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宛
伴隨著工業化流水制衣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生產一條牛仔褲早已經算不上難事。在傳統的生產場景里,當棉花從田野被運輸到制衣廠后,其將會經歷清洗、打散、均勻、編織、染色、裁剪和縫紉這七個步驟,并最終形成能夠用于制作牛仔褲或牛仔服飾的面料。
理論上說,只要沿著已經被設定好的版型,接下來把面料裁切并組合成衣服的流程,完全可以交給機器完成。一切都是如此高效、流暢,沒有任何一個多余的步驟,最后以疊好并包裝好的平整牛仔褲呈現在消費者眼前。
現實卻指向了另外一面。在消費者沒有看到的田野里,制造出一條牛仔褲所需的棉花產量,通常需要1萬升以上的水才能結出。為了制造出更好的牛仔褲,棉花的質量也必須要提升,隨之而來的便是各類殺蟲劑和化肥,極易導致土壤污染和退化。
這并不是全部。從白色的棉花到各色的牛仔褲,中間離不開染料的加持。并非所有染料都對環境和人體無害,大量添加有毒化學物質的染料被運用到染色過程中,而人們追求的水洗效果又是另一個耗水流程的結果。而這些浸染了有毒物質的污水,最后往往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之中。
2012年,紀錄片《牛仔褲的代價》因揭露牛仔褲生產流程中黑暗的一面而引發轟動。但在生產流程之外,許多人不得不思考的另一個現實情況是,在這個速食文化興盛的時代里,一條牛仔褲從商店到衣柜再到垃圾箱,有時相隔只有數月。
太多購買、太少穿著,自然環境承受了太多壓力。
牛仔褲市場“熱”需求遇上生產流程“冷”技術
“冷轉印牛仔工藝技術(Cool Transfer Denim)”——一種由中國跨境時尚和生活方式在線零售商 SHEIN聯合長勝科技研發的服飾制作技術,正在為解決牛仔褲生產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原本依靠多次水洗才能達成的做舊水洗效果,在新技術的加持下,通過數字打印實現。
傳統牛仔褲制作場景中的那種工人不停地將大量染料放入機器染色,隨后再通過反復水洗來進行生產的場景。取而代之的是高度數字化和機械化的生產布局和流程。
具體來說,當SHEIN的設計團隊根據流行趨勢用電腦完成最終的定稿后,設計圖將會被傳動到生產車間的系統里。根據設計需求,數字打印機通過壓力自動將活性墨水印入紗線內部完成染色,迅速且直接在布料上形成牛仔的花紋和效果。
原本需要通過多次翻轉洗滌才能獲得的牛仔褲水洗做舊效果,如今在SHEIN這里也通過精準的色調配置得以還原。
這種做法的好處在于減少耗水,并且減少反復洗滌帶來的呈色不確定性,色牢度更高、更準確,同時也避免了原生面料在多次加工過程中可能受到的損傷。為了提高色牢度、固色率,SHEIN還自主專利開發了環保墨水,相比普通墨水,這種環保活性墨水可以有效減少助劑的使用,減少污水排放。

與此同時,冷轉印牛仔工藝技術也極大改善了工人的生產作業環境。他們不再需要直接接觸化學用品或吸入染料顆粒,也毋需進行多次重復浸染和水洗這樣的高強度勞動。需要做的便是將電腦中的圖紙轉印到布上,再將通過激光裁切獲得的牛仔面料切片按圖紙進行縫合。
隨著冷轉印牛仔工藝技術應用的推廣,其在環保、節能和可持續領域的作用也得到進一步凸顯。
國際權威機構Bureau Veritas認證,相較于傳統牛仔面料生產方法,SHEIN的冷轉印牛仔工藝技術能夠節省高達70.5%的用水量。從2021年規模化投入使用至今,SHEIN在牛仔面料生產領域已經節省近9000噸水,約等于1800萬瓶瓶裝礦泉水。
作為一家和服裝產業鏈上游共同進步的公司,SHEIN多年來從經營管理、企劃開發、運營備貨和質量管理等方面賦能供應商。僅2023一年,SHEIN就開展了逾620場培訓。而截至2023年底,SHEIN已幫助超130家合作供應商工廠43萬平方米的廠房實現了升級改造。
逐步將冷轉印牛仔工藝推廣到更多牛仔面料和成衣供應商工廠,自然也被包含在SHEIN賦能供應商的項目之中。通過人員培訓和開發協助等多種形式,SHEIN加速新技術進入紡織產業鏈,讓廠商能以更高效的形式快速上手新技術,最終推動牛仔面料生產領域進化。
“我們發現這種技術能夠在顏色、透底、精細度以及效率上面做得更好。”作為SHEIN牛仔面料供應商之一的周先生表示,冷轉印牛仔工藝已經在他的工廠里率先投入使用,“SHEIN的技術團隊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前期的人員培訓、產品開發問題。因此我們決定參與這個項目。”

當生產牛仔褲成為時尚領域的“核心科技”
今時今日,全球范圍內每年有約12.5億條牛仔褲在各類渠道被售出。人們可以在巴黎或巴黎昂貴地段里的奢侈品牌門店挑選,也能從非洲和東南亞的第三世界國家街邊集市尋覓。橫跨奢侈和大眾兩端,牛仔褲已然是時尚世界里最普遍,但又不可或缺的單品。
不過,在當下工廠已經能夠通過工業化流水線進行大規模生產之前,制作一條牛仔褲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和手工并不比許多精雕細琢的奢侈手袋要少。在亞洲這種沒有牛仔褲穿著傳統和文化歷史的地區,尤其如此。
如今說到牛仔褲品牌,除了來自其誕生地美國的Levi’s和Gap之外,另一個最常被提到的就是日本的Evisu、Kapital和A Bathing Ape。但在二戰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日本都是沒有規模化生產牛仔褲工藝的。
日本人最初從美國人那里欣賞到了牛仔褲的魅力。早期日本牛仔褲價格昂貴,通常從美國漂洋過海而來,是富貴人家的專屬。也不是沒有日本人嘗試生產自己的牛仔褲,但當時日本生產的縫紉機卻一針都縫不進這種堅韌的面料,傳統的洗衣機也無法制造出讓人滿意的水洗效果。
最后的結果是,日本人不得不從美國進口縫紉機進行制作,而水洗效果只能通過更保守的“放入自然水流沖洗-自然晾曬”來達到。但無論如何,這種做法打破了牛仔褲生產的國界僵局,為之后日本牛仔褲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過去牛仔褲生產過程的特點在于,制成面料的藍色棉線并非從頭到尾都染上色,而工業上的靛藍染往往會在線外圈周圍構成一個藍色環,中心則仍維持白色。當長期穿著的靛藍色被磨損后,沒有染到色的白色棉花就會露出來,形成一種獨特美感。
為了精確地追求這種美感,從二戰后的日本人再到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工廠,都投入了大量時間和金錢到生產創新的過程中。縱觀牛仔褲的生產過程,背后本身就是一部服裝制衣藝術創新史。而能夠在這個領域表現突出的,無不是影響范圍極廣的名字。
比如Levi’s和Evisu,又比如SHEIN。
“冷轉印牛仔工藝技術”是牛仔面料生產領域最新也是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其用一種基于數字化和機械化的模式,將人們所追求牛仔褲的那種不經意美感以最精確的方式呈現,告別了重手工、耗能大的傳統時代。
基于SHEIN最為著名的“小單快反”模式,服裝制衣工廠能夠在依據市場實時反饋的基礎上,生產出更定制化、多元化的牛仔風格產品。
簡單而言,就是全過程原材料準備需要多少,最終生產出來的牛仔褲就打印多少,擺脫大量備貨因不符潮流趨勢而被浪費的麻煩。基于電腦制圖,數字打印機直接使用活性墨水熱色的冷轉印牛仔技術,無疑讓“小單快反”的柔性供應鏈在牛仔這一品類上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家誕生便自帶可持續基因的公司
事實上,“小單快反”本身就是一種與環保和可持續共生的模式。
這種模式背后邏輯是,品牌設計團隊隨時洞察潮流趨勢并基于此進行設計。依托健全生產線首先生產小批量產品,并在短時間內將其推送至門店進行試水。如果市場反饋積極,那么便迅速追加生產訂單;如果反響平淡,特定單品可能會暫停生產,但由于已有產量少,不會庫存堆積造成浪費。
到了SHEIN這邊,“小單快反”的模式得到進一步優化,以數字化、互聯網化將各個流程打磨貫通。SHEIN所有的SKU都是從非常小的訂單開始,一般以100件至200件起訂。 從衣服設計開發進入下單后的各環節都在線上運營,管理顆粒度拆解得十分精細,從源頭上減少庫存浪費的可能性。
而傳統服裝行業由設計師或設計團隊主導,提前三個至六個月設計并生產將要在下個季度銷售的產品。消費者心態決定了購物具有淡旺季,潮流趨勢變化影響服裝銷售熱度。這類模式下常常只有兩種結局,創造潮流或者跟隨潮流大賣;落后潮流并反響乏力,大量產品堆積庫房。
數字化“小單快反”的創新落地與應用,是SHEIN獲得成功的基礎。SHEIN產品的整體定價水平之所以更具性價比,是因為其將過去40%至50%的庫存浪費成本抹除,同時基于歷史產品的銷售反饋來深入洞察和預測時尚趨勢。而當制衣生產技術需要迭代升級之時,“小單快反”也同樣是核心。

在“冷轉印牛仔工藝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之前,SHEIN同樣大規模運用了“數碼熱轉印技術”并在不少SHEIN合作的供應商之中進行推廣。同樣是更高效、更節能的制造工藝,同時以數字化和機械化為基地,不同之處則在于,“數碼熱轉印技術”更為注重面料服飾圖案的印花。
傳統服飾行業中的圖案印花主要通過絲網印刷進行,原理是將需要印刷的文字或圖像通過感光在絲網上成為網版。印刷時,油墨通過網布的網眼在承印物上重新組成圖案。印刷時,油墨通過網布的網眼在承印物變組成圖案。
這個過程不僅耗水,而且還需要輔以粘合劑和增稠劑,本身就對自然環境有所損害。但SHEIN的“數碼熱轉印技術”卻是將染料印在熱轉印紙上,然后轉印到織物上形成圖案。這種技術的流程完全是干燥的,在全球測試、檢驗和認證服務領導者必維國際檢驗集團(BV)進行的驗證中,確認了SHEIN的數碼熱轉印技術是一種零水資源消耗的印刷工藝,僅僅在技術應用的四年里就節省了59萬噸水。
當然,“數碼熱轉印技術”也進一步賦能”小單快反”模式。當所有流程和所需原料都能通過數字化精確掌控,工廠管理者便可以檢測產生過程中出現的任何缺陷或瑕疵,并在將圖案轉印到面料上之前將其去除,從源頭上減少了生產過剩和資源浪費。

從生產到銷售,可持續價值如何無縫銜接?
而好的可持續實踐,一定是緊密圍繞著業務場景不斷探索新的可能。
隨著“冷轉印牛仔工藝技術”和“數碼熱轉印技術”進一步成熟并得到更多推廣,SHEIN在上游供應鏈端的可持續發展舉措也在往更多元的方向發展。
2023年3月,SHEIN在其廣州倉庫率先試驗屋頂光伏模式,采用4兆瓦(MW)的屋頂光伏,裝機面積約為4萬平法米。在隨后的半年時間里,屋頂光伏項目逐步在位于廣東佛山和江門的三個倉庫落地,實現并網發電。
作為一種新型的綠色能源系統,屋頂光伏能夠將太陽帶來的光能轉化為電能。這在陽光照射度充足的廣東地區更為高效。目前已經安裝屋頂光伏系統的4個倉庫每年預計對應發電量為2400萬千瓦時,加大減少了電能耗的浪費。
按照計劃,短期內SHEIN將在兩座新的倉庫安裝屋頂光伏系統。而在賦能供應商體系的支持下,當前SHEIN也通過提供補貼和技術支持的模式,鼓勵合作工廠參與到屋頂光伏項目之中,已有超過30家供應商入伙。

在困擾服裝行業的商品包裝問題上,SHEIN很早就開始行動。從2022年開始,其所有寄往英國和其它歐盟國家的包裹均使用可再生塑料袋包裝。該類包裝袋含有50%的再生PE塑料,而SHEIN旗下高端品牌MOTF則使用了采用100%再生PE塑料包裝袋。
未來SHEIN旗下全品牌都將逐漸過渡到使用由100%再生PE塑料制造的包裝袋。根據統計,通過采用可再生包裝袋,截至2024年年底,SHEIN將減少使用超過319噸原生塑料。
當產業鏈從后臺走向前臺,SHEIN讓大部分消費者最為熟悉的環保項目,莫過于“evoluSHEIN by Design”可持續服飾計劃。
該計劃涵蓋多個領域。在制造方面,服裝必須使用例如回收聚酯纖維和森林安全粘膠纖維等至少30%的可持續面料,并由通過第三方審核、獲得高度社會和環境合規性驗證的供應商來負責服飾生產流程。
在銷售層面,SHEIN通過和流行明星Anitta合作推出限定聯名可持續服飾系列,利用明星號召力宣傳和推廣可持續理念。在具體的產品層面,多個款式均采用廢舊紡織品制作,為剩余面料賦予了新的用途,減少了浪費和污染。
更早之前,SHEIN已經和美國可持續時尚企業Queen of Raw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其將通過采購其他服裝品牌的過剩庫存面料進行再利用,減少原材料使用和全新面料消耗。“SHEIN Exchange”二手交易平臺的推出,則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同時滿足穿著求新和提倡可持續理念的選擇。
最新的動作則是,SHEIN正式成為“世界循環紡織品日”(World Circular Textiles Day)的代表企業簽署方。這是一個由品牌、生產商和其它紡織行業參與者組成的聯盟,以2050年前讓時尚和紡織品行業實現完全可持續為目標。
讓可持續的步伐邁入更多行業
值得提到的是,當SHEIN發展成中國出海公司和全球時尚領域的標桿,其在可持續領域發揮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
過去一年里,SHEIN接連通過對外投資或收購的方式,將按需時尚的理念在時尚產業進行更為廣泛的推廣和應用。SHEIN在2023年8月宣布與Forever 21達成合作協議。同年10月,其又從英國時尚零售集團星獅集團手中買下時尚品牌Missguided,這些品牌或多或少都應用SHEIN在國內的按需供應鏈。11月,澳大利亞設計師品牌Alice McCall也加入SHEIN的按需供應鏈體系。
一方面,SHEIN將利用它的數字化和柔性供應鏈體系,幫助這些品牌更敏銳地把握潮流趨勢,重塑或增強它們在市場上的產品和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從“小單快反”切入,這些品牌也能從不確定的趨勢和積壓的庫存中解放,實現生產和銷售的可持續。
而包括“冷轉印牛仔工藝技術”和“數碼熱轉印技術”的推廣,將會是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生產技術從SHEIN延展到更多服裝行業品牌的運作過程中。這即是中國企業創新能力輻射全球的體現,也是促進整個服飾和紡織行業進一步像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美國著名波士頓咨詢公司在《敏捷供應鏈:時尚行業競爭優勢新源泉》報告中就指出,以SHEIN為代表的按需生產敏捷供應鏈模式,能夠幫助企業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實現平衡供需,從而削減庫存成本,提升資金效率,增加營收或通過更為實惠的產品價格與客戶共享收益。
敏捷供應鏈已是行業的大勢所趨。
在“自有品牌+平臺”的雙引擎發展模式正式確立后,SHEIN的賦能能力將能進一步影響到服飾行業之外的行業和品牌。SHEIN不僅為入駐平臺的商家提供運營、物流、客服和倉儲服務,其最著名的“小單快反”模式也將被運用到不同類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流程之中。
這無疑是一個持續進化的過程,而實現持續進化又是SHEIN在可持續領域種種舉措的結果。可以預料到,未來SHEIN在可持續領域的能力將不再會局限于自有品牌和服飾領域。它將作為一個行業融合者和顛覆者而存在,不斷驅動技術、生產、設計、銷售領域的創新。
如今僅僅只是個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