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沈庹
當湊湊都變成了拖累,呷哺呷哺的業績,必然不會好看。
3月8日晚間,呷哺呷哺發布2023年業績預告,預計虧損1.8億元-2億元,連續3年虧損,累計虧掉了8億元以上。
它曾是力壓海底撈的“火鍋第一股”。在宏大的“千百十計劃”之下,公司擴張不成反而深陷泥潭,在水逆周期中掙扎了六七年之久。
幾大高管系數離開后,創始人賀光啟回歸一線,開始了全方位的業務優化。如今,全國火鍋店已超50萬家,這片5000億元的紅海之中,呷哺呷哺的空間在哪里?
繼續虧損
2023年,消費復蘇之年,餐飲市場整體呈現出回溫的趨勢,各大餐飲龍頭上市公司都取得了亮眼的業績。
海底撈(06862.HK),經過大刀闊斧的門店調整,以及演唱會“拉客”、門店套餐、夜市擺攤,再配合“科目三”社會化營銷等組合拳,業績迅速提升。2023年,預計公司收入超過414億元,提升超33.3%;凈利潤從上年的16.4億元,增至不低于44億元。
九毛九(09922.HK),預計去年收入同比增長49.4%至59.86億元,凈利潤不少于4.5億元,比2022年增加了8倍不止。
味千拉面(00538.HK)也于2023年走出泥潭,預計全年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1.6億元-2.2億元。
A股幾家主流餐飲上市公司,情況也差不多,廣州酒家(603043.SH)的餐飲業務、同慶樓(605108.SH)等,均以大幅增長、盈利豐厚為主基調。
在行業整體高唱凱歌的氛圍之下,老牌火鍋巨頭呷哺呷哺(00520.HK)顯得極為另類。3月8日晚間,公司披露2023年業績預告,收入約為59億元,同比增長25%,凈虧損1.8億元-2億元。
公司表示虧損主要來自于關店減值,以及旗下高端品牌湊湊在消費降級趨勢沖擊下的業務虧損。
這,已經是呷哺呷哺連續第三年虧損了。2021年-2022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93億元和-3.53億元,最近3年合計虧損超過8億元。
賀光啟高開低走
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啟,出生于中國臺灣桃園縣的一個珠寶世家,1993年到大陸經營家族生意。1998年,珠寶生意遇冷,他從中國臺灣運來電磁爐,在北京西單明珠大廈開出第一家呷哺呷哺。
這種臺式的一人一鍋,在中國臺灣街頭盛行,但復刻到北京后,并沒有受到熱捧,最慘的時候,一天只賣出3鍋。直到打出消費30元送30元首飾的廣告,生意才開始有所好轉。
2003年后,分餐制受到消費者青睞,吧臺小火鍋才逐漸被市場接納。呷哺呷哺拿到英聯投資5000萬元美元融資后,走上了快車道。
2014年,公司登陸港交所,成為火鍋第一股。后來,海底撈完成了模式的探索,快速復制,規模反超了呷哺呷哺。
由于標準化程度高、 管理體系成熟、 群眾基礎廣泛,火鍋快速成長為餐飲市場最大的細分品類。
為了搶占市場先機,對抗海底撈的強勢布局,呷哺呷哺借助上市公司的優勢地位,在2016年拋出“千百十計劃”(即2020年實現千家門店,營收100億元,凈利潤10億元)。
也是從那時起,賀光啟開始慢慢淡出業務一線,將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
然而,一輪門店的狂飆突進后,公司的經營效率出現顯著下滑。2017至2019年,呷哺呷哺門店從759家增至1124家;客單價從48.4元增至55.8元;翻座率卻從3.3次/天下滑至2.6次/天。同期,公司營業收入從36.64億元增至60.30億元,歸母凈利潤卻從4.20億元降至2.88億元。
之后便是特殊3年,餐飲業首當其沖。呷哺呷哺從2021年開始陷入虧損,徹底跌入谷底。
艱難復蘇中
賀光啟終于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決定重回一線,并快速做出人事調整。
2021年4月,副品牌湊湊CEO張振緯離職;5月,公司公告稱,由于子品牌in xiabuxiabu的表現未達預期,行政總裁趙怡被解職。
隨后,公司創始人、實際控制人、唯一執行董事賀光啟,接任行政總裁職務。呷哺呷哺開始摸著海底撈過河,開啟全方位的業務提升。
首先,調整定位,回歸“大眾消費”。呷哺呷哺主打高性價比,客單價50-60元,成為當下最親民的主流火鍋品牌。
門店大開大關。2021年,關閉呷哺門店229家、新開52家,湊湊門店新開43家;2022年,公司呷哺門店關閉81家、新開41家,湊湊門店關閉3家、新開44家;到2023年上半年,門店數量才恢復正增長,達到1094家。
調整過程中,公司重點向華東和華南市場傾斜,并且向二三線城市下沉。
為提升門店經營效率,公司推出下午茶和宵夜,還學起了海底撈,搞學生打折活動。在門店之外,加注火鍋外賣和調料業務,也與海底撈的路徑驚人相似。
就業務優化而言,呷哺呷哺能做的幾乎都做了,運營效率也有所恢復,但仍遠不及2019年的水平,離巔峰期更是有著天壤之差。
2023年上半年,公司旗下呷哺餐廳,人均消費從上年同期的63.1元下降至58.4元,翻臺率從1.9提升至2.4;湊湊餐廳人均消費從141.1元下降至133.4元,翻臺率從1.9提升至2.1。
這可能也不能全怪賀光啟。畢竟,時代不同了。當年,火鍋市場正藍海,呷哺憑借臺式火鍋一招鮮崛起。如今,海底撈拼服務,巴奴主打供應鏈,撈王、七欣天差異化競爭,還有些新崛起的火鍋品類和品牌,時時刻刻攪動火鍋江湖。
另外,鍋圈異軍突起,凍品市場三巨頭海欣、安井、惠發,齊齊發力在家吃火鍋的場景,也對火鍋店會形成一定的沖擊。
呷哺呷哺明顯感受到了壓力。2022年9月,布局以“歡樂燒肉”為主題的全新品牌“趁燒”,在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地零星開出幾家門店。然而,就在幾天前,趁燒多家門店被曝關門。
作為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啟如何帶領這家老牌餐飲巨頭重回輝煌?需要的不只是經驗,更考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