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能的大叔
“大叔,農夫山泉和理想汽車,背后到底有沒有黑公關?”
最近這幾天,我被多次問到這個問題。本不想寫了,因為單獨都點評過。
但今天看到,李想發了朋友圈,稱“要反擊,用光明反擊黑暗”,公關圈里又在討論。
農夫山泉的“鬧劇”呢,一直也沒消停。
大叔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再聊3分鐘。
1、農夫和理想,背后到底有沒有黑公關?
肯定有。
因為你有競爭對手,在這個時候,“推”你一把,太正常不過了。
但“黑公關”到底是不是從一開始就介入了?又到底誰在有組織地黑,就需要界定:啥叫“有組織”?啥叫“黑”?
李想今天提到的“甚至加入黑暗”,大叔的理解是:你們黑我,我也雇人黑你們。
但李想說他不會這么干,但具體“光明反擊黑暗”到底怎么做。大叔沒看懂,期待理想的后招。
2、我這么優秀,為什么大家“黑”我?
所有能引發巨大流量和話題的刷屏事件,都是符合去中心化傳播規律的,不管正面還是負面。
也就是說,不是你拍腦袋說,現在,馬上發起一場“黑公關”,或者“反黑公關”,幾篇稿子和視頻一出,或者P幾十張圖,幾百個評論一發,公眾情緒就被點燃了,這事就成了。
反過來,當公眾情緒被點燃,你就是“當紅炸子雞”,網友寫你、拍你,評你,就能從平臺獲取更多流量,越多的人通過“黑” 你獲取了流量,就會吸引更多人的“模仿”,平臺就會給更多流量。
這本身就是去中心化傳播的規律,但也極有可能會誤認為是“有組織黑公關”。怎么界定?又回到了問題1。
3、有人“黑”我,是不是我就沒責任了?
這是企業公關最容易陷入的思維。
似乎一旦說出“有人黑我”,就仿佛自己的責任減少了,責任在對方,對方在故意帶節奏。
我們應該從這兩波“黑公關”中看到,農夫和理想分別在不同階段的傳播中,什么素材和話題點燃了情緒,而這些素材和話題,是否是真實存在的事實?還是刻意捏造的信息?是否在過去很長時間缺乏有效解釋和澄清?
大叔承認,直播時代,短視頻時代,去中心化傳播時代,AIGC時代,比傳統圖文時代,黑公關的手段和方法五花八門,也越來越隱蔽。
但“有人黑我”是外因,“我到底有沒有問題”是內因,不能只盯著外因,就像情侶吵架,都是對方的問題,自己一點責任沒有,那就難辦了。
4、如果你是農夫和理想的公關,怎么解?
首先,農夫和理想的公關總監或者分管VP,其實并不是公關一號位,真正的公關一號位是老板。公關可以給方案,決策權在老板手里。所以,企業公關干得好,一般情況下是老板厲害!
第二,危機公關,尤其是刷屏式危機,最大的忌諱就是一波未批,一波又起,危機的疊加,會引發更大范圍的“共振”。農夫和理想的公關,都希望通過長期沉默來應對被激怒的公眾情緒,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應該通過各種方式主動避免“危機疊加”。
第三,在公眾情緒面前,所有的動作,不能只顧著陳述事實,更要響應情緒。我經常說,“情緒和事實”就是“糖衣和炮彈”,事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裹在炮彈外的那層“糖衣”,不然大家是無法被“炮彈”擊中。
如何響應公眾情緒,實現共鳴呢?示弱或者自黑,可能管點用。因為你是首富,你是國產新能源車翹楚和自比喬布斯的奇才,你們都是現實的強者,到了輿論場就是弱者。如何才能成為輿論場的弱者呢?在現實里示弱,比如道該道的謙,但同時要解釋該解釋的問題,辟該辟的謠。
5、為啥有些危機能反轉,農夫和理想卻沒有?
危機反轉,需要符合一個規律,即關鍵事件推動強弱勢的切換,比如鐘睒睒的兒子宣布退出美國籍(農夫山泉是民族品牌),比如理想汽車宣布改款MEGA(我承認這次設計有點不懂中國民俗文化),顯然,這兩件事都需要老板來做決策。又回到了上面那個問題了。
大叔甚至覺得,與幾年的福島白桃氣泡水的回應相比,鐘睒睒出面寫信,已經代表農夫公關的巨大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