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基研》 祁玄
在投資領域中,“壓艙石”通常用來形容那些能夠為整個投資組合提供穩定性和降低風險的投資產品。而在品類繁多的基金市場上,債券型基金則常被稱為投資組合的“壓艙石”。
相比股票等權益類產品,債券基金波動性較小、收益相對穩定。因此,如同船舶航行時用壓艙石保持穩定,債券型基金常被投資者用作資產配置中的穩健部分,以平衡投資組合的風險和收益。但是,正如現實中的船在航行時即使有壓艙石也仍會受到風浪影響,債券型基金同樣無法使投資組合完全避免市場風險的影響。那么,到底是什么“風浪”能夠“動搖”債券型基金這塊“壓艙石”呢?投資者可以怎樣避免遇到這種“風浪”?
一、“債券投資組合”如何挖掘風險信息?
在投資市場上,面對投資風險,每一位投資者或都需要面對的一道“考驗”,即識別和評估債券風險。而主要投資債券型基金,或同樣不能避免上識別和評估債券風險這一門“必修課”。
識別和認識債券的各種風險,或可以讓投資者穩住收益的“下限”。
那么,主要投資債券的債券型基金,具體會遇到哪些風險?
債券型基金主要包括兩個主要風險,分別是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也稱“違約風險”)。
需要指出的是,債券型基金主要通過投資一系列債券來實現資產的分散和獲取收益,所以債券基金的風險也與所投資債券組合的整體風險密切相關。
利率風險,源自于市場利率變動對債券價格的影響,這種影響具有全局性,且難以被預測,因此往往會被視為投資者必須面對的一種“系統性風險”。
信用風險又可以被稱為“違約風險”,它是指債券發行主體在債務到期時未能履行其償債義務,從而觸發違約事件,給投資者帶來潛在損失的風險。針對信用風險,投資者要關注的地方是債券發行人信譽的不確定性及其償債能力的變化。
在債券的眾多類型中,國家債券、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主要受市場利率走勢驅動,所以這些類型的債券可以被歸類為“利率債”。
此外,企業債券、企業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工具,則屬于“信用債”范疇。這類債券的收益水平不僅會受到市場利率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發行企業的信用資質和經營狀況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利率風險所能影響的范圍相較信用風險來說更為廣泛,不論是在利率債還是信用債的投資領域,利率風險都是難以忽視的存在。
債券的市場價格與市場利率之間通常存在一種內在的“反向聯動機制”,即當市場利率上行時,債券對于投資者的“吸引力”會相應減弱,資金或會轉向投資其他產品。這一轉向能夠使債券的價格下跌;反之,若市場利率下降,債券價格會傾向于上漲。
回到債券型基金的投資方面,在債券型基金產品定期報告的詳盡披露內容中,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報告期末按債券品種分類的債券投資組合”,這一章節剖析了投資結構的內核。而通過深入分析這一部分內容,投資者可以了解到“信用債券”和“利率債券”在整體投資組合中的“權重”分配情況,從而對投資策略的風險分散程度、收益來源構成以及潛在的市場風險有更全面且精確的認識。
例如,據鵬華穩福中短債債券A的2023年四季度報告,其投資組合中利率債主要包括金融債券,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48.38%。另外,信用債主要包括企業短期融資券與中期票據,所占基金資產凈值比重分別達到19%和17.61%。信用債和利率債兩者合計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為84.99%。這些數據反映了基金經理團隊對利率債與信用債的布局情況,在此基金中,利率債布局比重更高。因此,投資者可以從該比率中分析得出基金產品更“偏好”哪一類債券。
此外,投資者可以通過深入研讀基金定期披露的報告,聚焦“報告期末按公允價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五名債券投資明細”這一部分詳實的數據,分析基金在債券投資領域的核心策略與重點持倉情況,為自己的投資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二、杠桿是“大蛋糕”,也是“雙刃劍”
在審視投資組合的構成時,債券部分所占據的權重也許只是“冰山一角”,其中或還潛藏著其他值得投資者深究的關鍵細節。
而關注到“報告期末按債券品種分類的債券投資組合”方面,投資者還可從其中得知某些基金是否增設了“杠桿”。
例如,據中歐純債債券(LOF)E的2023年四季度報告,該基金持有的債券價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合計超過100%,達到133.78%。這表示,基金經理在管理這只債券型基金時,運用了“杠桿”。
所謂“杠桿”,是指債券型基金運用正回購策略,通過將持有的債券作為質押擔保品轉讓給資金的融出方,從而撬動額外的資金“流入”。這一機制便是金融杠桿,讓基金能夠擴大投資規模,把基金的“蛋糕”做大。
在實際操作中,這部分新增的資本可以被再度高效地部署到債券市場,以提升債券型基金整體的投資收益。
換言之,借助“杠桿”工具,基金管理人能夠將原本持有的債券資產巧妙地轉化為流動資金,進而加大投資力度。
舉例來說,假設一只債券型基金初始為價值1億元的債券組合,如果基金經理將債券型基金持有的部分債券資產“質押”給交易對手方A,成功融得5,000萬元得新資金,并將這些注入到資金池內。這樣一來,這只基金能夠憑借杠桿,將初始的1億元的可用資金,擴大至1.5億元。而基金經理可以將融得的5,000萬元資金用于新債券的買入,以提升投資收益。
然而,“杠桿”是一把雙刃劍,在放大潛在收益的同時,也會同步放大風險。這意味著,在追求更高回報的過程中,投資者需要審慎對待這些加了杠桿的債券型基金,并做好應對不確定性及可能的損失風險的準備。
根據《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第二十條規定,單只開放式基金的總資產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140%,封閉式基金的這一比例不得超過200%。換言之,投資者在篩選債券型基金時,可以將那些總資產/凈資產比例接近或高于140%的開放式基金、總資產/凈資產比例接近或高于200%的封閉式基金“剔除”。
基金市場宛如浩渺海洋,各類債券基金猶如“千帆競渡”,各展風采,有的看重速度,有的看重穩定,兩者就像“魚與熊掌”,往往難以兼而有之。在“風浪”之中,債券型基金的投資者可以拾取基金的定期報告,巧妙掌握風帆,挖掘有價值的基金信息,為選擇合適的債券型基金提供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