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如嘉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3月12日,禾賽科技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2023年全年營收、交付量、綜合毛利率均超預期,首次實現了年度經營現金流轉正,也成為目前激光雷達行業中唯一一家達到這一成績的公司。
禾賽在2023年實現全年營收18.8億元,同比增長56.1%;其中第四季度營收為5.6億元,同比增長37.1%。2023年禾賽全年激光雷達交付量為222116臺,同比增長176.1%;其中第四季度激光雷達交付量為87736臺,同比增長84.6%。第四季度,禾賽科技激光雷達累計交付量突破了30萬臺。2020年以來,禾賽的年度營收實現了三連跳。
禾賽聯合創始人及CEO李一帆表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正迎來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拐點。隨著行業逐漸邁向L2+/L3智駕系統的新時代,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將城市NOA等高階智駕功能視為核心競爭力。同時,激光雷達正逐步滲透到中低端車型市場,搭載于接近15萬元量級的車型上。這些因素將大大推動激光雷達技術在汽車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普及。”
在新能源汽車將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作為共同的突破方向后,除少數仍在堅持純視覺方案的車企,大部分車企OEM都已經將激光雷達作為新車標配。
進入2023年,雖然因為降本的壓力,不少業內人士開始討論是否應該“去激光雷達”來降低成本。但以小鵬和華為為代表,隨著各家車企開始向城市NOA(領航輔助駕駛)進發,激光雷達作為重要的輔助工具又迎來一波熱度。
此外,過去兩三年,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普遍集中在3、40萬的中高端車型。但隨著一些新車上市,激光雷達現在也開始逐漸搭載在20萬及以下的主流價格區間車型上,這也為激光雷達的滲透率提高提供了想象空間。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2023年中國市場乘用車(不含進出口)前裝標配激光雷達交付新車44.03萬輛,合計57.09萬顆,同比增長341.19%。
禾賽科技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車圈價格戰從2023年初就開始打響了。到了2024年,雖然市場競爭進一步激烈,但車企并沒有一味的減少配置,以減少成本來應對價格戰。反而很多車企都把激光雷達進行了標配,列為其核心銷售亮點之一。激光雷達不是“擺設件”,而是安全件、功能件,對于實現安全的高階智駕很重要。
“長期來看,激光雷達價格下降是大勢所趨,我們預計激光雷達的價格每年都會持續下降,但不會出現一下降到‘白菜價’的情況。”該負責人介紹,在降本方面,禾賽主要在做兩件事:第一,通過不斷地垂直整合,大幅減少內部元器件的數量和降低系統復雜程度,在提高激光雷達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的同時,降低成本,將激光雷達推上‘摩爾定律’的軌道。第二,保持領先的市場占有率,擴大規模效應也會進一步降低成本。
禾賽、速騰聚創、圖達通為國內第一梯隊的三大激光雷達廠商,近兩年,這三家廠商陸續都有IPO動作。其中禾賽科技于2022年2月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率先掛牌上市。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1-12月激光雷達供應商搭載量排行榜,禾賽科技以37.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2023年,禾賽的ADAS(高級輔助駕駛系統)業務保持高速增長,截至目前已獲得來自16家主機廠和客戶超過60款車型的激光雷達量產定點。
禾賽還提到,公司與某總部位于中國、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動汽車主機廠之一建立了激光雷達量產合作,涵蓋多款新車型,將在2024年開始陸續上市。
據業內人士推測,該合作為禾賽與比亞迪達成的量產合作。王傳福亦在今年1月的“比亞迪夢想日”上表示,未來,比亞迪20萬元以上車型將會提供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選裝,而30萬元以上車型則將全部標配。
而其競爭對手速騰聚創于2023年12月宣布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2024年1月5日,正式成為港交所首家激光雷達企業。
圖達通則在2023年12月宣布更換了英文名,由Innovusion變更為Seyond,并更新了品牌Logo,被推測是在為沖刺IPO鋪路。此前在2023年8月,圖達通已通過中國證監會IPO備案,計劃向美國SEC遞交招股書。
這三家中國激光雷達企業也同時現身于2024年美國消費電子展(CES),展出了最新發布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