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韓宇航
為加強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自律管理,規范信用評級業務,促進銀行間債券市場健康發展,近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組織市場成員制定了《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業務自律指引》(以下簡稱:《評級業務指引》)和《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業務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簡稱:《評級信息披露指引》)并發布,將于2024年06月1日正式生效。
《評級業務指引》明確了展業基本原則、流程和作業規范,重點強調評級獨立性和機構內控管理,并簡化操作細節要求,引導評級機構個性化創新發展,以投資者為導向、評級質量為核心開展市場競爭。
交易商協會一方面鼓勵發行人選擇兩家及以上信用評級機構提供評級服務,另一方面鼓勵投資者投資、交易具有多評級的銀行間市場債券,從而引導擴大投資人委托評級適用范圍,發揮雙評級、多評級以及不同模式評級的交叉驗證作用。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各國普遍開始推動對結構化金融產品采用“雙評級”,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早在2013年就引入了“雙評級”制度。2021年《關于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高質量健康發展的通知》中再次提到鼓勵發行人選擇兩家及以上信用評級機構開展評級業務。
其實目前債券市場上擁有雙評級或多評級的發行人并不少,但市場上評級虛高現象仍不少見。對于這一原因,聯合資信分析師指出,主要是由于我國現階段對發行主體的雙評級或多評級是在同一發行主體不同時間段發行不同債券時所開展的主體評級,評級機構對評級信息的獲取不全面,未形成評級結果的有效比對。在此背景下,引入債券雙評級制度,即債券發行時同時采用兩家評級機構開展主體和債項評級,可以更大程度地增加評級機構的聲譽約束,有效緩解評級虛高現象。
根據界面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期發行的債券中有兩只債券采用了雙評級,分別是今年2月5日發行的“24中文天地SCP001”和今年3月8日發行的“24首創生態SCP001”,兩只債券都是由中債資信和中誠信進行評級。

評級機構內控管理方面,信用評級機構應當成立信用評審委員會。信用評級結果由信用評審委員會召開評審會議,以投票表決方式最終確定。評審會議至少由五名評審委員參加,參會評審委員獨立發表評審意見。評級項目組成員不得參與其負責項目最終級別的確定。信用評級機構應當按多數決策原則設立投票表決機制。
《評級信息披露指引》進一步規范了評級信息的披露內容和頻率,要求評級機構定期披露評級質量檢驗結果,強化市場監督和約束。同時,為配套上述指引落地實施,交易商協會發布過渡期通知,明確新舊規則間的銜接安排,以及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注冊發行文件中的評級信息披露要求。
根據《評級信息披露指引》,信用評級機構應定期開展評級質量檢驗并披露檢驗報告,每個季度結束之日起一個月內披露評級分布和利差分析結果,每個會計年度結束之日后二個月內披露違約率、等級遷移率等質量檢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