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野馬財經 趙普
編輯丨高遠山
很多人本來已經習慣了樓市下行的各種數據,但貝殼“逆增長”的業績卻吸引了大家關注。
2023年,貝殼控股(2423.HK)總交易額3.14萬億元,同比上漲20.4%;凈收入778億元,同比上漲28.2%;凈利潤58.9億元,而2022年為虧損13.97億元。貝殼找房高級副總裁李文杰對此給出了4字評價:逆市增長。
3萬億是什么概念?克而瑞數據榜單顯示,2023年保利、中海、萬科、華潤四大房企合計權益銷售額才剛突破1萬億元,也就是說,一個貝殼=(保利+中海+萬科+華潤)*3
“說好的不買房”,到底是誰支撐了貝殼的3萬億?誰在悄悄“上車”?
二手房業主站C位
“野馬財經”注意到,貝殼超3萬億元的交易額中,存量房交易額占比達到了2/3。2023年全年,貝殼存量房交易總額超2萬億元,同比上漲28.6%,而新房交易總額超1萬億元,同比上漲僅6.7%。
此外,貝殼家裝家居業務增速驚人,其交易總額133億元,同比漲幅高達145.8%。此外,貝殼新興業務及其他交易總額約986億元,同比增幅12.9%。
貝殼所有業務中,存量房業務增速較大,而且不僅交易額是新房業務的兩倍,貢獻利潤率也高于新房業務。
數據顯示,貝殼存量房業務貢獻利潤率高達47.2%,而新房利潤率僅為26.6%,而在2022年這兩大業務貢獻的利潤率分別為39.8%和23.6%,意味著貝殼新房業務和存量房業務在利潤率上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主要原因還是市場結構變化導致,受房企“出險”、“賣一買一”等因素影響,選擇購買二手房的客戶占比不斷增加。
住建部數據,2023年全年全國二手房交易量占比接近40%,市場加速向二手房轉型。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和中指研究院監測的重點城市數據也顯示,去年二手房成交規模同比漲幅超36%。
貝殼調研結果顯示,從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優先選擇購買二手房的客戶比例從23%上漲至35%。同時,優先選擇新房的客戶占比則從31%下降到18%,二手房全面承接了剛需上車的改善置換需求。
“(貝殼)平臺2023年看房客戶總量高于新增掛牌房源總量,說明市場上想買房的人不少,而杭州、深圳等基本面較好的城市也呈現出需求還在但不敢入市的情況,在房源多、價格降的情況下,購房者的信心需要進一步修復”。數據顯示,一線城市“賣一買一”的比例超過70%。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指出,2023 年 9 月份以來,全國二手住宅成交套數同比增速就呈現了正增長的態勢,且同比增速持續擴大,這和 2022 年同期基期值比較低有關系。
貝殼的“潑天富貴”能在2024年持續嗎?
可以看出,貝殼的存量房業務出現大幅增長,也是受到市場需求的影響,但2024年能否繼續維持高位增長,還要看市場變化和貝殼的應對措施。
2024 年1 月,易居監測的全國 22個重點城市二手住宅成交套數為 140237套,同比增長 50%,其交易規模還是處于偏高位,“當前二手房交易不錯,和二手房主動降價、好房源掛牌增多等因素有關”。
但嚴躍進也指出,今年二手房市場很難復制去年的高增速,主要是2023年基數較高,且去年已經消耗了一波換房需求,今年如果有持續的利好政策刺激,或可稍微拉平。
此外,貝殼去年的業績中,新房交易增速遠低于存量房業務,2024年的新房業務能否提升也是個問號。
貝殼管理層認為,當下新房市場表現不如存量房市場,仍處在調整過程中。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新房住宅銷售額同比下降6%。
對于近期的新房市場,克而瑞數據顯示,百強房企1月~2月的累計銷售額同比下跌49%,2月單月同比下跌60%,新房需求低迷的情況仍在延續,這也導致開發商推盤積極性不高。
“新房供給側存在供需錯配的情況,城市核心區的新房貢獻了大部分銷量,但供給有限;反之,遠郊區的新房存量較大,但需求不足。”貝殼管理層指出,新房整體需求不足,導致新房供給側庫存出新周期被持續拉長。
“野馬財經”發現,一手房市場交易不如二手房還有價格因素,部分二手房業主選擇降價出售,拉動交易;而開發商卻因為出讓金、工程費用等成本問題,難以降價促銷,比如北京東四環、東五環等部分樓盤售價仍在每平米七八萬元以上。
針對新房市場低迷的情況,貝殼的應對措施是提高傭金比例、縮短“付傭”時間。
2023年四季度,在貝殼自身新房業務中,國央企開發商傭金收入占比從三季度的46%提升到四季度的53%,開發商預付傭的“快傭”項目占新房傭金收入比保持在53%的高位。四季度新房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僅為43天,首次下降至50天以內。
此外,貝殼2023年4季度末的活躍門店數量和活躍經紀人數量也同比增加,其中活躍門店數為42,021家,較上年增長12.2%;活躍經紀人數量為397,135名,較上年增長13.6%。
同時,貝殼2023年門店店均GTV和人均GTV同比分別提升了29%和26%,2門店店均收入則同比提升31%。
為帶動業績增長,貝殼還計劃在2024年拓展5000家以上的互聯網門店。不過,在擴張的同時,貝殼也需要注重成本問題。
2023年貝殼營業成本總額達到561元,相比2022年增加了92億元。其中成本增加最多的是外部分傭成本,相比2022年增加了52億元,主要是通過貝聯經紀人和其他渠道完成的新房交易總額同比增加。
可見,新房市場不好做,就連貝殼這樣的大平臺也要增加外部渠道才能完成業績。
此外,貝殼在2023年減少了鏈家門店數量,同時減少研發人員,這兩項“降本”措施讓貝殼合計縮減了10億元的成本。
貝殼作為國內最大的房產中介平臺,業績表現也是觀測國內樓市的風向標。整體看來,貝殼的存量房業務交易量遠大于新房,雖然目前收入上仍是新房收入超過存量房,但百強房企銷售額的持續下降,貝殼新房業務前景也并不明朗。
同時,貝殼的家裝業務和租房業務同比增幅較快,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行業未來的方向。
貝殼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徐濤表示,“2023年(貝殼的)家裝家居和租房等新業務實現規模突破。(公司)全年經營性現金凈流入111.6億元,是經調整凈利潤的1.14倍。”
對貝殼來說,以開發商為主的B端市場越來越難,而以換房、裝修以及租房為主要需求的C端市場仍有發育空間。這對貝殼來說似乎是不錯的機會,未來的房地產市場會是誰的主場呢?
你用過貝殼找房平臺嗎?對貝殼的服務滿意嗎?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