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市物語 彭斐
2023年,新勢力“江湖”格局加速重構,有人加速狂奔,有人艱難逆行,有人則直接出局。
前不久,理想已經向資本市場交出了“歷史最佳財務業績”,成為國內造車新勢力中第一個實現全年盈利的企業。接下來的壓力自然轉到了與其并稱為“蔚小理”的蔚來和小鵬的身上。
3月5日,蔚來發布2023年Q4及全年財報,全年營收556.2億元創新高,同比增長12.9%,但從利潤看,蔚來仍然持續虧損,凈虧損擴大到207.2億元;2023年蔚來全年毛利率為5.5%,相比2022年少了一半……
而在理想汽車宣布業績大漲的同時,蔚來汽車美股還遭遇評級和目標股價雙降。財報當日,蔚來汽車(NIO)美股盤前價為5.33美元,跌7.79%,但盤后又有所微漲。
面對種種危機,業內都在質疑,持續燒錢虧損的蔚來到底還能堅持多久?面向2024年,李斌仍表示樂觀,“2024年蔚來會進一步做渠道下沉,2023年下半年銷售團隊增加后,銷售能力價值會逐步體現。此外,蔚來換電站的網絡布局已基本形成,今年將從提高銷量的角度出發,部署阿爾卑斯和NIO品牌共用的換電站。2024年銷量有信心單月回到2萬臺。”
01 蔚來,還需努力
交付量的問題,就像一根芒刺扎在了蔚來的背上。
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間,“蔚小理”你追我趕,銷量相差并不大,年度交付第一名分別是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但在2023年,理想異軍突起,全年共交付37.6萬輛,營收達到1238.5億元,成為國內造車新勢力中第一個實現全年盈利的企業。而蔚來和小鵬累計交付量分別只有16萬輛和14萬輛。
2023年4月初,李斌戲稱,“要是接下來每個月銷量還是1萬輛左右,就得和秦力洪(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一起出去找工作了”。然而縱觀2023年銷量,蔚來除了7月銷量破2萬輛外,此后都停留在“蔚一萬”。
未完成2023年度銷量目標(25萬輛),便無法支撐蔚來龐大的體系。蔚來原計劃2023年第四季度能實現盈虧平衡,但目前仍將持續虧損。
同時,2023年蔚來全年毛利率為5.5%,而2022年全年為10.4%。蔚來曾在2023年Q3財報電話會上給出的指引是四季度實現15%的毛利率,但四季度實際汽車銷售業務的毛利率只有11.9%, 低于市場預期和公司指引。不過李斌稱,“NIO品牌全年毛利率目標會達到15%-18%,長遠看,我們對毛利率到20%有信心。”
一名業內人士稱,“李斌帶點理想主義的色彩,因此蔚來在業務布局上存在大量超前投資,前期反映在財務上勢必很難看,資金和研發時刻都在賽跑。”
相比理想和小鵬,蔚來的研發和營銷是最大的費用增長項。2023年,蔚來投入研發費用134.3億元,同比增長23.9%。銷售費用為128.84億元,同比增長4.2%。長期以來,李斌在很多場合都公開稱,“蔚來的虧損主要源自研發投入”,因此他更愿意將目前的虧損看做是一種投資和投入,或者說是“學費”。
目前,蔚來呈現的汽車業務包含四大板塊,分別是“整車、服務、數字化體驗和生活方式”。蔚來的理念一直是希望把產品和人綁定,以“對用戶好”為核心,這在早期確實虜獲了一大批忠實粉絲。但現階段,很多新用戶與品牌沒有過深的情感連接,考慮更多的是配置是否齊全、價格是否到位。
“人和車綁定的思路是對的,但一旦用戶基數擴大,整個運營成本就很難降下來。”該人士稱。
從資金儲備角度而言,蔚來賬面似乎仍有不少“彈藥”。截至2023年12月31日,蔚來現金儲備為573億元,較上季度大幅增加121億元。這要得益于2023年阿布扎比主權基金對蔚來超200億元的投資。業內人士稱,“該筆資金可以支撐其未來2年的發展需求,這也是決定造車新勢力生死存亡的重要窗口期。”
02 放下長期主義,降本提效求生存
“長期主義不是不做好短期執行的借口,馬拉松的每一步都需要跑好。”這是李斌目前對競爭環境和公司現狀的判斷。早前,蔚來做戰略規劃都是五年,甚至更長,但鑒于市場波動的速度太快,李斌將戰略目標計劃縮短至兩年。“做事情千萬不要大而化之,大而化之在這么慘烈的競爭里面,根本不給我們容錯空間。”
2024年,蔚來汽車的關鍵是:第一,核心關鍵技術的長期投入;第二,銷售和服務的能力,要確保能夠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第三,新產品要全力以赴地做好準備。
這也意味著在出海、電池生產、手機業務上,蔚來選擇了延后或暫停。比如,按照李斌在 2023 年Q3財報電話會議上的表述,電池業務雖然仍將進行內部研發,但生產將會委托外部。
蔚來出海的節奏被放緩。據悉,蔚來原打算2025年完成25個國家布局,但這個計劃也被暫緩。在Q4財報電話會議上,李斌稱“會先將歐洲投入的5個國家經營好。相比國內的直營模式,海外不排除會采取更靈活、更開放、投資回報更快的方式,與本地企業合作”。
降本是蔚來接下來兩年的主旋律。李斌曾在內部信中強調,“未來兩年汽車行業變革將更為劇烈,競爭更加激烈。他要求員工做好思想準備,直面挑戰,并強調要高效使用投資者的資金。”
同時,蔚來也逐漸對用戶樹立服務邊界。比如,相比2023年,2024版服務無憂產品的部分相應權益有所“退坡”。李斌也在當晚的無憂服務產品溝通會上直言,“此次迭代可以讓90%的用戶滿意,10%的用戶可能覺得不公平。今年要精打細算,今年蔚來汽車總的方向就是成本管理。”
但部分用戶稱,“盡管服務縮水,但蔚來服務放在行業里仍然是沒得比。”
令人擔憂的是,市場競爭正變得格外激烈。特斯拉在2023年年初的降價引發了我國的汽車市場貫穿全年的價格戰。到了2024年,降價主導權來到了比亞迪身上,直接把汽車時代從“油電同價”一把推到了“電比油低”。
在近期新能源廠商密集的降價攻勢下,蔚來汽車在“價格戰”中顯得較為被動。李斌曾在直播中表示,蔚來汽車不會通過降價來提高銷量,而是通過提升銷量和降低成本來增強競爭力。在本次電話會議中,李斌又重申了不會通過降價來換取銷量。
比如,蔚來2024款車型選擇以“升級不升價”的方式提升產品性價比,包括ES8、ES7、EC7、ES6、EC6、ET5、ET5T共計七款車型,起售價區間為29.80-59.80萬元。據悉,蔚來2024款車型將采用全新的中央計算平臺ADAM,搭載高通驍龍第四代座艙芯片(SA8295P)。
蔚來品牌在2024年沒有全新車型上市,但李斌在電話會議上強調,“今年的重點是在軟件方面的交付。”蔚來將于二季度開啟包含高速公路、城區、換電等在內的全域領航輔助的全量推送,端側多模態大模型 NOMI GPT也即將啟用。“這些都會增加我們的產品競爭力。”
03 2024寄希望于阿爾卑斯?首款車對標Model Y
蔚來寄托的另一個希望,在“阿爾卑斯”項目上。蔚來也是新勢力中唯一一家發展子品牌的車企,其“阿爾卑斯”針對20萬-30萬元級大眾主流市場。李斌稱,“阿爾卑斯品牌將在2024年二季度發布,首款產品對標特斯拉Model y,將于三季度發布、四季度交付。該品牌將采用一個單獨的銷售網絡和部分蔚來的售后體系,并與蔚來共享換電網絡。”
李斌還透露了阿爾卑斯品牌的第二款車型將針對大家庭的SUV,目前“已在開模階段”,預計明年推入市場。
不過,中低端大眾市場產品在2024年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子品牌表現如何仍待市場考驗。李斌稱,“利用中國的供應鏈優勢,結合研發方面的降本,我們不需要特別大的量,一家比較健康的工廠一個月一萬就行,阿爾卑斯第一款車就能達到比特斯拉Model Y 全球綜合成本低 10% 的水平。阿爾卑斯品牌追求量為優先,不追求毛利。”
在新的競爭形勢下,車企可憑借不同能力獲得成功,而換電及相關能源業務有望成為蔚來2024年營收的一大增長點。
蔚來汽車是國內首個在私人乘用車領域推行換電模式的企業。目前,蔚來已在全國建設2375座換電站。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統計,截至2024年1月,全國換電站保有量為3624座,蔚來汽車穩居第一。
蔚來換電模式起初不被市場看好,但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碼換電。過去短短3個月時間,蔚來先后與長安汽車、吉利控股集團、江淮汽車、奇瑞汽車在換電業務上達成合作協議。2024年1月11日,蔚來宣布,與多家安徽省企業共同出資設立中安能源(安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計劃投資建設1000座儲充換一體的換電站。
2月26日,蔚來宣布將在南方五省份(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加碼投建換電站,聯手南網儲能搭建虛擬電廠。作為分布式換電設施,蔚來換電站可通過換電訂單預測、實時評估充電負荷可調節范圍,參與電網調節。
蔚來汽車稱,截至2024年2月底,蔚來汽車已組織587座換電站、超過2.7萬根充電樁參與電力需求響應以及調峰輔助服務,總調峰容量約30萬千瓦。蔚來電源管理副總裁沈斐近日撰文預測稱,2024年“錯峰充電”能為蔚來汽車節省電費1.2億至1.5億元。
此外,李斌于2023年年12月曾透露,“目前蔚來充電樁業務基本已經盈虧平衡,同時也有投資者對NIO Power獨立融資感興趣,未來不排除NIO Power獨立融資的可能。”
可充、可換、可升級的能源服務網絡,是蔚來最重要的“護城河”,也是最重要的服務體驗之一。在充換電基礎設施領域,蔚來仍會在2024年加大投入。
行業普遍認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已進入殘酷的淘汰賽,價格戰的持續會加劇新能源車企虧損,還有個別車無法維持日常運轉而關停,退出市場競爭。蔚來汽車能否從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還需要關鍵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