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界面工業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油)在南海獲得億噸級新發現。
3月8日,界面新聞從中海油獲悉,該公司在南海珠江口盆地發現中國首個深水深層大油田——開平南油田,探明油氣地質儲量1.02億噸油當量。
在海洋油氣勘探領域,一般把水深超過300米的水域稱為深水,把井深超過3500米的井定義為深層井。開平南油田位于南海東部海域開平凹陷,平均水深超過500米,最大井深4831米。
據中海油介紹,開平南油田的發現井鉆遇油氣層100.6米,測試平均日產油氣超過1000噸油當量,刷新了中國深水深層油氣測試產量記錄。
目前,中國海洋石油的采收率在15%-30%之間。如果按照15%計算,開平南油田的技術可采儲量約為1500萬噸,為中型油田;如果按照30%計算,技術可采數量約為3000萬噸,為大型油田。
2022年,自然資源部發布的《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準》顯示,石油技術可采儲量在250-2500萬立方米(約為200萬-2000萬噸)區間時,為中型油田;大于2500萬立方米(約為2000萬噸)為大型油田,小于250萬立方米(約為200萬噸)為小型油田。
中海油表示,開平南油田是全球核雜巖型凹陷最大的商業發現,展現了南海深水勘探的廣闊前景。核雜巖體通常包括由硅酸鹽礦物、硫化物、氧化物等構成的核心,周圍包裹著其他類型的巖石。
開平凹陷地質條件復雜,斷裂縱橫交錯,勘探難度大,對于勘探理論認知和鉆井技術體系都提出了較高要求。
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總地質師劉軍稱,中海油在新的地震資料基礎上,深化烴源巖分布和油氣成藏規律的認識,明確油氣富集區,重新評價資源量。
去年以來,中海油在開平南地區密集部署探井,其中四口探井測試獲得高產工業油流,證實了開平凹陷烴源潛力,由此發現了開平南億噸級油田。
在鉆井技術方面,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技術中心總經理張偉國表示,該公司通過應用海上鉆井提速提效技術體系,推動設備改造升級20多項,進一步發展了中國海上深水深層鉆完井技術。去年,該公司在開平凹陷鉆探了12口井,平均井深超過4000米。
此外,由于深海低溫導致原油很難從井筒舉升到地面,中海油勘探作業團隊自主研發了適合深層油氣田的“虎鯨”熱舉高效排液技術,突破了深水深層高凝油排液的技術瓶頸,為開平南油田的儲量評價和開發生產提供了技術保障。
相比于淺層和中淺層傳統勘探領域,中國深水深層領域的勘探程度很低,是未來油氣儲量和產量增長的重要接替區。
近年來,中國在深水深層油氣領域有多個發現。
去年3月1日,中海油發布消息稱,在渤海發現渤中26-6億噸級深層油田;今年2月,該公司再次發布消息稱,渤中26-6油田新增油氣探明儲量超4000萬立方米(約為3200萬噸),推動該油田累計探明儲量突破2億立方米(約合1.6億噸),成為全球最大的變質巖油田。
2022年10月,中海油宣布在海南東南部海域瓊東南盆地,發現國內首個深水深層大氣田——寶島21-1,探明地質儲量超500億立方米(約為400億噸),實現了松南-寶島凹陷半個多世紀來的最大突破。
海洋油氣已經成為中國油氣增產的主力。去年,國內海洋原油產量突破6200萬噸,連續四年占全國石油增產量的60%以上。
中海油下屬的渤南、陸豐、流花、恩平等油氣田群是海上油氣產量的主要增長點。除了渤海3000萬噸級原油生產基地之外,南海東部也建成了2000萬噸級的大型油氣生產基地。
中國海油(600938.SH)年報顯示,2022年,該公司凈證實石油液體儲量約為3.2億噸,凈證實天然氣儲量約為2200億立方米;儲量壽命為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