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戴晶晶
兩會期間,可控核聚變被多次提及。
3月5日,國家發改委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到要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加快氫能等未來能源產業創新發展,持續推進核聚變等前沿技術研究開發。
當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兩會首場“部長通道” 上回應央企發展問題時強調,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2023年,中央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同比增加32.1%。
“到2025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的占比要達到35%,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變等方面要提前布局。”張玉卓表示。
3月6日,可控核聚變概念股走強。截至午間收盤,立航科技(603261.SH)維持漲停,融發核電(002366.SZ)、利柏特(605167.SH)、東方精工(002611.SZ)和海陸重工(002255.SZ)等股漲幅均在5%以上。
核聚變是指氘、氚等輕原子核結合成氦等較重原子核并放出巨大能量的過程。由于聚變原材料資源豐富,且無污染排放,因此可控核聚變被一直認為是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出路,視為人類“終極能源”。
隨著高溫超導等技術的進步,可控核聚變商業化成為可能 ??????,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重視。
在兩會召開前,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也在《人民政協報》 發文提到,要大力推進小型堆、四代堆等新一代核能技術研發,前瞻性布局受控核聚變。
2023年,中國國務院國資委啟動實施未來產業啟航行動,明確可控核聚變領域為未來能源的重要方向。由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組成的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也在年末成立,計劃加快推動未來能源可控核聚變產業取得實質性進展。
當地時間2月28日,美國眾議院通過《聚變能源法案》,允許核管制委員會頒布一個獨特的監管框架,為商業核聚變裝置頒發許可證,以簡化商業核聚變的實施。
去年12月初,美國氣候特使克里也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上表示,美國準備與其他國家政府合作研究和開發核聚變技術。
近期,中國在可控核聚變方面進展不斷。
據能量奇點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稱能量奇點)官微3月1日消息,近日,洪荒70高溫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總體安裝完成,標志著裝置建設工作全部結束。
洪荒70由能量奇點設計、研發和建設,總體安裝由中國核工業第五建設有限公司承建施工,是全球首臺全高溫超導托卡馬克裝置,也是全球首臺由商業公司研發建設的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
托克馬克被譽為“人造太陽”,是磁約束核聚變裝置的一種,中央是一個環形的真空室,外面纏繞著線圈,在通電時內部會產生巨大的螺旋形磁場,將其中的等離子體加熱到很高的溫度,以達到核聚變的目的。
中國目前已運行全球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裝置。去年4月12日21時,EAST裝置實現了高功率溫度下穩態長脈沖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403秒,創造了托卡馬克裝置穩態高約束模運行新的世界紀錄。
據央視新聞1月27日報道, EAST裝置正在開展新一輪物理實驗,在403秒高約束模運行的基礎上,朝著更長時間的高約束模發起挑戰。
在概念股方面,立航科技在1月5日在投資者平臺上回復稱,公司參與了核聚變激光點火裝置神光III主機裝置項目,是該項目片狀放大器組件的設計制造單位之一。
利柏特旗下的核電氣體分離裝置用于核電制氦,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輔助裝備之一;東方精工通過直接參股方式,投資了貴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后者承擔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磁體支撐、屏蔽包層等重要設備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