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覺BeautyNEXT
日前,LVMH集團旗下奢侈品品牌Celine宣布加碼美妝市場,推出品牌歷史上第一個彩妝系列。首發產品將會是一款經典緞面口紅Rouge Triomphe,于今年秋季推出,隨后將于2025年1月推出15色口紅系列Le Rouge Celine。
Celine品牌創意總監Hedi Slimane對于美妝線的態度,也引發了一個思考,授權出去的奢侈品美妝,真的可以“由表及里”地將品牌理念與創意外化呈現嗎?
隨著開云、歷峰紛紛自建團隊運營美妝,美妝線在追求業績增長之外,已然承擔起了豐富主品牌調性與敘事內容的功能。不論是對奢侈品品牌本身,還是歐萊雅、科蒂等美妝巨頭而言,這都是產業鏈生態的新挑戰。
01、美妝,Celine“重塑”中的一環
在社交媒體上,Celine近期發布的2024年冬季時尚電影《La Collection de1'Arc de Triomphe》在亮相服飾的同時,還“預告”了這部彩妝處女作。影片中,模特們涂著Celine口紅,在眾多繁華的巴黎街景中漫步。
Celine品牌對外表示:“Celine Beauty的創作旨在豐富文化根源,宣揚法國女性氣質和魅力的理念。”
同時,首發系列的設計回溯了1960年代——Celine的黃金時代,重新詮釋品牌的起源,滿足美妝儀式感需求。
從官方釋出的圖片中可以看到,Celine彩妝系列的包裝以黑金搭配為主,產品包裝的主要部位印有品牌經典的“凱旋門”標志,呈現出簡約與質感兼具的復古時髦感。
據悉,Celine口紅產品含有89%的天然成分,滿足光澤、持久及水潤的需求。同時,官方還表示,該系列彩妝產品將會在每一季度都推出新品,包括睫毛膏、眼線筆、散粉、腮紅和指甲油等。
Celine入局美妝,并不出于偶然。
根據品牌的說法,這是Celine的創意總監Hedi Slimane在過去五年中,為品牌提煉出的新制度準則。可以說,在加入Celine時,Hedi Slimane就已經為品牌制定了一整套重塑與發展方案,包括日后進軍美妝市場。如今,只是按計劃走出了這一步。
2018年,曾經擔任Dior Homme男裝、YSL創意總監的Hedi Slimane,接到了LVMH集團拋來的橄欖枝,加入Celine品牌接任創意總監一職。
Hedi Slimane
當年9月,Hedi Slimane更換品牌的logo,將“CéLINE”變“CELINE”,清空官方賬號的過往內容。他重新提煉了品牌的核心元素,使其更符合互聯網時代的視覺審美,并將頗為叛逆的個人風格帶入品牌設計中。上任一年半的時間內,Hedi Slimane擴充了品牌的產品線,推出男裝和高定系列,并帶領Celine重回香水領域。
這一系列大刀闊斧的做法,讓Hedi Slimane執掌下的Celine,一度飽受爭議。不少聲音認為,他抹去了品牌前任創意總監Phoebe Philo的“印記”,讓Celine丟失了品牌曾經在時尚界引以為傲的風格靈魂。
Phoebe Philo執掌下的“CéLINE”,設計從未運用巨大的logo,而是以廓形塑造著稱,展現出一種“大女人”力量感的穿搭范式,塑造出“穿Céline的女人”隨性、灑脫和自信的風格。
但業績表現與輿論聲音,沒有站在一邊。
Hedi Slimane加入Celine后,品牌熱度一路水漲船高,與韓國女團BlackPink成員之一Lisa的深度合作,更是放大了這種效應。到2022年,分析師預估Celine的年銷售額已達到20億歐元,比2018年時翻了一番。這意味著品牌的年輕化、潮牌化的轉型策略,已然快速生效。
對于Hedi Slimane來說,加碼美妝市場,是Celine打開更廣泛受眾市場的必經之路。
02、Celine和LVMH都需要的“一步棋”
不論是懷念Phoebe時期(2008年—2018年)的“Old Celine”,還是青睞Hedi時期(2018年至今)的“New Celine”,從社交平臺的反饋來看,消費者對于Celine美妝更多的還是抱有期待。
一方面,正如上文提到,Celine美妝的首發系列設計靈感來源1960年代,追溯品牌發展的黃金時代。這讓它從包裝來看,并沒有顯著的“Phoebe”或是“Hedi”烙印,似乎更代表了「Celine」本身。
另一方面,這與Celine通過香水產品在美妝市場積累的口碑不無關系。雖然相比包袋,Celine香水沒有更大規模出圈,但一直備受高凈值人群的喜愛。不論是國內的香氛品牌創始人,還是專業的香水收藏愛好者,都對BeautyNEXT表達過對Celine香水的偏好。
2019年,Celine宣布推出全新香水系列。這是Hedi Slimane加入品牌后的首次,也是品牌時隔50余年來再次自營香水品類。
1964年,Celine推出旗下第一款香水——一種混合了白松香、茉莉花香和玫瑰花香的綠色香水。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Celine一直在避開香水領域。2001年至2011年,香水生產巨頭Interparfums持有Celine香水的授權,2011年,LVMH集團將授權收回。
隨后的2011年到2018年,即便是作為香水狂熱愛好者的Phoebe在執掌品牌,Celine也一直“克制”著對香水市場的開拓。要知道,Phoebe在加入Celine以前,曾經為Loewe、香奈兒和LV等多個奢侈品牌推出過香水產品。
Hedi Slimane在創造香水方面也頗具經驗,并且一向特立獨行的他,十分重視自已在香水領域的口碑。
在擔任Dior男裝設計師時,他曾致力于推出三款氣味香水,還參與配制了自1947年Dior品牌創立以來的首個古龍水系列。
2014年,在擔任YSL創意總監一職時,他因十分不滿YSL香水產品的廣告創意,尤其是由英國模特Edie Campbell代言的黑鴉片(Black Opium)系列香水,而公開在社交平臺上否認為該產品的發布提供“創意指導或藝術選擇”。他還“撇清”了與YSL巴黎香水業務的關系,稱這是隸屬于兩家不同的公司。
來到Celine后,Hedi Slimane于2019年11月在巴黎打造了第一家Celine香水店,推出了Haute Parfumerie高定香水線。11款香水分為“白晝”和“夜幕”兩組,無論是香味還是瓶身的設計,都全面模糊了男女香的界限。每款香水都由Hedi Slimane親自命名。在他的定義中,氣味和攝影一樣,是記錄回憶、表達敘事的方式。
對香水的布局,完善了Hedi Slimane重塑及年輕化Celine品牌中,更“低門檻”入場票的一環。
不過,時代的順風車,不可能一直載著Celine。
短時間翻紅后,Celine缺乏獨特根基的設計及產品工藝,很快迎來考驗。特別是自Lisa“瘋馬秀事件”,Celine的品牌熱度開始褪去。在二級市場,根據Rebag發布的2023年奢侈時尚轉售報告,Celine的保值率不到50%,不僅無法與“四大”相比,還低于同集團的Fendi、Loewe等品牌。
而作為在美妝領域布局最完善的奢侈品集團,LVMH也正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前有開云自組團隊入局,BV、巴黎世家的美妝線即將問世;后有運作Valentino、Prada美妝后,又拿下Miu Miu美妝授權的歐萊雅的追趕。
顯然,加碼入局美妝市場,不僅是仍處于轉型期的Celine需要的,更是LVMH集團需要的。
03、自營or授權?調性還是業績?
巧合的是,與Celine首款口紅的亮相時間前后腳,今年下半年,開云集團旗下意大利奢侈品牌Bottega Veneta(葆蝶家)也將亮相第一款香水。這將是籌劃一年多的、開云集團獨立運營的美妝業務的首個“作品”。
近一年,越來越多奢侈品集團,開始重新定義“美妝”在集團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傾向于以“奢侈品思維”來自營打造美妝品類,將其看作擴大品牌知名度的長期戰略性投入。
事實上,授權運營與獨立運營,由于主體的出發點不同,也導致了不同的奢侈品美妝線市場行為邏輯。
首先是產品開發的創意及設計層面。
獨立運營的奢侈品美妝線,往往由主品牌的設計師親自操刀,在設計及理念表達上,傳承品牌本身的風格。更多時候,設計師還帶著大膽顛覆與創新品類的思考,展現出不一樣的美妝產品打造思路。
這就是上文提到的,Hedi Slimane為什么要在YSL的時候極力撇清自己與不滿的YSL香水產品的關系,而來到Celine后,又親力親為地操刀Celine香水線與即將推出的彩妝線。
去年9月,時尚品牌Dries Van Noten的美妝與香水系列,正式登陸中國市場。這一系列便是由有品牌創始人、“安特衛普六君子”之一、有“時尚界花匠”之稱的Dries Van Noten本人親自操刀,貫徹了他對色彩與材質碰撞的想象,打造出美妝領域“不可能的組合”。
“授權運營的奢侈品美妝線,往往還是由彩妝創意或者調香領域的人才操刀,他們的職業底層邏輯仍屬于美妝行業,少了一些時尚與奢侈品行業的創造性思維。他們更多是在色彩和氣味本身的功能層面為產品加分,在產品概念和包裝設計層面,很難去融匯品牌的精神底色。所以我們會看到,一些奢侈品美妝就是在包裝上印大logo。”一位品牌創意設計方面的人士告訴BeautyNEXT。
其次是產品銷售、渠道布局層面。
奢侈品品牌自營的美妝,更加看重渠道的質量,前期拓展渠道相對謹慎。這是其出于保持品牌一致調性,服務高品質客戶群,進而提升品牌主營業務的考量。
開云方面就表示,獨立運營的美妝線,第一階段的重點是先從“金字塔尖”的頂級市場入手,第二階段將進入高端市場的其他分銷渠道。開云還強調,將不“急于”進入規模更大、競爭更激烈的高端市場。
而美妝巨頭授權運營奢侈品美妝線,更多會從業績層面考量,過程中不免丟失了品牌作為奢侈品的一些調性。比如前期就進入直播電商渠道、大規模擴張零售渠道、大力度的買贈機制等等。
“對于奢侈品集團來說,獨立運營美妝業務,品牌塑造與營銷都不是難題,難的是原料、科研、配方等供應鏈方面的基礎建設。一旦團隊搭建成熟,供應鏈逐步完善,美妝業務實現規模化后,它們或將如同LVMH一樣——美妝業務不再授權給其他集團運營。”有業內人士曾這樣向BeautyNEXT推測到。
開云集團副首席執行官Jean Marc Duplaix也曾談到:“一旦開云集團的美妝業務達到足夠的規模,我們就可以更從容地考慮所有可能的方案,來處理仍在外包的品牌美妝業務。”
未來,奢侈品品牌與美妝巨頭的合作,是否還有更多元、共創、顛覆的玩法?如何以更符合奢侈品品牌調性的市場思維和營銷內容,來運營美妝線?這些,都將考驗著新老玩家們的進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