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氪新消費 寶璐
香醋擺不壞,肴肉不當菜。醋能作為鎮江三怪之首,皆源于鎮江人愛吃醋,幾乎到了無醋不歡的地步,舉全城之力將鎮江抬上了“中國醋都”的位置。
聽起來有些反直覺,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山西老陳醋尚且沒能以“醋都”之名自居,僅有180年歷史的鎮江香醋卻越過山西摘得桂冠。
早在2020年10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就把“中國醋都”的稱號頒給了江蘇鎮江,第一,也是唯一。
醋都鎮江,從此便蓋上了官方認證的印章,每年往全國人民的餐桌送上至少50萬噸的香醋。
01、中國醋都
《中國醫藥大典》記載:“醋產浙江杭紹為最佳,實則以江蘇鎮江為最"
濱江臨河的鎮江,在貿易上有天然的地理優勢,萬里長江與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是為漕運咽喉,自古繁華。尤其是在以水路船舶作為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時代里,鎮江的貿易優勢遠超山地,是故其歷來便為兵家必爭之地、商賈青睞之市。
加之其盛產糯米,為釀制鎮江香醋提供了極為有利的資源條件,且鎮江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十分適宜微生物的生長,為酵母增殖提供營養,而后與醇類化合,在發酵過程中,糯米中的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構成鎮江香醋的特有鮮味和香氣成份。是其與以高粱為主原料所釀制的山西老陳醋的區別所在,與之相比,鎮江香醋的最大特點在于微甜。尤其沾以江南的肉餡小吃食用的時候,微甜更能體現出小吃的鮮美。
鎮江香醋的發展史,可以說是和恒順醋業深度綁定的,恒順醋業的前身企業不僅奠定了鎮江香醋的產業基礎,也推動了其工業化發展的道路。
1840年,江蘇丹徒西彪村人朱兆懷在鎮江西門外開設了朱恒順糟坊,從此開啟了鎮江第一家知名醋坊的生意,乃至于后來影響到整個鎮江在產業選擇上“投身醋壇子”。
1915年是,恒順醋坊在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相當于百年前的世博會,開創了世界歷史上博覽會歷時最長、參加人數最多的先河)中以其產品獲得了金牌獎章,此舉之后恒順醋坊一舉成名,生意便進入了鼎盛時期,年產110噸醋,是當時鎮江穩坐醬醋調味行業頭把交椅的大企業。
新中國成立后,恒順醬醋廠率先完成了公私合營改造的轉型,成為了彼時鎮江第一個公私合營企業,1966年又成為全民所有制企業,足見舊時排場之大。
改造之后的恒順醬醋廠成為了鎮江解決就業重要流向地,由當時商業部撥款的2000噸香醋生產大樓項目破土動工,1981年11月投入使用后,恒順食醋產量突破3000噸。1989年,恒順再次從意大利引進了行業內第一條全自動灌裝線,研究后隨之誕生了中國食醋行業第一臺翻醅機,香醋的手工灌裝歷史宣告結束,進入了自動化工業時代。
加之內部擴產和外部整合,九十年代起,鎮江香醋的產量已經躍居全國行業之首。
目前的鎮江市,共有香醋企業43家,其中共有規上企業14家,年產食醋產量50多萬噸,占全國總量10%以上,是全國食醋品類最豐富,產品種類覆蓋高、中、低檔食醋300多個品種,也是出口量最大的城市,坐擁全國最大的食醋原料生產加工基地以及一批全國知名食醋配套企業。鎮江的香醋遠銷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全國食醋出口總量的60%以上,形成了以食醋研發、生產、標準制定、國內外產業銷售等完備的產業鏈,主營業務年均收入在35億元以上。擁有著恒順、丹玉、恒康、恒大、金山寺等十多個自主品牌,共用鎮江香醋的地理產品標志。
而“鎮江香醋”的品牌價值同樣高達458.92億元,位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第二,其地位僅次于“茅臺”。
02、百年鎮江因何贏過千年山西?
“中國醋都”榮譽的背后,是鎮江香醋從業者們對地理標志價值的遠見卓識,與鎮江政府的當機立斷。
山西的食醋歷史雖長,但品牌意識卻沒有鎮江強。
其實早在1410年開始,山西古城并州的醋坊「一元慶」,就被朝廷收編,改名「益源慶」,便是后來山西老陳醋知名品牌「寧化府」的前身。不過,雖然擁有長達400年的歷史在先,但「寧化府」真正回歸現代醋業的時間點,卻是在2004年。1995年,繼承了「益源慶」字號的益源慶醋業準備注冊「寧化府」商標時,發現商標早已被人搶注,對方開出80萬的天價售賣,彼時的益源慶醋業并未與之談妥,便將商標一事拖延了將近十年。
而與此同時的鎮江,明顯在商標意識上更有頭腦。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自打上世紀90年代開始,鎮江香醋產量躍居全國之首且聲名大噪時,假冒的鎮江香醋也開始在全國各地冒頭,在物流極為不便的年代,鎮江首曾經被仿冒貨鬧得苦不堪言,口碑受損。但在積極打假的同時,鎮江人的商標意識開始覺醒
1989年,恒順集團委托鎮江市商標事務所進行恒順商標注冊,1999年12月份,恒順商標(醋)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鎮江唯一一件中國馳名商標,亦作為主打品牌名,沿用迄今。
而直到2004年,益源慶醋業才想起來以“商標三年未使用可申請注銷”的機會拿回了「寧化府」的商標所有權,并正式回歸老陳醋釀造業。對比之下,此時的恒順,已經上市三年了。
可以說,在品牌打造的第一步,山西就落后了一大截,而鎮江無論是從其品牌亦或體量上來說,優勢都更為明顯。
雖為后起之秀,恒順醋業卻是我國規模最大、國內市場占有率最高的食醋生產企業,作為“A股唯一醋業上市公司”,連續25年蟬聯國內食醋銷售收入第一的位置。
甚至鎮江的企業都已經上市23年了,山西至今還沒有走出一家上市醋企業。紫林醋業曾被視為有望成為「山西老陳醋第一股」的黑馬, 然而自2016年開始,紫林四次提交招股書欲敲鐘IPO,卻全都無疾而終。
其次,鎮江政府在當地醋業發展中的方向決策中,同樣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早期的鎮江醋業,其實競爭格局也與山西十分類似,同行企業都為了搶生意而產生了嚴重的惡性競爭。
是由鎮江政府及時介入,一邊整治、一邊撮合相關企業進行合并重組。例如恒順便是與當時鎮江第二大醋廠恒豐、老牌企業恒大重組而成,大頭企業的合并使得鎮江醋業市場基本實現了格局穩定。
反觀山西,沒有一家醋企能和鎮江恒順的規模相提并論,“小作坊”的占比更高,而山西政府的下場不如鎮江政府來得早,便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山西陳醋行業魚龍混雜的局面,中小企業互相內卷,嚴重分化了整個山西老陳醋的市場。
相比之下,如今的鎮江,僅以恒順一家企業的醋制品年產量,便已相當于水塔、紫林、東湖、寧化府四家山西老陳醋品牌的年產量之和。
03、巨頭爭霸,鎮江醋的掣肘所在
鎮江的龍頭企業恒順醋業,可以作為鎮江醋的代表。
目前的食醋行業,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地域化特征,由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永春老醋四大醋類割據一方。
從區域來看,恒順醋業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華東地區,占全國營收的比重超過一半。雖然鎮江香醋可以很好地守住自己在當地的市場份額,但全國化擴張同樣也困難重重。
尤其是食醋行業已經成了全國性調味業巨頭們的多元化戰場。
以調味業第一體量的海天味業為例。海天味業在前幾年業績觸頂之后,便開始了多元化轉型的戰略,以求尋找新的增長點。當前,海天除了擁有,醬油、蠔油和調味醬三大支柱產品之外,在醋領域也已經頗有建樹。
2017年,海天味業收購鎮江丹和醋業,正式進軍食醋行業。短短兩年之后,海天味業在全國醋業市場份額已經升至第五,風頭暫時蓋過了鎮江香醋。2022年,海天味業的食醋銷量超過了20萬噸,同期恒順醋業的食用醋銷量為20.67萬噸,在不相上下的銷量情況下,海天味業的醋產品價格甚至還要更低。
海天味業作為醬油行業龍頭,在其巔峰時期的2021年,市值有約5788億元,即使至今,亦有2267億元市值,相比之下恒順醋業的市值僅為91億元,與海天相差20多倍。
在海天味業、金龍魚此等開啟多元化轉型的全國性的巨頭面前,作為地方強勢品牌的鎮江香醋,依然是小巫見大巫。尤其是渠道能力、產品成本等無法與其爭鋒,將難以避免地受到擠壓。
例如從兩家企業所公開的財報數據中的管理費用率來看,恒順與海天還存在很大差距,2018-2020年海天的管理費用率維持在1.5%左右,而恒順的管理費用率是海天的四倍。
對于調味品企業來說,渠道能力對其拓展市場、建立行業壁壘至關重要。根據其財報公告,目前恒潤調味品的銷售渠道覆蓋傳統、現代和特別通道,餐飲渠道的能力暫不得知。但可以得知的是,恒順的渠道以家庭零售為主,餐飲渠道占比較為短板。而與餐飲渠道的成本相比,以KA賣場為主的零售渠道所需要的銷售費用更高,此外,餐飲渠道的客戶粘性也更強,畢竟餐飲相比家庭需要保持標準化,不會隨意更改使用品牌。
企業間的壁壘,便在于渠道建設是否完善,很明顯全國性的巨頭企業在渠道上擁有著更大的優勢。據浙商證券數據,海天味業的餐飲渠道占比超60%,滲透力是他者望塵莫及的。
因此,代表著鎮江香醋的恒順醋業,其跨界轉型、全國化的進程總是屢屢受挫。
從股價來看,恒順醋業截至3月5日收盤時,報收8.19元/股,總市值為91億。同2020年8月的最高點27.21元/股相比,如今的恒順醋業股價已經跌去了70%。
鎮江香醋曾通過地理標志的成功運作,完成了從一個地方調味品到聞名全國,再到享譽世界的華麗轉身,而如今這個“中國醋都”在面對其他巨頭多元化轉型的戰爭中,看起來還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1.股權激勵與收購經銷商并舉 恒順醋業全國化擴張仍存困難|浪頭飲食
2.山西百家醋企,竟然比不過鎮江一個恒順?(紫林、水塔、東湖)|十萬個品牌故事
3.從小作坊到大醋企,恒順香醋到底有多少道工序?超出你想象|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以上圖片僅作參考,無指向性及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