1999年7月至2008年11月,他一直在河南教育學院任職,負責學院的網站建設和遠程教學課程的開發。在他離開高校、踏入鋼鐵貿易行業的初期,他曾在河南中鋼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北京中鋼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總裁,負責公司策略的制定及日常運營工作。隨后,他又短暫地擔任了鋼鋼網電子商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裁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按2022年線上鋼鐵交易噸量計算,找鋼網是全球最大的三方鋼鐵交易數字化平臺。2022年,找鋼網數字化平臺錄的三方鋼鐵交易噸量3530萬噸,約占中國三方線上鋼鐵交易總量的38%。不過,根據中鋼協數據,2023年我國鋼材產量超過13.6億噸,按此估算找鋼網平臺交易量僅占非常小的一部分。
據悉,公司交易總噸量從2021年的3569萬噸增至2023年的4900萬噸,復合年增長率為17.3%,同時,公司GMV由2021年的1872億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幣1955億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找鋼網的數字化平臺連接逾12600名注冊賣家及逾177000名注冊買家。公司數字化平臺的賣家及買家均主要系中小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剝離自營業務后的找鋼網仍在虧損。根據此前找鋼網2018年招股書數據,2015年至2017年,找鋼網的凈利潤分別為-10.01億元、-8.22億元、-1.23億元。
本次IPO招股書顯示,找鋼網2021年至2023年的凈利潤分別為-2.74億元、-3.66億元和-4.69億元,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2.60億元、2.93億元和0.80億元,仍面臨持續虧損難題。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司銷售及分銷支出較大,2021年至2023年分別為2.70億元、2.43億元和2.60億元,占當期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0.00%、26.80%、2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