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
《模擬城市》系列走到終點,在于一個人的城市,終歸有盡頭。
無限接近真實,畫面高清到真實,然后劇終,這似乎成了模擬經營游戲的宿命。
但總有能打破宿命的顛覆者。
一家創業于1996年、2007年才正式注冊成立的公司,長期保持20人左右的規模,卻用另一種模擬游戲的風格,占據了市場的一角,這家公司叫開羅游戲。
很多人或許乍一聽這個名字,以為是家埃及公司。
其實它是地道的日本游戲廠商,并被看做是模擬經營神作制造機。
大家可能會以為“開羅游戲”的名字是源自埃及首都開羅,但如果你仔細看英文名字的話,就會發現開羅游戲的英文名是Kairosoft,而埃及首都開羅的英文名是Cairo。
出現這種區別的原因是Kairo其實是日文的羅馬音,在日語里“開羅”和“回路”的發音都是Kairo。
開羅游戲創始人臼井和之的解釋:“回路用來傳輸數據,對我而言,這和模擬經營游戲中穿梭于各種設施的人物和交通工具很相似,這是我為公司取名為“回路”的初衷。
不得不說,這個腦回路極大的社長,正是用自己的獨特模擬經營回路,趟出了一條迥異于《模擬城市》系列的新路:
甭管什么時候、什么設備、什么顯像能力,開羅游戲的模擬經營游戲,永遠都是像素風。
如該公司2013年發的一款名為《游戲發展途上國2DX》的游戲。
其作為1997年經典游戲《游戲發展途上國》的續作出現(2指第2部、DX意思是延長)。
可游戲的畫質和16年前的神作一樣,像素到模糊。
可就這樣的作品,依然封神。
其玩法也是像素級的,就是玩家經營一家游戲會社,可以自由開發自己喜歡的游戲軟件,甚至開發自己的游戲機,游戲沒有特定的通關條件。
但別以為這么容易,這款游戲其實非常形象地模擬了現實中的游戲公司。
畢竟開羅游戲的程序員就有切身體會。
所以游戲里令人捧腹的小設計,根本就是源于生活、高于工作的另類呈現。
不僅還原了真實游戲研發的過程,甚至業內的一些“套路”,也能在游戲里粗略感受到。
游戲里,玩家不僅要考慮的制作的游戲是否好玩、是否盈利。
同時,還要考慮運作整個公司所要面臨的多種問題,比如盜版、黑客破解、被抄襲等不良影響。
這與真實的游戲市場存在過的問題,基本相符。
做游戲的人給玩家做出了一款可以做游戲的游戲。
這個創意,顯然很有點特別纏繞腦回路。
但玩家受用,特別是許多人,在少年時都有一個制作屬于自己游戲的夢想,也對游戲企業充滿了好奇。
于是,探店達成,原來游戲是這樣做得。
至于像素畫面,也就無關緊要了。
畢竟不是《美少女夢工廠》之類的模擬養成游戲,大家想要了解的也不是辦公桌椅多酷、游戲開發者多帥。
此外,這樣的游戲也不容易過時。
太寫實的話,光一個設計游戲的設備一迭代,就會讓數年以后的玩家很容易出戲。
就好像你現在看《星球大戰·新希望》(1977),那高科技死星上到處都是閃爍的紅白藍燈泡,這種一下子從賽博朋克跌落到蒸汽朋克的感覺,就分外酸爽。
但,這并不是開羅游戲選擇像素風的原因所在,畢竟經營農場或其他,沒有這些顧慮。
為何技術早已突破,還非要如此呢?
或許如傳說那般,微軟曾希望可以做出一款絕對不會死機,任何人都可以用的操作系統,這個系統的代號就是開羅。
所以,給公司起名時,用了這個永不死機的寓意,而像素風小游戲的死機概率,也同時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