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遞觀察家
當送貨上門成為輿論熱點,關于快遞漲價的愿望再次呼聲四起。
3月1日起,有通達系快遞湖南省區發布漲價通知,每票發貨費上漲0.15元。不過這一漲價舉措并沒有被廣泛跟進,尤其是義烏等產糧區又開始了春季爭搶客戶大戰。
《快遞觀察家》短視頻平臺上,不少從業人員對于快遞漲價不再抱有期望。一位來自義烏的網點老板表示,剛進入3月份,有同行就放出了政策,價格比去年同期還低,今年的市場預計會比去年更慘烈。
傳統快遞淡季來臨,疊加新規實施對行業整體影響不大,快遞大范圍漲價又將成為新一輪落空的理想?
長期以來,快遞企業的服務標準可以按照直營與加盟來區分。隨著一系列新規的落地,目前來看是為快遞服務升級添了一把助燃劑,對所有企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從行業實際運營來看,理論上受新規沖擊最大的通達兔快遞并沒有受到影響,各方期待的行業改變,也尚未觸及取消包郵、快遞提價、服務分層、用戶自主選擇權落實等核心問題。
輿論普遍解讀,快遞新規的實施,是行業服務升級的必經之路,對于快遞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盡管眼下的矛盾焦點在末端的快遞員與用戶身上,但說到底,還是需要總部拿出擔當來兜底,以更良性的經營方式來尊重市場,贏得市場。
服務升級意味著成本增加,無論是上門成本還是操作成本,這些成本應由誰來承擔呢?當前電商內卷升級的背景下,很顯然電商賣家會拒絕快遞漲價。而處于淘汰賽加速期的通達兔快遞,也不敢貿然漲價。
《快遞觀察家》發現,各方對于漲價十分敏感的情況下,維持現狀或許就是最好的選擇。盡管有個別省區發貨價格微漲,但對全網大局并沒有實質性影響,產糧區發貨價不漲的背景下,期望末端派費的上漲如同癡人說夢。
對于漲價就能解決問題的快遞行業來說,單純依靠市場競爭實現這一路徑的時機未到。待加盟制快遞洗牌完畢,快遞價格或許能回到十多年前。而這個階段行業需要繼續承受的,仍包括派費下降、網點動蕩、服務滑坡、小哥流失等老大難問題。
而鑒于通達兔快遞產品結構,各大總部也難以拿出應對新規的切實方案。如果按照現有模式修修補補,可以想象,一線加盟網點的投訴量將大幅上升,隨即影響到派件量、時效、用工等各方面。
既然市場手段難以漲價,那通過行政手段呢?最近,《杭州市快遞行業自律公約》有望實施,其中規定的派費分區域1.7元起步、一級網點淘汰30%、取消市場部、業務量增速考核不得高于10%、不得低于成本價攬件……這些得力的舉措能否變成現實呢?
《快遞觀察家》認為,本身快遞行業就處于產業鏈的下游,多年以來話語權不強,更缺乏想象空間,無論是破除包郵體制,還是分區分層服務,還得依靠多個部門的行政干預。
道理誰都懂,尚未結束的價格戰,是目前提升一線小哥服務質量最大的障礙,而提質提價才是行業長期正向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