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農商銀行下架智能通知存款,包括福州農商行、廈門農商行、連江農商行、三明農商行等。
藍鯨財經了解到,此次產品調整是福建農信社的統一安排。本月初,福建農信社發布公告,為貫徹落實有關政策要求,我社“富利寶”智能通知存款產品將于2024年3月21日自動終止。已辦理“富利寶”產品的客戶可及時攜帶銀行卡(存折)及有效證件到營業網點,或通過手機銀行等自助渠道辦理其他存款產品。
事實上,去年2023年5月,伴隨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調整,已有不少銀行率先暫停了智能通知存款業務。
對用戶影響幾何?
以廈門農商行為例,3月13日,廈門農商行發布公告顯示,為落實有關政策要求,智能通知存款產品“富利寶”將于2024年3月21日自動終止。
雖然智能通知存款產品下架了,但事實上,該產品為通知存款中的一個特殊情況,也是近年來中小銀行攬儲利器。不過這類存款在整個銀行業存款中比重并不大,因此對普通儲戶而言影響很小。
普通的通知存款,需要用戶操作指定為“1天通知存款”或“7天通知存款”選項,如果通知存款時間超過了7天,但事先選定的卻是“1天”,則收益就會按照1天通知存款的利息計算。而如果是智能通知存款則無需用戶進行預設的指定,自動按照最高收益計算。
另外,普通的通知存款的起存金額是5萬人民幣,而有的智能通知存款產品的起存金額僅為50元。
如今用戶如果想要達到與已下架的智能通知存款差不多收益就要自己手動操作并且算好日期了,門檻也提升到5萬。
這樣的產品出世既享受了通知存款的高利息,又有活期存款的便利,對于用戶來說是相當受歡迎的。然而同時對銀行來說也是變相提高了資金成本。
經營成本、合規要求雙考慮
去年以來,商業銀行凈息差逐季下降,凈利潤增速下滑。不可否認的是,智能通知存款的高利率無疑會壓縮銀行的息差。
另外,一些創新存款產品的出現,可能讓市場陷入惡性競爭,對整個銀行業的發展和穩定不利。
在此背景下,2020年3月,央行下發《關于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銀發〔2020〕59號),各存款類金融機構需按規定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型產品。
直到去年5月,在市場利率下行趨勢下,銀行協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上限也將迎來了調整,上限明晰可以限制高息攬儲,規范行業競爭,同時也可以降低行業資金成本壓力。
監管要求國有大行執行基準利率加10BP,其他金融機構執行基準利率加20BP,調整將自5月15日起執行,同時,停辦不需要客戶操作、智能自動滾存的通知存款。
隨后,平安銀行公告稱,自當年5月14日起,暫停銷售“智能通知存款”產品。屆時,“智能通知存款”產品在該行線上渠道及線下渠道均不再支持新增簽約。
同時,鄭州銀行等多家銀行表示,將下調智能通知存款、協定存款等產品收益率。
業內人士認為,類似“智能通知存款”等類活期產品利率從上線之初起就相對較高,如今隨著產品的下架,擾亂市場秩序、無序競爭現象將有所規范,同時銀行也可以減輕些負債及經營壓力,進一步釋放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