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聚美麗 璞 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打假日,3月15日被稱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每年的“315晚會”都有不少不法企業被央視點名和曝光。
雖然今年315晚會沒有曝光化妝品相關的,但在315前曝光化妝品行業的制假售假,以及醫美直播帶貨亂象、虛假宣傳等的報道并不少。
醫美行業亂象“不止”
聚美麗發現,近年來,在醫美行業中一些亂象長期存在,從過往被曝的案例中就可以發現,不具有從業資質的問題是眾多亂象中最常見的。很多醫美機構的“醫師”,根本不具備進行相關操作的資質。資質不足卻從事醫美操作,這些“醫師”的職業水平、能力很難保障消費者的安全。
另外,結合近幾年央視315晚會內容來看,醫美行業的亂象也多次被曝光。
而聚美麗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以“醫美”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平臺顯示與醫美相關的投訴共有2212條。
圖源:黑貓平臺
其中,有部分消費者反饋,醫美機構利用PS過的照片,制造虛假案例對醫美效果進行夸大宣傳。還有消費者反應,有機構為了獲得客流量,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夸大美容效果、虛假分享個人經歷。
如今,隨著“顏值經濟”的興起,消費者對醫美項目的需求與日俱增,根據德勤和艾爾建美學發布的《中國醫美行業2023年度洞悉報告》顯示,受日益增長的“求美”需求的驅動,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在2023年超過2000億元。
但與此同時,消費者對醫美的科學性、安全性、合法性的認知仍然相對局限,因此導致醫美市場亂象不斷。
值得關注的是,上圖中上海薇琳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被罰款多次,據公開資料統計,2023年,薇琳醫美旗下5家機構共被行政處罰9次,累計罰款金額31.47萬元。
無證經營、非法行醫、虛假宣傳等問題的不斷暴露,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除此之外,前段時間央視欄目還指出醫美類直播帶貨均屬于違法行為。就在今年2月,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欄目播放了《醫美直播帶貨還是“帶禍”》的內容,其中明確指出醫美屬于醫療活動,而當下絕大部分醫美直播間開展的所謂“帶貨”行為,均涉嫌違法發布醫療廣告。
在節目播出后不久,多個平臺的醫美直播間就被強制叫停。
但盡管如此,醫美直播間亂象仍然存在。315前夕微博平臺藍V@消費者報道曝光了一則有關醫美直播的亂象,其發現有醫美主播掛“妝字號”介紹賣“械字號”產品,且該商品詳情頁中產品名稱與主播所介紹的產品完全不符,存在欺詐行為。
圖源:微博
事實上,上述被曝光醫美的亂象只是行業的“冰山一角”,或許還有許多未進入大眾視野。
針對亂象的發生,國家相關部門已開始出手整治。譬如,2023年5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中,著重強調了跨部門綜合監管,并明確要求醫療美容的診療活動、涉醫療美容的經營活動、醫療美容用藥品醫療器械等納入重點監管的綜合事項,掃清“黑機構”、“黑醫生”、“黑藥械”,對行業亂象保持高壓嚴打態勢。
不論是從央視、媒體的曝光,還是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來看,醫美行業的亂象越來越被大眾重視,都可以看出國家整治醫美行業亂象的決心,這也將進一步推動了醫美行業趨于正向化的發展。
化妝品行業的亂象“漩渦”
近年來,每到315前夕,功效虛假宣稱、化妝品售假,以及直播帶貨頻翻車等化妝品行業“亂象”,多會被曝光,引起行業熱議。
昨日(3月14日),市說新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信息公開、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發布了2023年消費者投訴舉報呈現八大特點,其中就指出了虛假宣傳這一“亂象”,據內容顯示,2023年全國12315平臺接收虛假宣傳投訴舉報144.3萬件,同比增長1.7倍,其中化妝品投訴有15萬件。
圖源:市說新語
聚美麗發現在過去一年,因虛假宣傳等被罰的案例也并不少見。如,2023年8月,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一則行政處罰,其為HELIUS赫麗爾斯官方旗艦店在直播間背景及網店頁面宣傳“專研抗老”,然而實際產品均無抗老功效,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關規定,被北京市密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0萬元。
之所以“抗老”功效宣傳頻繁被罰,是因為以《化妝品分類規則和分類目錄》為準,這個目錄里只具體列舉了26類功效,像抗老、抗衰、抗氧化、抗糖等功效卻并未被納入。
除虛假宣傳外,直播電商受到的投訴也不少。據市說新語數據統計顯示,2023年全國12315平臺接收網購投訴舉報1261.1萬件,占投訴舉報總量的56.1%,而以直播電商為主的新興電商投訴舉報增幅明顯高于傳統電商平臺。
結合昨日(3月14日)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2023)來看,2023年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中虛假宣傳是主要問題之一,占比38.97%,具體問題為夸大商品功效、制造虛假流量等,其次為產品質量,占比34.59%。
圖源: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
從部分主播的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的相關數據來看,該報告顯示,其中涉及李佳琦的維權輿情最多,占比為41.00%;其次是瘋狂小楊哥,占比為31.30%;香菇來了占比8.59%,排名第三;賈乃亮和辛巴占比分別為4.86%和4.64%,位列四、五位。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直播帶貨領域大批藝人停播、主播直播間翻車事件等問題頻發。
具體來看,2023年9月,李佳琦直播間因為“79元眉筆”言論引起大量消費者不滿,一時間,花西子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同年10月,小楊哥徒弟“紅綠燈的黃”因為夸裝的形式帶貨YSL氣墊被網友群嘲。YSL社媒平臺的評論區已被網友“攻陷”,稱YSL這波太“掉價”。
另外,戚薇的直播間多次被網友質疑售賣假貨,涉及產品包括了科顏氏白泥、CPB隔離、YSL小金條、歐萊雅小黑瓶、TF口紅等;賈乃亮2023年雙11在取得13.6億好成績的同時,也多次被指割粉絲韭菜......
據聚美麗不完全統計,2023年有多個主播及直播間以各種“黑料”登上了熱搜,比如賣假貨、低俗帶貨、價格戰等,引起了大量網友關注。
從上述針對亂象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政策來看,行業需要規矩來約束,古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而在如今的消費環境下,即沒標準則無未來。
每年315晚會的曝光,其實就是國家層面對行業亂象“重拳出擊”的體現,但行業的正向化、規范化發展,是需要國家相關部分、品牌、消費者等多方合力推動的。
我們也可以看到,每年有不少品牌為響應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展開了自己的實際行動,如,歐詩漫2022年就正式成立了質量管理委員會,且每年會聯合多方打擊制假售假行為;而重組膠原蛋白賽道頭部企業的巨子生物則在今年聯合新華網、人民健康發布“巨子3·15透明承諾”.....
未來,相信在國家相關部門重視、品牌引導、媒體、消費者的監督下,化妝品行業的亂象會有效遏制,只有走向良性發展,我們所處的化妝品行業才有更大更長遠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