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售商業財經 RBF視頻組
編排|楊嘉欣
高不成低不就的呷哺呷哺又虧了將近兩個億。
近日,呷哺呷哺發布了2023年全年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收入59億元,同比增長約25%,但凈虧損預計在1.8億—2億元之間。
圖源:中國證券網截圖
面對這份跌跌不休的報告,資本市場也迅速給出了態度。3月11日,呷哺呷哺股價早盤大跌超過16%,創下自上市以來的新低。
事實上,這已經是呷哺呷哺連續第三年虧損了,前前后后已經虧沒了8億元。面對這樣的業績,不禁讓人想問,26歲的呷哺呷哺,尚能飯否?
對于虧損,官方給出的解釋是,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包括關閉及持續虧損餐廳的資產減值損失、遞延稅項資產減少以及市場競爭激烈和消費疲軟導致的業務虧損。
僅從市場競爭與消費疲軟層面來看,呷哺呷哺字里行間已經透露出不適應當下市場環境,繼而失去競爭優勢的意味。
圖源:呷哺呷哺官網
在20多年前,呷哺呷哺以超高性價比的“一人食小火鍋”出圈,此后便與“平價”“實惠”等標簽牢牢綁定,這樣的性價比戰略既成就了最初的呷哺呷哺,也成為了其發展的最大桎梏。
2023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呷哺呷哺人均消費58.4元。以武漢為例,市面上同樣一人食的火鍋人均消費在30-40元左右,甚至有低至27元的。
由此來看,雖然定位平價,但真論價格,呷哺呷哺向下打不過性價比更高的市井小火鍋,向上呢,無論是定位、環境還是品質,呷哺呷哺又不具備打高端局的基礎條件。
即便曾經推出了瞄準中高端市場的火鍋品牌湊湊以及烤肉品牌趁燒,但從經營狀況來看,高端這條路本就不適合呷哺呷哺。
湊湊門店多位于一線、新一線,人均價格在150元以上,媲美海底撈。今年2月,本就夠貴的湊湊又陷入漲價爭議。#湊湊火鍋人均消費高于海底撈#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對此湊湊官方客服回應稱,這次調整為按照鍋底類型收費,并且上線了小份菜,人越多越實惠。
圖源:微博截圖
雖然但是,湊湊還是很貴。2023年上半年,海底撈人均消費為102.9元,慫重慶火鍋的人均消費為121元。除了漲價爭議,企業內部還出現了管理層動蕩、內斗等事件。2021年4月,曾一手打造了湊湊品牌的CEO張振緯離職。2022年,湊湊首次開始關店,客單價繼續上漲至63.9元,但翻臺率卻降至2.0。
而另一品牌趁燒,其客單價更是飆到250元左右。呷哺呷哺曾對這個新品牌寄予厚望,一度計劃將趁燒開至30家門店,但品牌高光時刻門店最多時僅為8家。今年以來,趁燒已經關閉門店5家。目前在上海有2家門店,廣州僅剩的1家門店也將在3月底關閉。
圖源:呷哺呷哺官網
高端化火鍋的牌桌,似乎很難給呷哺呷哺一個主位。為了止虧,除了關店外,呷哺呷哺也開始縮減門店面積和單店投入。
運營方面,呷哺集團在最新業績預告中表示,公司在優化管理架構及運營模式,借助供應鏈優勢以降低平均采購單價,同時,提升菜品上市速度,提前半年至一年規劃未來新品上市計劃及節奏,還會推出促銷“組合拳”。
顯然,碰壁后的呷哺呷哺正在拋棄高端化幻想,重新回歸“平價”定位。只可惜兜兜轉轉浪費的這些年,給了后來者彎道超車之機,又遭遇市場環境重創,自此深陷虧損泥沼。
這也在提醒包括呷哺集團在內的餐飲從業者們,若不能因時、因勢而變,穩固企業護城河,將很容易被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