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板洞察
導語
本科擴招、研究生擴招,學歷貶值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曾在高考獨木橋上失意的大專生,還能通過統招專升本改寫命運,擁有最后進入全日制本科的機會。連年擴招下,專升本的升學路徑發展如何?在逐年增多的專升本招錄人數下,專升本培訓是否是教培行業少有的增長空間?
01、本科跟職業教育“搶人”
專升本的升學路徑最早出現在八十年代初,但僅限于師范領域。直到九十年代,專升本才逐漸向其余專業方向拓展,1990年開始,優秀普通專科院校學生可以直接被選拔,進入本科階段學習。
隨著1998年大學擴招,專科畢業生不斷增加,各省市陸續推出專升本政策,在國家統一審定的本科招生計劃內,劃撥出一部分指標用于普通專升本,專升本進入飛速發展時期,錄取比例不斷增加。但過高比例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通過高考進入本科院校的學生入學數量,與普及高等教育初衷相違背。
2006年,教育部和發改委出臺了《關于編報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學校分專業招生計劃的通知》,規定各地普通專升本教育的招生規模要嚴格控制在當年省屬高校高職(專科)應屆畢業生的5%以內。并規定“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獨立學院和民辦院校原則上不舉辦普通專升本教育。到2023年,全國范圍內僅有6所雙一流院校招收專升本學生,其中包括青海、西藏兩所211院校。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獨立學院與民辦院校逐漸成為專升本招生“主力軍”。雖然從院校數量上看,公辦院校數量依舊最多,但部分民辦院校近年來招生人數頻頻破千,而公辦院校招生僅百余,競爭更加激烈。不少專升本學生表示,雖然對學歷有期待與追求,但受刻板印象和高昂學費裹挾,考不上公辦還不如不考。
不過,即使是“含金量”不高的非公辦院校,在部分省市地區,同樣面臨著“難上岸”的境地。十年前,河南省專升本錄取率在61.11%,而去年則為40.45%,山東省則降至33%。同時,部分省市對于生源院校參加專升本選拔的學生比例也作出了一定的限制,即只有專科學校的部分優秀學生能夠參加選拔,如北京、四川規定由生源院校推薦學生報考,人數不超過應屆畢業生的15%。
由于大部分省市只允許本省(市)范圍內普通高職專科學校應屆畢業生報考,對于往屆畢業生則只允許退役士兵考生報考。僅有天津、上海、廣東、海南、青海等地區戶籍的學生,可以回戶籍所在地參加專升本考試。所以擁有專升本期待的考生,往往在挑選大專院校時,就已經考慮到未來的升本事宜。
02、專升本“脫離”高校后的競爭與內卷
從政策上看,2006年是專升本學生失去重本夢的一年,同時也是專升本教育培訓機構“丟失”校內市場的一年。2006年開始,山東、河北等多地發布通知,表示各高校不得以任何名義舉辦專升本輔導班;嚴禁社會培訓機構在高校內以任何名義舉辦專升本輔導班,一律不得租用給社會培訓機構舉辦專升本輔導班。
但也正是因為專升本“脫離”學校,該培訓市場在原有基礎上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如今在各地方小有名氣的培訓機構,如智博教育、好老師教育、天一教育、海納教育等均在此后幾年間嶄露頭角,為當地學子帶來更多選擇的機會。
而后隨著在線教育的迅速普及,網課資源強勢加入。每年數十萬的報考市場同樣吸引中公、華圖、高頓等職教品牌早早入局其中,并在近年來不斷擴展專升本培訓地區。近年,新東方、高途等企業也宣布進軍專升本……品牌效應的加持,使地方學生對這類綜合性教培企業接受度相對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專升本行業在廣告投放、師資、配套設施等方面的內卷。
一山東專升本考生入學后發現,一個宿舍六個人,三個來自XX機構,兩個來自XX,還有一個自學考來的。不是所有專升本學生都報過班,也不是所有參加過培訓的學生都能夠上岸專升本,但專升本培訓似乎已經成為了多數學生的必選項。同時,幾乎所有專升本機構,不論是短期班、長期班還是集訓班,都走“打包”路線,很少有如英語、數學等單一一門的培訓課程。這也就導致專升本培訓價格水漲船高,千元培訓已屬罕見,較為知名企業客單價可達兩萬元以上。
03、老賽道還有新機會嗎?
普通高校專升本考試被部分專科生視為暫時緩解就業壓力的一種途徑,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卷入,入學后不出一年,又將踏上新的實習之路,看似經歷了五年學制,但實際上在各階段都只學習到了表層知識。在與普通本科學生的競爭過程中挫折不斷,甚至出現了已經考取專升本的學生在就讀中途棄學直接就業的情況,還有部分學生為了再次躲避就業困難選擇考研,與職教企業“再續前緣”。
歸根結底,專升本培訓為學歷教育培訓,屬于職業教育內的其中一項。所以理論上而言,面對專升本強培訓需求時,職教企業“跨賽道”發展較為容易。但也正是因為想分一杯羹的人太多、統招規定下學員無復購能力、區域性強等因素,專升本培訓企業同樣也在向綜合性職教企業發展。
回看已入局的專升本培訓企業,除少部分企業沒有擴展其余業務與地區外,絕大多數企業都已經或正在開展多元業務:重慶發家的好老師教育已經將專升本業務發展至23個省份,并且拓展留學服務、托育、考研培訓、圖書出版發行等賽道;耶魯教育集團同樣有考研考博、雅思托福等培訓課程;海納教育還包括春考輔導、教資培訓等……
雖然當前專升本報考人數逐年攀升,但錄取率卻呈下降趨勢,招生院校逐年減少。從短期來看,愈發激烈的競爭環境,一定會激發專升本培訓市場發展活力。但同時,追求專升本,本質上還是在追求學歷教育提升,而非職業教育提升,在專升本發展過程中,職業教育變相面臨著高技能人才流失。高本貫通、職教本科的存在,就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的隱形萎縮。所以長遠來看,專升本培訓規模在未來或許不會有如今這般猛烈。但這個“未來”,可能是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
結語
2023年高考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本科滑檔或放棄民辦本科學生增多,預測2026年將會出現諸神之戰。日益增長的潛在市場大概率還將吸引更多教培企業入身其中。當下,職教企業的各種動作已不足為奇,若有朝一日一眾素質教育、早教等企業大跨步至此,那么整個教育行業或許也將出現全新格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