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生物制藥天天報 覓新
編輯|九一
編者按:2023年12月以來,跨國企業對中國Biotech公司的收購頻發;在全球產業鏈中,“跨界并購”也正以超過以往的速度發生;回顧2023年,無論是國際“四巨頭”還是中國本土新勢力,生物制藥產業鏈上游的整合流動也從未停止。在經濟環境和資本環境相對低迷的周期,更聰明的產業資本和公司以“流水不腐”的策略保持生命力。擺譜兒-Biopro-Daily選取兩個維度樣本,對過去一年及最新的生物制藥上、中、下游并購事件及其背后可參考的經驗做一觀察梳理。本組文章將分兩期推送,感謝閱讀。
行業樣本:2023年生物耗材并購——“四巨頭”恒強,本土創業公司面臨“虹吸”壓力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
毋庸置疑,以丹納赫、默克、賽默飛世爾、賽多利斯為代表的國際大型生物制藥耗材及設備企業均是收并購路徑的踐行者、受益者。
日前,丹納赫發布2023年財報,其年度總營收約為238.9億美元。時間拉近來看,近十年間,丹納赫的市值從525.67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1月26日的1721.70億美元,增長約為228%。自1984年以來,丹納赫收購數百家企業,目前50%以上的營收來自于過去10年完成的收購。
2023年,市場需求進入階段性縮量下行周期,地緣政治局勢變化影響加大,“四大”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業績下滑、規模裁員等發展不良因素被放大。
但各家的收/并購步伐似乎并未受到影響,不僅表現出了強勁的持續性并購能力,在并購標的規模選擇上也并未受到影響,持續產生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并購案。
四大跨國生命健康企業的并購呈現出哪些特點?它們更青睞哪一賽道?并購價值如何體現?本文將為您詳細解讀。
“四大”并購展現持續韌性,并購方向各有不同
2024年1月26日,賽多利斯發布了2023年財報。財報顯示,2023年,賽多利斯業績收入33.96億歐元,按固定匯率計算下降16.6%,其中,生物工藝解決方案板塊,銷售收入26.78億歐元,按固定匯率計算下降 17.6%。實驗室產品與服務板塊,銷售收入7.18億歐元,按固定匯率計算下降 12.7%。
丹納赫2023財年前三財季累計收入211.97億美元,同比減少8.25%。2023財年前三財季累計凈利潤36.85億美元,同比減少25.96%。賽默飛世爾(TMO)2023財年前三財季累計收入319.71億美元,同比減少4.46%;2023財年前三財季累計凈利潤43.49億美元,同比減少19.25%。
盡管業績承壓,但“四大”依舊保持并購節奏。據公開信息整理統計,丹納赫豪擲57億美元完成對蛋白質耗材企業Abcam的并購;賽默飛世爾年內完成3筆并購投資,總金額超40億美元;默克同樣完成3次并購,其中最大手筆收購為對Prometheus的108億美元收購;賽多利斯同樣出手比較謹慎,僅完成一筆約26億美元的并購。
從并購標的業務類型來看,蛋白質這一細分產業鏈企業成為并購熱門,丹納赫、賽默飛世爾、賽多利斯都有相關并購。雖同屬蛋白質細分產業鏈,但各家業務存在一定差異。
如丹納赫收購的Abcam是全球知名的抗體供應商,為科學家提供各種實驗室產品,如用于藥物發現和診斷的蛋白質和抗體。
而賽默飛世爾收購的Olink則是蛋白質組學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其產品包括上游試劑和自動化設備,主要應用場景是蛋白質標志物發現和臨床藥物療效研究。從產業鏈來看,Olink為Abcam的上游企業。
從單一企業并購標的來看,默克更傾向于購入臨床前及臨床階段的生物制藥公司,其他三家則更傾向于生物制藥上游供應鏈板塊的加強。
盡管并購數量、并購標的業務類型、并購標的體量及所處產業鏈位置均有所差異,但仍可以看出“四大”作為行業巨頭所展現出的對并購持續性的堅持、自身并購節奏的把控、以及業務協同價值的篤定。
客戶價值、業務價值、投資者價值,三位一體
眾所周知,默克已有350多年的歷史,賽多利斯也是百年企業,丹納赫、賽默飛世爾相對較為年輕,但也有數十年的發展歷史。在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四大均經歷了少則數十、多則數百起的大小并購。
在長久的并購中,“四大”養成了價值導向的基本并購準則,并形成了一套套完整的并購理論體系,例如行業內知名的丹納赫DBS商業系統。相較于理論體系,數據更具說服力。
據capital IQ數據顯示,賽默飛在1990-2022年間無并購年份為0,同樣的統計數據時間區間內,其生命科學專注度(生命科學業務占比集團營收)為100%,并購結果(市值增長CAGR)為18%。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賽默飛在并購持續性上的韌性、并購標的選擇上的克制及價值并購的堅持。
再將目光聚焦到2023年度“四大”具體的并購案上來看,默克以108億美元收購的Prometheus是免疫疾病治療市場的王者。通過此次收購,加速了默克進軍利潤豐厚的免疫疾病治療市場的步伐。
默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戴維斯(Robert M. Davis)說,Prometheus公司開發的PRA023藥物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會為默克公司帶來數十億美元的銷售額。
賽默飛世爾并購Olink也是業務導向為主。蛋白組學已經呈現出了高增長的態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全球蛋白質組學技術服務市場規模在2020年達到30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68億美元。
賽默飛世爾預計收購完成后Olink有望在2024年實現超過2億美元的收入,有機增長將達到15%左右,將為賽默飛世爾帶來新的增長點。
相較之下,丹納赫對Abcam的收購將補齊缺少的抗體業務板塊,有助于其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客戶價值與業務價值的結合。
無論是業務價值導向還是客戶價值導向,最終都將作用于投資者價值。補充投資匯報率數據
2023年5月,賽默飛世爾首席執行官 Marc Casper 曾公開表示:“我們的長期模型預計未來幾年將投入 400 億至 500 億美元的資本用于并購。我們認為會有很多機會做到這一點。”
然而,Marc Casper 也指出,在考慮進一步收購時,需要保持“非常自律”。他強調,并購是一件非常復雜的工作,賽默飛世爾將積極尋找并購標的,并謹慎選擇,只有做出正確的并購選擇,才會為自身爭取更多的并購機會。
在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談到并購時,默克首席執行官羅布·戴維斯 (Rob Davis) 表示:“我們仍然優先考慮業務發展,因此不一定會放緩?!?nbsp;“如果有能夠帶來重要科學機會的資產出現——我們看到與戰略的一致性以及價值創造——我們就有能力并且愿意采取行動?!?/p>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積極且謹慎并存、戰略堅持與價值創造協同,是跨國巨頭在長期實踐中淬煉的并購基本準則。
寫在最后:
如文章開頭所言,生物制藥全產業鏈細小分支眾多,并購是打破壁壘,快速占領市場的有效通路。近年來,伴隨國內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多家頭部生物制藥上游器械設備企業將“平臺化”視為當下發展的重要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便是并購。
希望國內的“并購愛好者”在學習跨國企業并購時,能夠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在并購中能夠保持戰略定力,不為大而全買單,更關注精與強,在某一領域積累自身knowhow,構筑強大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