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財道 孫曼
近日,華泰人壽高管變更,因為濃重的友邦烙印格外引人關注。
華泰人壽官網日前公告稱,友邦人壽江蘇分公司原總經理鄭少瑋出任華泰人壽臨時負責人,代行總經理職權。

事實上,該職位自2022年7月劉占國辭職后就一直處于空缺狀態,期間雖有各種關于新任總經理的傳言流出,但官方始終沒有明確表態。
在此之前,同樣來自友邦人壽的另外兩位高管——姚乃偉和王文旭,已在2023年底加盟了華泰人壽。
姚乃偉曾任友邦人壽四川分公司總經理,王文旭曾是友邦人壽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
那么,華泰人壽到底是一家怎樣的保險公司?新領導班子又將面臨哪些挑戰?
友邦烙印
公開資料顯示,鄭少瑋于1991年投身保險業,曾服務于馬來西亞友邦保險和馬來西亞保誠保險。從2004年起,鄭少瑋先后擔任信誠人壽(現中信保誠人壽)廣州分公司、湖北分公司、上海分公司高管。
(來源:百度百科)
鄭少瑋出任信誠人壽湖北分公司總經理時期,由于表現出色,友邦保險向他拋出橄欖枝,鄭少瑋于2011年重回老東家,先后擔任友邦保險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友邦人壽江蘇分公司總經理。
在執掌友邦北京分公司期間,鄭少瑋更加注重營銷隊伍建設,截至2020年上半年,其營銷員團隊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超過73%,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業績方面,鄭少瑋將這家分公司的保費從2013年的16億元,持續提升至2022年的134億元。
2020年鄭少瑋摘得“中國壽險年度經理人”白金獎項。但同時,其執掌的友邦北分也受到來自監管方的行政處罰,理由是產品培訓課件違規。
(來源:公司公告)
鄭少瑋在保險行業耕耘了30年,前后兩次入職友邦保險,從基層崗位一直做到分公司負責人。他不但是個資深保險人,而且身上有著鮮明的“友邦”烙印。
1992年,友邦人壽率先將個人代理人制度引入國內保險業。
經過30年發展,友邦當下采用的“通過提高代理人質量、增加代理人人均產能、增加高價值保單占比實現代理人轉型”做法被業內總結為“友邦模式”。
華泰人壽如今一口氣招募友邦保險三名高管,其意圖不言自明。
那么,華泰人壽又是一家怎樣的保險公司呢?
難題待解
華泰人壽全稱是華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現有注冊資本43億元,主營業務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各類人身保險業務。
2020年8月,華泰人壽發布公告稱,安達北美洲保險正式成為公司股東。目前,安達北美洲保險和“安達系”旗下另外3家公司還通過控股華泰保險集團間接持有華泰人壽近80%的股權。
(來源:公司公告)
被“安達系”實控之后,華泰人壽成為不折不扣的外資險企。
但是,華泰人壽近年來的經營業績顯然不太理想。
根據華泰人壽近期披露的2023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2023年還在延續此前增收不增利的趨勢,雖然全年保費收入達73億元,同比增長約3%,但是虧損大幅擴大至近9億元,創下歷年虧損最大紀錄。
(來源:公司公告)
華泰人壽虧損擴大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
2023年權益市場的震蕩,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人身險行業的整體利潤,2023年華泰人壽投資收益率為2.3%,遠低于三年平均水平4.8%。
除此之外,持續上行的退保規模,也是華泰人壽業績大跌的重要原因。
2023年華泰人壽位居前三產品的總計退保金額約8.6億元,相比2022年的5億元,同比增長70%,退??傤~幾乎與2023年的虧損值相當,其中,“華泰人壽財富金賬戶年金保險(萬能型)”產品在去年累計退保金竟達到7.5億元。
(來源:公司公告)
數據顯示,2022年華泰人壽虧損2億多元,連年的持續虧損,也影響到華泰人壽的償付能力。2019年末,華泰人壽的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62.6%。到了2022年,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27%,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56%。
2023年第三季度末,華泰人壽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36%、170%。
雖然相比2022年年末均有所提升,但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2023年第三季度末,人身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平均為108.6%,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平均為184.1%,華泰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仍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亟待轉型
華泰人壽憑借早期在銀保渠道的布局成功站穩腳跟,在2010年收獲近47億元的保費,銀保渠道貢獻了92%的份額。
同年華泰人壽調整戰略,個險渠道開始全面鋪開,經過幾年調整,在2014年,其個險渠道保費占比首次超過銀保渠道,至此個險渠道業務成為業務重心。
(來源:公司公告)
然而隨著保險行業從高速度發展階段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傳統的個險業務模式日漸衰落。
就華泰人壽自身而言,其個險新單標保從2019年近12億的水平,在2020年腰斬到6.5億,且個險總保費也受到影響出現了負增長,個險人力也從1.6萬人下滑到1.2萬人。
對于壽險公司來說,保持一定規模的人力資源是做好個險業務的必要條件,也是度過行業調整期的重要籌碼。如果規模基礎維持不住,一旦發生核心團隊出走、高產能人員跳槽等事件,都將對整個個險業務產生巨大震蕩,越小的人力盤子,容錯空間越小。
此外,轉型優化的迫切性,也表現在公司管理上。
公告信息顯示,2023年華泰人壽領取了多張罰單,處罰原因包括:唆使、誘導保險代理人進行違背誠信義務的活動及編制虛假業務資料,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利益,存在未嚴格審核代理人學歷信息導致執業登記信息不真實的行為等。
(來源:公司公告)
天眼查平臺信息顯示,華泰人壽周邊風險高達3000余項。從訴訟情況來看,2021年以來,華泰人壽作為被告,所牽涉的案件也在明顯增長。
(來源:天眼查)
當然,《天下財道》注意到,華泰人壽也有其自身優勢,依托實力雄厚的股東,公司目前已在國內20個省市開設了500余家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保費收入也在持續增長。
但是,新領導班子能帶領華泰人壽完成逆襲嗎?鄭少瑋作為“空降兵”會不會水土不服?友邦的成功經驗好使嗎?這些都有待時間的檢驗。
免責聲明:文章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