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來咖智庫 追辛
編輯|G3007
從2月底到3月,密集公布的各大公司年報,成為去年來“百模大戰”的首次交卷時刻。
日前,百度發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四季度及全年百度的營收分別為350億元和1346億元,同比增長6%、9%,其中四季度歸屬百度的凈利潤(Non-GAAP)77.55億元,同比大漲44%。而在業務表現上,四季度百度核心收入達275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網絡營銷營收為192億元,同比增長6%;非網絡營銷營收為83億元,同比增長9%。
對于此次財報的表現,百度官方稱是超預期,并且強調“AI成增長新動能”。因為過去一年,百度在迭代文心大模型與文心一言、重構產品和服務、以及商業化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確實,資本市場也更為關注AI大模型對百度業務的拉動以及現實的商業回報。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上,各大分析師所提的10個問題都與人工智能有關,比如人工智能的整體營收占比、人工智能的相關投資和投入成本、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組合及與同行比較、AI產品研發進度以及對業務帶來的益處、文心一言的企業使用情況以及Sora對其的影響、人工智能芯片問題的解決等等,其中又以人工智能對百度2024年業務增長前景和營收貢獻所提最多。
但從百度管理層的回答來看,又透露出對AI復雜的心態,既要端著畫餅,又想藏著憋大招,同時還對營收增量充滿著渴望。一方面數次強調百度擁有中國最強大的基礎模型,“文心一言”的發展仍處在早期階段,同時又缺乏對未來詳細的計劃或具體目標。另一方面又期待人工智能帶來更多的收益,在電話上甚至三次提及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基礎模型業務將帶來數十億元的增量收入。這種既要又要還要的信息,說白了,就是讓資本市場要相信百度的實力和前景,但是要有耐心。
于百度來說,在人工智能技術和商業化發展這個核心命題上,百度仍然沒有找到清晰的方向,也缺乏前瞻性的布局和思考,只能表現出跟隨者而非引領者、破局者。
于外界來看,百度下重注投入AI,也想做出不一樣,但卻又不知怎么做,以及未來能做成什么。這種不確定性的心理,也直接反映到資本市場。自2月28日發布財報后,百度股價連續下跌,截至3月6日美股收盤,百度的股價已經跌破100至99.38美元,創下今年以來的新低。
01 成色不足的財報,難以突破的業務
百度發布的這份最新財報,無論是對比自身,或是從行業來看,在成色上都略有不足,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在整體營收方面,2018年,百度全年營收突破千億元達到1023億元,2023年營收1346億元,5年增長31.6%。這樣的規模和增速,已經大大落后于騰訊、阿里。
同樣是一年營收千億的目標,騰訊和阿里分別于2015年、2016財年首次達成,此后在2019年三季度、四季度,阿里、騰訊又先后邁過季度營收破千億的大關。去年前三季,騰訊整體營收已經達到了4538億元,而阿里近五季的單季營收也都超過了2000億元。
也就是說,當下百度一年營收,僅僅相當于甚至不及阿里、騰訊的單季營收,這也是外界認為百度掉出“BAT”梯隊的重要表現之一。
而在利潤表現上,四季度百度經營利潤為54億元,同比增長17%,但是環比下降了14%。其中歸屬于百度的凈利潤為26億元,同比下降48%,環比下降62%。
另外從具體業務上,在平臺用戶增量不大的情況下,百度的廣告增長也陷入了瓶頸期,這里從縱橫兩個方向來分析。比如在縱向上,2023年百度四季度廣告營收192億,同比增長8%,在規模上剛剛回到2021年的水平,總體增長不多。橫向對比來看,同比8%的增幅放在行業內,不僅遠低于頭部大廠的水平,甚至比行業平均9.8%的季度增幅還低。根據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公布的最新財報,去年第四季度的廣告收入為655億美元,同比增長11%。
為了尋求更多的業務增量,百度一方面基于大模型,去給廣告業務創造更多的商業化空間,但目前這部分收入占比還比較小;另一方面是拓展新業務,比如短視頻、直播電商、云服務、自動駕駛甚至造車等,最近又開始去做短劇,但實際能夠產生利潤或許只有搜索廣告業務和云服務業務。也就是說,兜兜轉轉這么多年,百度的營收還是依靠原有的搜索業務,新業務沒有大的起色,導致營收規模增長緩慢,難以突破瓶頸。
02 AI的布局,營收的野望
對于外界更為關注的百度AI對業務的貢獻及商業化能力,此次財報以及電話會上都進行了部分的披露和說明,可以管窺百度AI商業化的表現和布局。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組合方面,百度擁有全中國最強大、最優秀的人工智能模型訓練、推理基礎設施,能幫助用戶實現高效構建、運行模型,并且幫助用戶一同實現模型構建與應用程序開發。除此之外,百度還擁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原生解決方案,如GBI,即生成式商業智能。這些應用程序的使用能夠幫助企業大幅提升生產力與生產效率。
目前,包括百度文庫、貼吧、搜索等百度系的應用,都已經實現了大模型化了。外部合作方面,百度飛漿已經凝聚了1070萬開發者,服務23.5萬家企事業單位,國內合作企業陣營在逐漸壯大。
百度在財報電話會上透露,去年四季度,百度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基礎模型相關業務總收入(包括內部與外部收入)已達到6.56億元。2024年該業務有望達到數十億元的增量收入,生成式人工智能與AI云業務將占到總收入的4.8%。
透過此次財報,我們能看出百度在AI商業化布局上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廣告領域。目前百度AI能力應用較多的是廣告業務,過去一年百度陸續推出百度新搜索、百度新文庫、文心一言App等AI原生應用,以及輕舸、品牌智能體等AI營銷工具。
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廣告的eCPM(有效的千次展示成本),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引入,我們能提升廣告的精準匹配度,實現更有針對性的、更相關的廣告投放。
從去年以來大模型應用的進展來看,在AI大模型的商業化路徑選擇上,廣告營銷行業是全球各大廠商優先考慮的,比如Meta、谷歌以及騰訊等在AI方面的商業化策略,就一直重點關注與傳統廣告業務的深度融合,所以百度的文心一言與廣告相結合,也成了覆蓋B端和C端市場的最優商業路徑。
據虎嗅報道,文心一言已經對廣告主發布了報價,售賣形式仍包括傳統的App廣告,具體到廣告如何與AI進行深度綁定,目前仍在探討中。
其二是智能云領域。百度方面稱,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對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大語言模型感興趣,希望借助它們來開發新的應用程序、實現新功能,而百度為企業的產品、解決方案提供的技術支持,會是外部收入的主要來源。與此同時,外部用戶收入中推理模型收入顯著增加,雖然占比很小,但從長遠來看,這部分收入將逐漸演變為重要、可持續的主要收入驅動力。
除了一系列生成式人工智能機遇,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基礎模型還為傳統云業務帶來了新機遇。首先,在互聯網與教育領域,以CPU為核心的云產品已經得到了用戶的高度認可;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基礎模型還能為用戶提供更多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促進傳統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上述兩項因素,都可幫助百度實現了智能云業務的收入增長。
百度方面表示,對今年人工智能云業務的盈利能力非常有信心,其中企業云方面將持續提升傳統云業務的毛利率,通過動態調整業務定價,以實現市場的快速覆蓋、提高產品對于更多企業用戶的滲透率。而且從長遠來看,相比傳統云業務,人工智能云業務的利潤率也會更高。
招銀國際稱,人工智能云業務的增加,有助于恢復百度智能云在2024年的收入增長。該行預測百度智能云收入在2024年同比增長12%。
其三是自動駕駛領域。自動駕駛是百度AI比較成熟的業務,商業化能力也穩步增長。截至2024年1月2日,蘿卜快跑總服務量超500萬單;四季度內,蘿卜快跑服務單數同比增長49%至83.9萬單,在武漢地區全無人駕駛訂單比例達到45%。
李彥宏提到,對于視覺基礎模型來說,一個巨大潛在應用市場便是自動駕駛。而百度也一直都在不斷訓練視頻生成模型,以便應用于自動駕駛技術。此外,百度也在不斷學習物品探測、歸類、檢測,以便更好地認識、理解現實世界及其規律,以幫助其將捕捉的道路圖像、視頻轉化為駕駛任務,從而實現更加智能、安全、適應強的自動駕駛技術。
03 跟隨者還是引領者?百度期待破局
過去的一年,百度在AI大模型技術、產品和商業化方面的搶先,讓外界看到了百度的攻勢,正如其官方所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重構百度旗下的所有2C產品。但是另一方面,百度的這波攻勢更多的是被認為是跟隨大流,而非扮演著開路先鋒的引領者和破局者,因為其既沒有“重量級”的顛覆性產品出現,也沒有展現出前瞻性的布局方向,這或許是資本市場選擇用腳投票的原因之一。
在財報電話會上,當分析師問到百度是否會推出類似Sora的多模態人工智能服務,以及人工智能商店、人工智能服務代理等業務時,百度選擇了主動回避,以模糊籠統的方式去談“文心一言”的迭代和改進,而迭代的方向可以是多模態、代理、提升可靠性等等,并強調希望“文心一言”能為用戶帶來真正的使用價值,而非想爭個什么名聲。
還有在產品體驗和口碑上,在國內大語言模型的同類產品中,一直標榜國內領先的文心一言,并沒有排到第一。在蘋果App Store的效率類軟件排行中,目前大語言模型類的對話App中,排名第一的是豆包,第二是文心一言,第三是天工,其后分別是訊飛火星、通義千問。
一位經常使用AI對話和寫作的用戶就提到,相比于豆包的AI圖片生成、AI漫畫生成、全能寫作助手、英語學習助手等多個擴展功能,文心一言的功能單一、鏈路比較長,而且在生成表達上,豆包更為智能和人性化,而文心一言則比較生硬和機械,生成的文字內容看起來更像是百度百科,在使用體驗以及效果上并不如意,再加上推廣力度不及豆包,所以在排名上比較落后。
此次財報電話會上,百度方面也一直強調,“文心一言”的發展仍處在早期階段。“我們會不斷學習用戶反饋,持續測試、迭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按照以往經驗,為下一輪升級做好充分準備。相信‘文心一言’能夠與傳統檢索模式互為補充,二者能夠幫助百度提高用戶留存率、參與度以及使用時長。”
與此同時,百度還面臨一個國內所有AI公司都避不開的問題,GPU緊缺。財報顯示,2023年Q4百度的研發費用為63億元,同比增加11%,主要由于支持生成式AI研發投入的服務器的折舊開支及服務器機架費增加。
“我們的AI芯片儲備能夠支撐我們在未來或幾年內繼續提高收益。”李彥宏認為,目前模型推理并不需要過于高端的GPU芯片。百度的儲備和市場上現有的芯片足以為用戶提供AI原生應用的動力。
百度的核心戰略,在于應用強大的模型來解決現實世界問題,未來也將繼續對生成式AI和基礎模型進行投資、投入。對于這種擴大投資的影響,百度方面也表示,公司2023年的資本支出同比增長了38%,但公司運營利潤(以非通用會計準則計算)仍實現了同比2%的增長。展望未來,將持續對人工智能領域進行投資與探索,但這些投資預計不會對公司的利潤帶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