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中財經
2007年的某一天,大疆創始人汪滔在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門口等著自己的恩師下課。一年前創辦大疆的時候,他實在沒有料到,公司一年之后員工離職的只剩一個出納,還有人拿著公司研發的公司跑去外賣生產銷售。
兩個小時之后,汪滔等的老師終于下課了,他就是李澤湘。
這位后來被稱為“大疆教父”的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在后來聊起大疆的創業過程的時候,對這些困境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說“我也做不了什么。就是幫他分析分析問題,找些人,給他一些錢。剛好哈工大第一屆研究生快要畢業,那批學生就幫他把公司重新建了起來。沒有后備軍團,你干不了這個事。”
作為港科大電機系教授和自動化技術中心創始人,李澤湘深知“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是“人才的轉化”,過去幾十年他創立了XBOTPATK孵化基地,孵化了超過60家公司,并從中走出了15%的獨角獸或準獨角獸,整個基地公司成活率80%。
除了大疆,被紅杉、高瓴、騰訊等多家機構看中的機器人創新企業云鯨也是李澤湘一手帶出來的獨角獸。
要做科技成果轉化,不能只有人還得有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李澤湘教授作為實控人管理了東莞清水灣二期基金,作為東莞政府母基金的子基金,其背后不只有東莞政府的投資還有紅杉、騰訊兩大明星機構做LP。就在不久前,這只基金迎來了一位新的LP,正是香港大學。
01、一位在香港教書的湖南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有這么一號人物,他操著一口湖南普通話,先后跑到卡耐基梅隆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之后回中國香港教書。他就是港科大電機系教授,自動化技術中心創始人李澤湘。
要論科學家創業,李澤湘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要講李澤湘,就不能只講李澤湘還要講深圳的城市化轉型。
上世紀九十年代,深圳正在尋求城市的科技化轉型,又苦于沒有能現成孵化的公司。于是乎,深圳想了一招,由于深圳當時沒有非常好的高校,就去隔壁拜訪好的學校,看看有沒有可能引進一些研究到深圳孵化企業。
當時就在港科大教書的李澤湘就是被拜訪的教授中的一個,也是這次的相遇開啟了這位港科大教授的科技轉化之路。1999年,李澤湘創立了固高科技,是亞太地區首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專業從事運動控制及智能制造核心技術研究與開發的高科技企業,是國內外全互聯智能制造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同年,深圳市政府與港科大以及北大聯合成立深港產學研基地,而固高成為港科大的第一家入駐企業。
2023年,固高科技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IPO發行價為12元/股,開盤價為75元,首日收盤價為68元,漲幅高達446.7%,總市值達到272.01億元,發稿前固高科技總市值為132.68億元。
據說固高科技上市的當天,李澤湘都沒有發朋友圈,因為他堅信“所謂科技成果轉化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人的轉化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理念并不是說說而已,被紅杉中國投中的150億美元估值的大疆創始人就是李澤湘的學生,李澤湘曾經是大疆創始人羅鎮華的論文導師,并且也是大疆的聯合創始人,甚至比起他自己的固高科技,“大疆教父”這個稱呼更被人熟知。
為支持學生創業,李澤湘聯合創辦了3126實驗室。過去30多年的時間,3126實驗室畢業了100多個學生,其中三分之一的學生都在畢業后選擇創業,創辦了50多家企業。包括被紅杉資本、粵科基金、賽富投資基金等投資的李群自動化,以及被深圳高新投和高瓴資本參與投資的逸動科技。
2014年李澤湘又牽頭創立了松山湖XbotPark基地來孵化一流的機器人企業。XbotPark基地通過鏈接內地、香港以及全球高校、研究所、企業、上下游供應商等資源,來打造完整的機器人及智能硬件生態體系。據公開數據XbotPark機器人基地共孵化了超過60家公司,并從中走出了15%的獨角獸或準獨角獸,整個基地公司成活率80%。

圖片來源:XbotPark官網
過去十年,除了XbotPark松山湖總部基地,李澤湘還在常州、寧波、重慶、深圳、香港基地向一群身處象牙塔的工科學生,系統化地搭建從創業方法指導到供應鏈、資金支持的全方位創業生態支撐體系。2022年,他又發起成立XbotPark廣州基地(即大灣區國創中心智能系統創新基地),開拓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進一步探索。
有實業就得有投資,有實業才能有投資。
為了在資金上更好地賦能這些孵化出來的技術企業,李澤湘在2015年成立了相關配套孵化基金——香港清水灣創業基金(現在更名為XBOTPARK基金)為創業團隊和公司提供全方位支持。
據企查查信息顯示,XBOTPARK基金已經參與了22起投資事件,被投企業包括不停科技、恒之未來、沙漠農夫等項目,在智能駕駛、寵物機器人、美食機器人等各個賽道的機器人企業中投中優秀企業。五源資本、奇績創投均與XBOTPARK基金合作超過一次,與李澤湘合作創辦XBOTPARK基地的高秉強也作為個人投資人參與合作了XBOTPARK基金的投資項目。
02、從創業教父到投資教父
近日,香港大學下場做LP的消息傳來。
據企查查股權信息顯示,東莞清水灣二期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新增多名股東,基金注冊資本新增1.915億元,這其中就包括出資7000萬元的香港大學,參與出資后香港大學在該基金中占股9.622%。
東莞清水灣二期背后的LP可謂“臥虎藏龍”,東莞市產業母基金出資占比約20%,作為旗下的資金,東莞清水灣二期還有紅杉、騰訊投資的參與,其中紅杉璟堯(廈門)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深圳市騰訊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分別控股20.6186%和13.7457%。
這只基金背后的實控人,正是李澤湘。
李澤湘本人控股東莞清水灣二期7.0103%,另外持有該基金接近5%股權的東莞粵灣伙伴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背后也有李澤湘的參與。除此之外,東莞清水灣二期背后的個人投資者中也有熟悉的名字,比如和李澤湘聯合創辦XBOTPARK的高秉強,另一位個人投資者張黔則是香港科技大學與騰訊合作的騰訊工程學教授。
產業、資源、技術、資金,這只基金可以說聚攏了賦能企業所需的方方面面,據企查查信息目前該基金已經參與了25起投資事件。被投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地區,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業為主要領域。選中項目大多為中小型企業,且參與輪次也較為靠前。

圖片來源:企查查
被投項目包括靈遙機器人、深研生物、愛思盟等。這只聯合高校、產業以及政府的基金都可以為項目孵化提供更多專業化和多元化的視角和資源支持。
對于和政府的合作,李澤湘曾經在接受晚點專訪的時候提到過,很多技術領域的企業,比如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在完全商業化之前是需要測試的,這個測試并不是一家企業在沒有政府的支持下就可以完成的。包括智慧交通、無人出租車、智慧碼頭、智慧礦場等等無人駕駛的各個場景除了技術的支持還需要法規的推進,這些都和政府脫不開關系。
懂技術,又懂投資的李澤湘教授似乎看到這條路上創業者和投資者的不易,因此一直堅持在這個領域培養出更偉大的企業。
03、高校加政府,“雙廚狂喜”
硬科技賽道的投資火了之后,高校投資也就變得異常活躍。
中科大、哈工大都是高校投資的典型代表,這次香港大學下場做LP也意味著香港高校對此的重視。
高校們為什么開始熱衷于投資?這背后離不開一個大趨勢——科技成果轉化。
各個高校中的實驗所、研究院、教授和頂尖學生手里掌握著前沿的科學成果,但是這些科學成果沒有辦法完全地商業化,這一直以來都是投資圈的痛點。而這幾年隨著“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風猛吹,投資圈對手握大量技術資源的高校師生們感到了濃厚的興趣。這個時候正在苦于成果轉化的科學家們也正需要這些投資機構的支持。
“互聯網時代,科研人員和投資人員總有點‘平行世界’的感覺。”小孔說道,“那個時候當然也有硬科技投資人,但是他們本身都非常低調。更多的明星投資人都出于互聯網和新消費領域。這兩年硬科技領域逐漸受到關注,其實很多前沿的科技成果想要商業化是需要很多支持的。比如很多科學家對于管理團隊沒有什么經驗,投資人需要給他們尋找職業經理人,或者一些團隊并不知道產品應該怎么做市場、也沒有下游資源,投資人就要把這些運營層面的事情打理整齊。硬科技投資不只是投錢,還要做好資源的賦能甚至是政策的支持。所以高校、政府、機構三方的結合是非常好的組合。”
這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下場做投資,高校投資的趨勢也在慢慢改變。以前高校投資多半都是校友基金承擔LP的角色,所以規模一般都比較小,一般在5-10億元之間,出手的項目多為校友企業。而現在高校參與投資的形式更加多元化,直接做VC、出手GP、牽頭設立母基金等等形式,這次香港大學對東莞清水灣二期的投資就是直接對GP出手的一個例子。
并且高校投資的運營思路也比之前更加開放,此前高校參與股權投資整體滲透率較低,涉及流程審批時間長等問題,存在一定的投資壓力,而今在市場環境的影響下,高校參與股權投資的優勢愈發凸顯,整體心態更加積極、開放。雖然對比海外市場,我國高校參與股權投資還有較長一段差距,但隨著高校基金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越來越多高校開始主動擁抱變化,加入股權投資陣容,這也將為高校基金未來的運營發展帶來思路。
本次港大投資東莞政府母基金下的子基金GP也預示著,香港地區的高校在積極探索大灣區的投資機會和布局。2024年兩會中也有關于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計劃的討論,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可見,新一代的技術仍會是接下來的投資和創業重點。
高校提供技術、政府提供支持、機構提供資金,技術成果轉化的路徑在探索中逐漸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