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財道 秦楠
在Sora概念熱炒中,一家熟悉的公司又浮出水面,它就是湯姆貓(300459.SZ)。
公司在回復投資人問題時,對此并未回避。
市場上說湯姆貓喜歡蹭熱點,冤不冤呢?去年也是春節前后,ChatGPT概念進入炒作高潮,湯姆貓也有類似表述。
(來源:媒體報道)
所謂“蹭熱點”,就是熱點過后,業績沒有實質改善,一切水落石出。當然,如果比之前還要差很多,那就只能用“一地雞毛”來形容了。
那么一年下來,湯姆貓經營情況如何呢?根據公司預告,湯姆貓2023年凈利潤虧損6到9億元。
要知道,湯姆貓2022年凈利潤還有4億多元。有了ChatGPT的加持,就算業績不能暴漲,一頓操作猛如虎,又忙活了一年,也不至于巨虧吧?
結果,它就真虧給投資人看,這不是蹭熱點,是什么?
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這只“貓”為什么變臉這么快?
商譽高懸
湯姆貓全稱是浙江金科湯姆貓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主營移動互聯網文化產業業務。湯姆貓是公司旗下標志性的IP名稱。
對于2023年的業績虧損,湯姆貓表示,2023年全球廣告需求不足,海外地緣政治事件和谷歌廣告競價機制的改變,對廣告單價產生了影響,導致公司的收入和利潤有所下滑。
同時,公司還計劃計提資產減值約8億到10億元,計提來源主要是公司此前并購產生的商譽。
湯姆貓早期主要從事氧系漂白助劑SPC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屬于洗滌行業。2016年,湯姆貓公司耗資29億收購杭州哲信,同時產生約23億元商譽;2017年,湯姆貓又斥資10億美元收購Outfit7,由此產生商譽約36億。
這些商譽也為后來的減值埋下“地雷”。早在2019年,湯姆貓就對商譽進行了減值,并直接導致當年虧損28億多元。
但即使這樣,賬面仍有36億商譽,所以不得不在2023年又一次資產減值。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2023年減值10億之后,湯姆貓還將剩下26億的商譽,按照現在的減值幅度,起碼還要減值2-3次。
也就是說,足可以影響2、3年的凈利潤。當然,湯姆貓準備分幾次減值,還是未知數。
其實,利潤驟降不僅是因為商譽問題,營收下滑從更多層面體現出公司當下的困境。
從湯姆貓近5年的營收來看,僅有2021年營收為增長狀態,其余都處于下滑趨勢。營收從2018年的27億下降到2022年的16億多,基本已下降40%以上。
(來源:ifind)
當然,湯姆貓還有另外的解釋,它自稱:“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
但是,從研發投入來看,2023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為1.22億,占營收約為12%。2022年研發投入約為1.83億,占營收的比重也同樣為12%。
熱點捕手
盡管業績堪憂,但湯姆貓的股價也曾迎來高光時刻。
最近的一次就是2023年的ChatGPT概念炒作。
說到這個特征,不得不多說幾句去年此時的湯姆貓。2023年2月14日,湯姆貓稱,公司團隊已嘗試應用ChatGPT模型進行AI交互產品開發的初步測試。有望將“會說話的湯姆貓”在未來迭代為“會聊天的湯姆貓”。
2月24日,深交所就給湯姆貓下發了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存在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情形,并補充披露未來6個月內相關人員是否存在減持計劃。
那么,湯姆貓為了ChatGPT到底投入多少資金呢?
年報顯示,湯姆貓在人工智能領域投入的資金也就300萬。但就因為搭上了這次人工智能的順風車,湯姆貓股價從3塊左右迅速漲到9元以上。
(來源:新浪財經)
湯姆貓股價在去年4月下旬高位震蕩,隨后見頂大幅回落,套牢大批投資人。我們曾及時提醒投資人注意風險(詳見2023年4月10日《天下財道》刊發的文章《連收關注函又換審計機構,湯姆貓蹭ChatGPT熱點還能火多久?》)。
實際上,在Sora大模型爆火之前,2023年下半年市場最火爆的莫過于華為概念股。
湯姆貓當然也沒有缺席。在2023年11月2日的分析師會議上,湯姆貓表示,海外市場已經和華為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旗下“會說話的湯姆家族”已經在華為應用商店中上線。
但股民這次看上去有點“吃一塹長一智”了。
(來源:東方財富股吧)
玩這種蹭熱點的事情,湯姆貓是有歷史的,而且還被監管層關注過。早在2021年9月8日,湯姆貓就因為關于元宇宙概念的回答不客觀而收到過警示函。
(來源:公司公告)
另據天眼查顯示,湯姆貓自身風險和周邊風險都有幾百條之多,主要表現為股權質押和對外擔保。
截至2023年9月底,湯姆貓第一大股東朱志剛、第二大股東王健分別質押了所持股份的近97%和98%以上。
(來源:同花順)
爭相減持
如果說股價的概念炒作幕后推手是誰,尚有待于監管層去查證,那么湯姆貓大股東持續不斷的減持動作,卻是真實的公司自身所為。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至今,湯姆貓前10大股東共計有10次減持,合計減持超過5億股,占總股本近15%。
參與減持的主要股東包括湯姆貓實控人朱志剛、曾經的第一大股東紹興上虞朱雀、曾任公司董事長的王健。
自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20日,朱志剛及其所控制企業金科控股累計減持湯姆貓約2億股,累計套現5億多元。
截至2022年底,紹興上虞朱雀還是湯姆貓的第一大股東,持有約3.5億股,占比接近10%。
2022年12月,紹興上虞朱雀表示將在禁售期后擬繼續減持公司不超過2.11億股,占總股本的6%。
到了2023年9月,紹興上虞朱雀已經退出10大股東行列,其最后出現在名單中還是在2023年6月底,當時持有不到868萬股。
但是,跟湯姆貓前董事長王健比起來,后者的減持顯得更加迫不及待。
2019年,王健當選湯姆貓董事長,并在該年減持禁售期結束后大規模減持累計超過7000萬股,套現金額超過2億元。
2020年,王健繼續減持套現。但其減持套現的主要時間都集中在上市公司定期報告披露窗口期。
2023年初,王健因違規減持受到立案調查,并辭去董事長職務。證監會最終決定,對王健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從事與該內幕相關的證券交易處以300萬元罰款。
綜合來看,湯姆貓一方面在市場的熱點概念中頻頻出鏡,一方面高管和大股東接連減持,同時還積累了高額的商譽。當然,湯姆貓這個IP依然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
有市場觀察人士對《天下財道》表示,湯姆貓確實因為一些熱點事件受到了不少關注,包括也曾引起監管部門的問詢,這些都是值得深入了解和理性分析的話題。作為投資者,應該更加關注公司的基本面和長期價值,而不是被短期的概念炒作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