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IT時報記者 沈毅斌 孫永會 孫妍
編輯|孫妍
央視3·15晚會“黑榜”已揭曉,越來越多的騙局和消費糾紛與互聯網、科技不可分割,制造水軍的“主板機”實現N部手機齊發,詐騙親朋好友的AI換臉擬聲騙局頻發,收割年輕男女的婚戀網站套路深。
央視曝光報道只點出了問題,并未揭露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央視還未點透的,我們通過調查報道一一來解讀,《IT時報》曾揭露過水軍和羊毛黨背后的鏈條,在主板機的下游,一條養手機卡、注冊賬號、收發短信驗證碼、薅羊毛的黑灰產業鏈已經形成,刷單、刷流量、薅羊毛等黑灰產每年會造成萬億元損失;而在AI換臉擬聲的巨額騙局背后,是二三十元就能買到的換臉擬聲工具。
主板機制造水軍、羊毛黨
央視3·15回顧:一機抵20人,流量嘩嘩來!
直播帶貨、游戲刷單......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掌握了流量密碼就仿佛悟出了“致富之道”。今年央視3·15第一個聚焦的話題就是,與流量息息相關的主板機黑灰產。
“20塊手機主板就能集成一個主板機,一臺電腦可以投屏上百臺手機,可以一IP多機或者一機一IP。”在主板機宣傳廣告中介紹,擁有一臺主板機就能在網絡世界中實現操縱游戲、控制發帖數量、進行網絡投票等功能,成為網絡世界的王者。簡單來說,就是需要手機用戶參與的一切網絡活動,都能用主板機代替。
央視臥底記者來到一家名為云抖科技的公司,其銷售的主板機價格從3000多元到6000多元不等,每套設備里都包含20塊手機主板,相當于20部手機同時發布,宣傳效果成倍增加。
云抖科技袁經理還介紹,為了避開監管,他們會使用一些“黑科技”更改視頻發布的IP地址,讓網絡平臺和監管部門難以發現。
臥底記者繼續深入,來到一家主板機生產公司云機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從暗訪畫面可以看到,生產車間外部沒有任何標識,工作臺上散亂的放置著各種工具、配線,工人們在不同區域忙碌著組裝主板,而這些主板并不具備入網資格。
云機俠韓經理介紹,目前這類二手手機主板,一塊的價格在100元到150元之間,一臺主板機成本至少需要2000多元,生產好的主板機完全不愁銷路。使用主板機的客戶有的是利用主板機去獲客,去推銷廣告;有的在網絡游戲和電商平臺的紅包返利的活動中去薅羊毛;有的是組建水軍給某一個公關稿件刷流量。
時報解讀:手機主板機有何危害?
看似只是“人畜無害”的推廣,實際卻是危害網絡和社會的毒瘤,在主板機的下游,一條養手機卡、注冊賬號、收發短信驗證碼、薅羊毛的黑灰產業鏈已經形成。《IT時報》記者曾進行調查采訪,刷單、刷流量、薅羊毛等黑灰產每年會造成萬億元損失。
在主板機出現之前,黑灰產更愛用“貓池”養卡。所謂貓池,是一種可同時支持多張手機卡的通信設備,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可以同時插多張卡的“大號手機”,根據機型不同,插口從8到2048不等。黑灰產團伙會通過采購虛擬運營商卡、物聯網卡等方式,實現N張手機黑卡同時作業,批量盜取優惠券,并通過手機話費、Q幣等虛擬充值的方式,在短時間內迅速轉移不當所得。
當大量黑卡到手之后,下一步注冊多個賬號便是“撈金”的開始。
《IT時報》記者曾調查發現,10個賬號就能用0.2元換15元優惠券,20部手機、上千張黑卡將賺取多少“黑錢”便可想而知。“以前我們銀行上線的營銷活動,80%~90%的客戶權益資金都會被‘羊毛黨’薅掉。”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深圳灣支行行長李昭曾告訴《IT時報》記者,國內很多銀行、機構常年被“羊毛黨”用專用工具時刻掃描,只要有新營銷活動上線或者系統出現漏洞,1~2分鐘內資金就會被套走。
東鵬特飲也曾做過測算,每次活動的營銷費用至少有8%~10%被黑產“薅”走,每年至少損失3000萬元。
不要掉入黑灰產的深坑:
在主板機的背后,隱匿著水軍、羊毛黨等,電商刷單、直播間刷流量、短信轟炸等,看似貪小便宜賺小錢的背后,其實是涉及面極廣、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黑灰產業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技術手段,通過影響用戶選擇或者其他方式,實施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
年輕人千萬不要自以為操控了流量,在羊毛里迷失了方向,從而泥足深陷,踏入黑灰產的深坑,成為網絡世界的毒瘤。
AI換臉擬聲騙局頻發
眼見不為實,耳聽不為真。央視3·15晚會還原了三個AI詐騙案子,騙子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換臉擬聲進行詐騙。普通人該如何辨別防范此類高科技騙局?
央視3·15回顧:“老板”急轉賬 “女兒”被綁架
第一個案子中,騙子模擬女兒聲音給媽媽打電話哭訴,聲稱自己被綁架,需要媽媽交10萬元贖金,報警后,警方發現女兒沒有被綁架。
浙江溫州陳先生收到國外好友的求助,說是由于國際漫游限制,買機票遇到了困難,原先陳先生并不相信,但看到打來視頻的的確是朋友本人,并借口國外網絡不好迅速掛斷視頻電話,并發來一張轉賬截圖,便是代付的錢已經轉到陳先生銀行卡,24小時內就能到賬。出于對老友的信任,陳先生幫“朋友”付了4.9萬元給航空公司經理。后來,跟真的朋友聊天后,陳先生才發現自己被騙了。
損失更大的是陜西西安的財務人員張女士,她與老板視頻通話時,老板要求她轉賬186萬元到一個指定賬號,并強調“這個款非常著急”。張女士直接轉了這筆款項,隨后按規定上傳電子憑證給公司財務,才發現老板從來沒有下達過轉賬指示。意識到被騙的第一時間,張女士立刻報警,最終保住了156萬元。
時報解讀:二三十元就能換臉、克隆聲音
10分鐘內被騙430萬元、9秒鐘被騙245萬元……2023年,AI換臉擬聲詐騙開始在國內出現。
“目前,AI換臉技術主要通過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實現。在微信視頻中,犯罪分子可能會通過發送特制的視頻或使用特定的換臉應用程序,將臉移花接木,以獲取對方信任實施詐騙行為。”一位安全技術人員向《IT時報》記者解釋。
此前在《IT時報》記者調查中,淘寶等電商平臺上仍能輕松購買到AI換臉視頻和直播的教程,換成別人的模樣實時直播、微信視頻通話,價格一般在二三十元左右。
央視3·15晚會后,在淘寶上以“AI換臉”“AI直播”等關鍵詞搜索,已經搜不到任何內容。但是,仍然可以搜索到AI擬聲相關產品服務在售。
“只要一段話,克隆任何聲音”“只需提供20秒個人音頻”,店家聲稱只要20秒的聲音就能克隆,才能模擬情感,而且也只要二十元就能搞定。
識別AI換臉騙局的方法:
在視頻通話的時候,如果您覺得可疑的話,您可以要求對方摸臉或者是按鼻子,因為這些動作就會造成對面部數據的干擾,偽造的人臉就會產生抖動閃現。此外,和家人朋友之間設置“暗號”,尤其是涉及到錢財方面的事情,這兩個方法簡單易用。
業內人士還建議,盡量不要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個人及家人相關照片、語音、視頻等,以防被詐騙分子利用。
線上線下“雙殺”的預制菜,衛生標準在哪里?
“腺體(指槽頭肉中的某一成分)能嘗出來嗎?”
“嘗不出來的。”
“那腺體吃了不會對身體有傷害吧?”
“我不吃。”
今年3·15晚會在食品安全“第一彈”,射中了預制菜。“梅菜扣肉”這一“頂流”預制菜,竟然使用的是“糟心肉”。
央視3·15回顧:“頂流”預制菜梅菜扣肉里的槽頭肉
預制菜是過去一年消費領域的一個熱詞,其中有一道是家喻戶曉的梅菜扣肉,它的“前世今生”是怎樣的?央視記者到預制菜主要產區之一的安徽省阜陽市展開調查,發現當地個別企業所用的原料是未經嚴格處理的槽頭肉,即指豬頭與軀干連接部位的肉。因為含有大量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屬于豬肉中必須進行嚴格“整修”的部分,是豬肉中公認品質差、價格低的部位。在批發價格方面,較之于一斤12元左右的正常五花肉,其批發價一斤僅3元左右。
不少商戶透露,用未經處理的劣質槽頭肉替代五花肉做梅菜扣肉預制菜,在阜陽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其中,以阜陽市春天食品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龍頭企業于2015年就開始研發生產和銷售梅菜扣肉這些肉類預制菜。為了保證槽頭肉的分量和外觀,阜陽市春天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并沒有將淋巴結和甲狀腺剔除干凈,直接成為了梅菜扣肉預制菜的原料。
再如,在安徽東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廠區,露天堆放著大量的冷凍肉,外包裝上寫有槽頭肉的字樣,公司的負責人直言不諱,稱槽頭肉是他們公司梅菜扣肉預制菜的主要原料,占比60%左右。
不同的廠區有不同的“慘狀”,一些觸目驚心的畫面接連爆出,如露天擺放著大量的冷凍槽頭肉;在食品車間最重要的核心生產區域里,進出車輛沒有任何保護隔離和消毒措施等。
時報解讀:熱銷電商,預制菜占領餐桌
近年來,預制菜是一個“紅火”的市場,在各類電商平臺和直播平臺,日常的冷凍速食,佛跳墻、酸菜魚、香酥蛙等菜品皆在售賣。據艾媒咨詢數據,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預計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央視3·15晚會播出之后,《IT時報》記者在叮咚買菜、盒馬等平臺以“梅菜扣肉”進行檢索,有的無直接顯示菜品,有的顯示還未上架,當以預制菜進行檢索時,二者皆顯示出各式菜品,如魚香肉絲、糖醋里脊等。
不過,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購買,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其衛生情況。“一份預制菜的成本,從中央廚房切配到包裝,再到冷鏈配送,往往比一份現做的外賣更貴。”業內人士對《IT時報》記者表示。
上游供應鏈是一大風險,仍存在不少低端玩家,除了被曝光的問題廠家,更多食品安全問題隱沒在水下,要做好預制菜,必須把控好供應商的食品安全問題。
標準與處罰: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預制菜的國標歷經近一年調研,最終于2023年年底形成報送稿,送審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其中最大的亮點是禁止添加防腐劑,同時提出要求,預制菜的貯存、運輸及銷售環節要保持冷藏或冷凍條件。而今后,線上售賣平臺也應該加強審核和把關,為預制菜進入消費者的生活增設一條準線。
在處罰結果方面,針對監管中發現的個別不法企業的違法犯罪行為,國務院食安辦將會同公安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下一步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嚴厲打擊肉類產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堅決斬斷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網絡和非法經營鏈條,保障肉類產品質量安全。
排版/ 季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