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朱詠玲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雖然快時尚品牌Zara在中國頻頻傳出收縮門店的消息,其母公司業績又一年創下歷史新高。
據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3月13日發布的最新財報,在截至2024年1月31日的2023財年,Inditex銷售額同比增長10.4%至359.4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826億元),按固定匯率計增長14.1%;凈利潤增長30.3%至5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25億元);毛利率同比增加0.77個百分點至57.8%。
與往年相比,2023財年的銷售額和凈利潤均為Inditex史上最高,且是連續第三年保持雙位數(及以上)增長,盡管銷售額的增速較2021財年(35.8%)和2022財年(17.5%)明顯放緩;毛利率則是2016年以來最好水平。
各品牌和渠道均對銷售額增長有貢獻。
分品牌來看,Inditex旗下所有品牌均錄得雙位數增長。
考慮到除主品牌Zara外的其他品牌體量較小——如最小的兩個品牌Oysho和Massimo Dutti的銷售額占比分別約為2%和5%,Inditex整體銷售額的增幅主要還是由Zara決定,它貢獻了集團超七成的銷售額。
但值得注意的是,Zara的增幅曾在過去兩年在各品牌中領跑——2021財年和2022財年增幅分別為39%和21%,2023財年卻未能保持該趨勢。
2023財年,增速最快的三個品牌分別為由內衣品牌轉型為運動品牌的Oysho、走高端路線的Massimo Dutti和年輕化品牌Stradivarius,三者分別增長19%、15%和13%。其他品牌,包括Zara、Pull&Bear和Bershka,均錄得10%的增幅。
按渠道分,線下門店的銷售額增長了7.9%;線上渠道的在線訪問量增長了10%,銷售額增長16%至91億歐元,貢獻了總銷售額約25%,這一比例較2022財年增加了約2.5個百分點。
分市場來看,Inditex僅披露各地區的銷售額占比。歐洲地區仍是Inditex最重要的市場,貢獻了Inditex超六成銷售額。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及其他地區”占比下滑,為16.9%,而在2020年這一數字為23.2%。
Inditex對線下渠道的調整也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自2019年以來,Inditex連續數年在全球范圍內收縮門店數量。中國消費者對此也有明顯感知,包括它在2021年關閉了Pull&Bear、Bershka和Stradivarius在中國的全部門店,主品牌Zara也陸續撤出了多個二線城市。
與此同時,Inditex開始推行“開大店”策略,并對已有門店做升級改造。在數據上的體現是,雖然Inditex的整體門店數量不斷減少,門店平均面積仍在不斷增加。
2023財年,Inditex全球門店數量繼續縮減,凈減少123家至5692家,具體的調整包括新開192家門店、翻新231家門店,以及關閉315家門店。Inditex的門店總面積增加2%至456萬平方米;門店平均面積達到801平方米,也是歷史最高值。

與快時尚同行相比,Inditex交出的這份成績單不算遜色。僅看營收規模在千億人民幣以上的快時尚集團,還有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瑞典的H&M集團和美國的Gap集團,它們在2023財年的銷售額增幅分別為20%、6%和-5%。Inditex還是其中唯一一個年銷售額超2000億元人民幣的快時尚集團。
為守住快時尚的全球霸主地位,Inditex一直在求變。近兩年,外界能觀察到的變化包括,調整門店形象和數量、提升高端系列和面料的占比、提高產品價格、加碼電商直播等。
而從Inditex的對外表達來看,自2022年開始,它將集團的發展戰略總結為四個方面,分別是產品主張、客戶體驗、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團隊。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Inditex對線上線下渠道的整合,這是Inditex已推動多年的舉措。Inditex在2023財年報告中透露,2024年線下門店將繼續引入新的安全技術,該系統是Inditex未來幾年繼續深化門店數字化及整合門店與電商的基礎。此外,此前在中國市場試水的電商直播也將出現在美國和英國。
Inditex也在為未來的增長機會做準備。
Inditex預計,線下門店總面積將在2024年至2026年繼續增長5%左右。Inditex同時宣布將開啟為期2年的物流擴張計劃,在2024年和2025年每年投資9億歐元,在西班牙和荷蘭的多地建設多個物流配送中心。
Inditex預計2024財年的毛利率將保持穩定,銷售額會因匯率受到約1.5%的負面影響。雖然暫未透露2024財年的銷售額目標,Inditex已經迎來不錯的開局。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2月1日至3月11日期間,其銷售額按固定匯率計算同比增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