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tech 小魚
編輯 | 楊知潮
MEGA身上,寫滿了李想改變市場的決心。MEGA沒有按照以往MPV的定位,也沒有按照L系列的成功經驗,而是完全按照需求重構了一款MPV產品。在此之前,它需要思考的問題是:理想汽車是否像蘋果一樣,擁有足夠強大的品牌號召力?
比起理想的汽車,MEGA似乎更像是一款蘋果的產品。
這是一款“反市場”的產品:外觀獨特、價格太高、純電、還是偏小眾的MPV。它注定有一部分人愛,一部分人恨。
這不是理想的典型打法。從理想ONE到L系列,理想一直在做的,是迎合市場的主流需求。大空間、大屏幕、大冰箱......用戶喜歡什么,理想就做什么。
轉變背后,是李想的野心變化:他在從迎合用戶,轉向教育用戶。
MEGA是一臺顛覆之作。它的目的是用獨特的設計,來顛覆傳統MPV的定義,進而搶占高端SUV、轎車等家用車市場。顛覆,是所有行業最頂級公司的特權,也是一家偉大公司的必備特質。一如李想喜歡的蘋果公司能夠創造出iPhone這樣獨一無二的產品。
可惜的是,李想不是喬布斯,市場也并不買李想的賬。
MEGA發布以后,理想汽車港股開盤當日遭遇10.71%的大跌。銷量方面,有消息稱MEGA存在退訂問題。別致的外觀也引來了巨大爭議,MEGA被網友P成了“靈車”,3月11日,李想在朋友圈親自發聲:“對于事件中存在的那些有組織的違法犯罪行為,已經在用法律的手段進行處理中”。
2022年時,李想曾表示,希望在十年以后,做成蘋果公司一樣的水準。但在2024年,理想汽車顯然離這一目標還有距離,MEGA所遭遇的困難,也就埋下了伏筆。
01 MEGA,尬住了
理想汽車從來不知道失敗的車型長什么樣。
至少在MEGA之前是這樣。
從理想ONE到L系列,理想汽車的每一款車都是發布即爆。一起火爆的,還有李想的微博,他對汽車銷量數據的更新積極性比乘聯會還高。當時的互聯網上,最有時效性的汽車銷量數據就是李想的微博,甚至小鵬汽車的最新銷量,都要靠理想汽車老板率先“公布”出來。
一切在理想MEGA發布后戛然而止。從3月2日至今,李想再沒發過一條微博。
寂靜背后往往都是暗流涌動。
有消息稱,理想MEGA上市72小時內,大定訂單約3218輛,退定量達到10297輛,但理想官方并未公布其預定及銷售數據。而理想汽車接連幾天股價跳水,市值蒸發數百億。“車Tech”走訪了線下門店,銷售人員透露訂車后不需要等太久,這完全不同于此前L9剛發布時長達三個月的等待時間。
直至3月9日,微博上消失多日的李想才終于在朋友圈更新動態,“無論多么難,都不能變成【達斯·維達】”。
誰是達斯·維達先放在一邊,重要的是,李想間接地承認了當下的困難。
兩天以后,李想指出了他所認為的困難來源。3月11日,理想MEGA開啟交付。當天上午,李想通過朋友圈發聲,表示“決定開始反擊”,正面對應了近期的爭議。李想發文表示“對于事件中存在的那些有組織的違法犯罪行為,已經在用法律的手段進行處理中”,“要用光明反擊黑暗”。
李想所說的“黑暗”,指的是網絡上有人把理想MEGA的外觀P成了靈車。這在傳統思維仍然旺盛的中國市場,對品牌是一種巨大傷害。甚至官方銷售都向“車Tech”解釋:MPV本身就是方正的,蓋上布,都很像靈車。這只是網絡上故意的抹黑行為。
其實“靈車”的事早有伏筆。
在去年5月,李想MEGA剛剛發布宣傳片時,其外觀就已經飽受爭議。甚至李想自己都評價道,如果設計成這樣,就把設計團隊都開掉。彼時,有關MEGA外形的奇特比喻就已經產生。
在后來的發布會的正式版中,李想卻對MEGA的外觀十分自信:“我們想創造一個理想汽車自己引領的下一代審美的符號性設計,必須拋棄一切傳統。”
然而,潛在消費者們對此卻并不買單。對于MEGA的外觀,有人覺得科幻,有人覺得用力過猛。社交媒體上也出現了“外棺好”、“內逝棒”、“有陵氣”、“充奠快”等調侃。
除了外觀,MEGA的價格也充滿爭議。
相比騰勢D9、別克GL8等主流競品,MEGA55.98萬的定價實在太高,然而在相當一部分汽車消費者看來,理想卻并沒有相應的技術、配置來支撐這一價格。即便是作為主打的5C充電,也有許多消費者質疑其實用性。
股價的反應可以代表大多數人的看法:3月1日,理想MEGA發布當晚,理想汽車美股收盤就跌5.10%。3月4日港股開盤,理想汽車港股股價跌10.71%。
MEGA的定位太過奇怪,它幾乎踩中了所有不暢銷的雷:包括MPV、50萬以上、純電。任何一個標簽單獨拿出來,在國內市場的銷量都有限。組合起來,更是難上加難。
作為中國最知名的汽車產品經理,李想為何會做出如此奇怪的設計?
02 野心之作
十幾天前,李想還在發布會上意氣風發的表示:MEGA將是理想汽車的下一個爆品,有信心成為50萬元以上市場銷量第一。
這個目標看起來太難了。
MPV作為小眾市場,其銷量潛力本身就非常有限。月銷1萬臺幾乎是MPV的上限,更不要說50萬以上的MPV——當前50萬元以上MPV市場的霸主車型豐田埃爾法,它的月銷量不足2000輛。與MEGA價格基本持平的極氪009,在2023年的總銷量也僅為1.9萬輛。
而要想達到李想先前說的“50萬元以上市場銷量第一”的目標,起碼要超過SUV車型寶馬X5。2023年,售價超過50萬的寶馬X5在國內市場累計銷售超過9.3萬輛,粗略計算,寶馬X5的月銷量為約8000輛。假設寶馬X5明年的銷量不變,那么MEGA要想奪冠,至少要月銷8000輛才可以。
而如果落到55.98萬以上的MPV市場,總容量有沒有8000臺都并不好說。
即便拋開MPV,MEGA還是一款純電車。而高端純電市場在當下是一個需要討論“是否存在”的事物,高端市場里,幾乎只有蔚來可以勉強站住腳。
毫無疑問,在現有市場格局下,即便MEGA成為50萬以上純電MPV的霸主,距離達成50萬以上最暢銷的目標,還是差太遠太遠了。
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在現有市場格局下不可能達成的目標——除非能夠改變市場格局。而這,應該也是李想的真實目的。
MEGA不是一款傳統MPV。傳統MPV市場主要涵蓋的是商用需求,以及少部分的家庭需求,而MEGA瞄準的,是以往SUV所面對的家庭用戶。「車Tech」最近走訪理想線下門店,一位銷售人員透露,MEGA的目標用戶也包括第一代理想ONE車主——如今正好到了他們的換車周期了。
從MEGA的設計理念中就能很清晰的看到這款產品的真實目標。
傳統MPV的駕駛感較差,“和開船一樣”是其不能作為日常家用車的一個阻礙。而MEGA為了駕駛體驗,采用了流線型的外觀,重心也更低。同時,為了車內空間,MEGA又犧牲了發動機,因此才采用了純電架構。
在宣傳上,MEGA也沒有使用類似“商務人士的專屬座駕”的描述,而是“家庭科技旗艦MPV”的屬性定位,號稱“全家人的公路高鐵”。
用李想的話說:“(MEGA有)媲美燃油車的補能效率、新時代的造型、轎跑車的風阻、鯨魚級的空間、D級豪華轎車的舒適性、旗艦SUV的安全性。”
這是一種龐大野心。MPV并非中國人的傳統家用選擇,而李想要做的,是改變市場的用車習慣,讓一部分SUV用戶轉向MPV。正如智能手機當年覬覦的目標不僅是手機市場,還有MP3和PC。
這不是理想汽車的慣有打法。作為一位產品經理,李想向來都以迎合市場需求為主,大彩電、大座椅、大空間,都是中國市場的傳統需求。至于花里胡哨的技術和故事,并不屬于李想的理念。
然而MEGA身上,卻寫滿了李想改變市場的決心。MEGA沒有按照以往MPV的定位,也沒有按照L系列的成功經驗,而是完全按照需求重構了一款MPV產品。
教育用戶,這是蘋果這樣的公司才敢做的。有用戶對MEGA的命名解讀為“Make EV Great Again”。這一說法雖未得到官方肯定,但李想的野心,已經掩飾不住了。
03 蘋果的病與命
李想是一個歷來充滿野心,或者說自信心的企業家。
早在2018年創業之初,李想就給企業定下了“到2030年時收入過萬億”的宏偉目標。當然,這更像是一種夢想,
2021年,在理想ONE剛能月銷4000多臺時,理想汽車又定下了“2025年達成160萬輛”的目標。2022年,李想又表示,希望十年以后,做成蘋果水準。
當然無論是160萬臺,還是對標蘋果,其實更多是一種標桿和野望,對企業內部,也更多是一種價值觀的指導。正如每個年輕人都能以成為科學家為目標。
但短期目標和評價,無疑就是李想自信心的真實體現了。
L9發布后,理想汽車正式進入周期。2023年,理想汽車收入同比增長173.5%,成為國內首家年營收突破千億元的造車新勢力車企,同時扭虧為盈,并且填平了之前五年的累計虧損。
李想的言論也更加自信起來。
2023年年中,他在朋友圈表示,理想汽車2024年全年的交付目標定在80萬輛,要“實現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第一的目標”。2023年,理想的銷量不到40萬,在高基數上翻一倍,在已經降速的市場里并不容易。
此外,理想汽車商業副總裁劉杰在2月底的財報會議上公開表示:到2024年四季度,頭部的3家車企會擁有接近70%的份額。而理想和問界肯定在其中。
換句話說,在理想高層看來,理想汽車已經站穩了牌桌,必然能成為TOP3的車企,最大的問題無非也就是在TOP3里排第幾。
除了銷量和商業層面,李想對自己的定位也在發生改變。在今年2月,李想在自己朋友圈里這樣評價MEGA:“喬布斯如果活著,蘋果汽車就應該這樣。”
這是一種更無聲的轉變。
此前,在理想ONE和L系列的設計中,李想更多是一個“迎合者”,去迎合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產品類型,找到中國消費者的“最大公約數”,也就是所謂的“冰箱彩電大沙發”。但喬布斯則是一名顛覆者,他會為MP3加上大屏幕、去掉手機按鍵、設計出全新的交互模式。
而從顛覆的角度講,MEGA的確算得上革命性的產品。高鐵式的外觀,全面轉向家用的配置定位,都可以稱得上“MPV的顛覆之作”。只是不同于喬布斯,李想的顛覆并沒有被多數消費者和投資者接受。
除了MEGA本身的設計問題,另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理想汽車是否像蘋果一樣,擁有足夠強大的品牌號召力?
蘋果在多代手機產品中都出現過巨大爭議的設計。包括“白帶”、塑料背殼、劉海、靈動島等設計都被業內人士激烈批評,但最終仍然無法影響蘋果手機的銷量。畢竟,在系統、品牌、生態等方面,蘋果是沒有替代品的。
但理想汽車顯然還沒取得這樣的地位。今年1月,理想汽車銷量被問界反超,即便優惠促銷也未能阻攔。今年2月,受春節周期影響,理想汽車僅賣出20251臺,再次被問界以微弱優勢超過。
按照李想本人的期望,理想汽車將在3月重回5萬臺的水平。不過外有車市的整體冷淡,內有一大幫競品跟著L系列抄作業,以及問界的高歌猛進,理想能不能恢復到2023年的巔峰,已經要打上一個問號了。
問界的超過,與MEGA的困難也帶來一個問題:從L系列發布以來,理想汽車一直順風順水,但這真的意味著理想汽車已經完全站穩牌桌了嗎?從3月2日截至3月13日中午,李想的微博仍然沒有更新,可能他也在思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