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魅族,吉利的“華為”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魅族,吉利的“華為”

看起來,手機還會繼續發,只不過人為劃了一條“AI分水嶺”。

文|數讀商業

2015年,IDC披露的一份詳細的手機出貨量報告。

這份報告中,魅族成為最亮眼的廠商。只用了一個多季度就超越了2014全年的銷量。當年三季度,魅族出貨797萬部,沖到第7位,只比OPPO和vivo少了約1.5個百分點。

這是魅族最后的榮光,隨后掉頭向下,2022年賣身吉利旗下星紀時代。

此間多年,魅族的每一部新機都被戲稱“收棺之作”。上個月,魅族突然宣布“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在很多“煤油”看來,喊了多年的“收棺”似乎成為現實,紛紛開始傷感。

然而,這種傷感還沒來得及消退,魅族就在2月29日發布了魅族21 PRO,號稱智能手機時代的句號,AI時代的開始。

看起來,手機還會繼續發,只不過人為劃了一條“AI分水嶺”。

智能手機講不出新故事

為了表示隆重,魅族本次發布會請到了當年“三劍客”的兩位——李楠和楊顏,來了一波“回憶殺”。

楊顏操刀了魅族所有軟件產品的核心設計,其中就包括Flyme OS。李楠則是推起魅族最后榮光的關鍵人物,作為當初魅藍事業部的總裁,他從0到1做起了魅藍品牌,并搭建了全新的營銷方針和線下銷售渠道。魅藍手機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Counterpoint數據顯示,魅族在2015年出貨量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品牌,增速達到300%。魅藍的強勢表現讓魅族看到了從小而美到大而全的機會。

然而,魅族終究沒能成為又一個小米。2016年,魅藍試圖乘勝追擊,先后發了14款新品,卻沒能讓銷量站上新臺階。業績好時,外界看到的全是優點,業績差時看到的全是問題,當低端手機無法提振銷量,拖累業績的問題就格外刺眼。天音控股投資魅族時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魅族的資產負債率達到123%,虧損超過10億元。

2017年,兩度閉關的黃章再次出山,號稱要親自打造夢想機,縮減產品線并大幅裁員。

偏執的黃章是魅族早期立住根基的關鍵。早在MP3時代,沒有一顆螺絲、少有的觸控屏、精致的外表、優美的音質,miniplayer(MX6)大殺四方。2007年,黃章果斷帶領魅族進軍智能手機并在2009年推出M8,兩個月銷量達到10萬部,成為中國智能機時代的開山鼻祖。

但隨著市場形勢發生變化,黃章的偏執成為魅族的拖累。起了個大早后,黃章突然選擇閉關,2009-2014年,魅族每年一部手機,堅持了多年的2499元,沒有抓住價格戰的機遇。

如果魅藍早兩年發布,故事也許會走向不同結局。可在2015年,魅藍面對的是已經充分競爭的低端機市場,規模化注定艱難。

重出江湖的黃章試圖“糾偏”。他主抓的高端手機中,Pro7 系列背后的“畫屏”沒有達到市場效果,15 系列的性價比也沒能讓用戶滿意。偏執狂遭遇滑鐵盧。

2018年,魅藍業務線被黃章砍掉。消息傳出后,黃章只在魅族論壇簡單回應了句“未來我只出兩個系列手機產品:魅族旗艦系列和國民手機系列。”有報道稱,黃章覺得魅藍會降低魅族的“品牌形象”。

少了魅藍,魅族的銷量驟降至948萬部。

隨后兩年間,“三劍客”相繼退出,魅族自救失敗最終賣身,沈子渝取代黃章,執掌魅族。

在魅族動蕩的幾年間,全面屏、折疊屏風起云涌,時至今日,華為、三星折疊屏更新了5代,OPPO、vivo、小米更新了三代,魅族早已經跟不上步伐。

在智能手機的賽道上,魅族與頭部手機廠商沒有任何對比的意義,這已經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對比。魅族也完全拿不出可以講的故事。

唯一的不確定性因素就只剩下AI。

2月28日,蘋果宣布放棄造車,發力AI。蘋果的動作,給了魅族完美的“背書”。蘋果尚且剛剛起步,魅族AllinAI自然也為時不晚。

實際上,從去年openAI發布ChatGPT大模型后,AI就已經是手機廠商的熱點。2023年,華為發布了盤古大模型,并接入手機;vivo推出了主打輕量化的藍心大模型;三星也公布了其自研的“三星高斯”,并推出了旗下首款AI手機Galaxy S24系列手機。其中,三星手機的通話實時翻譯已經讓不少用戶直觀感受到了AI的威力。

AI是魅族可以講的新故事,但需要點新概念。

對大模型“開源”

對于AI手機,魅族能夠提供的想象力也沒有出圈,包括AI 隨身秘書、任務機器人、AI 記憶管家。

AI 隨身秘書可能涵蓋輔助輸入以及多種通話功能。比如消息回復、評論改寫、風格調整、文章創作、通話輔助、代接電話、代打電話以及通話紀要等。

任務機器人則自主模擬用戶操作手機上的應用程序,不再需要手動操作。

AI 記憶管家是聚合車機眼鏡多終端多維度的數據,記錄、理解、總結、歸檔給用戶使用。

但上述還都是想象,魅族能實現的還只是基礎的功能,包括:即問即答的Aicy語音,魔法消除、圖片擴展以及生成個人寫真等功能的AI圖庫,生成文案、聊天回復、回復建議等AI輔助。

可即便魅族的設想成為現實,這些技術特點在沒有達到體驗迭代的臨界值前,依然很難成為消費者的買點。

沒有人清楚AI手機應該如何發展,到底能產生怎樣的能量。大家都是一邊技術研發,一邊在產品上“摸著石頭過河”。只不過其他手機廠商選擇自研,而魅族選擇更務實的開源。

李楠講得很實在,“手機品牌自己做大模型,需要海量的投入。但就算真的投入了,它能做出來嗎?DNA 是不一樣的。砸 1000 億做不出來芯片,砸 1000 億它做得出來大模型嗎?”

魅族沒有實力自研,如果被其他廠商牽著鼻子強行研發,一點機會都沒有。只能兵行險棋,對大模型平臺開放。

在做法上,魅族對所有的大模型開放,直接給開發者提供系統權限、Flyme API文檔,允許LLM向用戶請求數據,并開放SOC邊緣AI API,讓開發者擁有充分的自由度。為此,魅族甚至提供100 萬人民幣的懸賞,給月活最高的大模型應用團隊。

魅族賭的就是,萬一AI與手機的結合會出現類似安卓或者iOS一樣的大一統產品,那么魅族至少可以搭個順風車。

但一句“全世界第一臺開放硬件”的手機,配得上起售價從20Pro的3999提升到4999嗎?

“車鑰匙”的逆襲

降價只不過是時間問題。魅族想要靠一部手機立馬扭轉局面也是不現實的。

李楠在介紹產品時坦言魅族21 PRO的配置與小米14 Pro無異。

“堆參數的層面,你永遠可以相信雷總”。但其實不止是參數,連價格也都是瞄著小米14 Pro。魅族畢竟已經淪為“小眾”,并沒有與小米14 Pro掰手腕的能力。

但這些不重要,因為魅族的忠實用戶,更在意魅族的傳統是否得到延續。從這個視角,魅族21 PRO最成功的做法是把李楠和楊顏找了回來,這個做法至少討好了鐵桿用戶。

長久以來,憑借出色的美感以及Flyme獨特的體驗,魅族有一大批忠實的粉絲,“三劍客”是很多用戶的青春記憶。讓李楠和楊顏主導發布會,實際上就是一種對傳統的回歸。有網友直呼“那些年的日子仿佛又回來了”。

對于吉利,或許并不指望魅族主導AI手機的未來,保住傳統至少能保住一部分用戶,這顆“車鑰匙”就能起到一定作用。

從去年下半年至今,華為手機帶動問界系列大賣,華為終端BG+車BU讓傳統車企幾乎無招架之力,北汽、廣汽、長安、東風都已經與華為展開了合作。今年小米su 7發布會,小米汽車智能座艙強化了這一趨勢。車企對于小米汽車如臨大敵,降價促銷不給小米打價格戰的機會。

拆解華為車BU,魅族或許是最快補足短板的選擇。

沈子瑜開啟三年千店計劃,將魅族的門店擴張至全國各線城市——可以對比華為的線下門店。

魅族此前還發布了MYVU AR眼鏡,同時魅族宣布會在今年“黑五”期間推出全新 AI 設備,硬件產品的持續豐富——可以對標華為智能硬件產品線。

Flyme系統已經在極星Polestar 4、吉利銀河E8、領克09和領克06 EM-P等車型上搭載,再加上“車手互融”的解決方案“Flyme Link”——對標鴻蒙座艙。

沈子瑜還是億咖通科技的CEO,后者主要為車輛提供智能座艙系統級方案、中央計算平臺以及智能駕駛軟件。聚焦汽車電子芯片業務的芯擎科技也由他掌舵。配合魅族手機、硬件體系、門店網絡、獨特系統交互,魅族終端BG+車BU的雛形已經具備。

有了魅族這把“鑰匙”,在面對華為、小米的沖擊時,吉利至少還有能打的牌。再不濟,也能通過魅族的小生態為旗下車型提供閉環的智駕體驗。

去年,李書福曾表示:“多年以前我有個夢想,把車機、手機、日常所能接觸到的日常設備,串聯起來,讓萬物互聯的概念成為現實,實現各種智能終端的快速融合、自由鏈接、輕松分享。”

這樣的暢想要實現,手機是極為關鍵的一環,魅族需要做大做強,吉利年銷量達到168萬,賣得太少手機就真變成了純鑰匙。前路漫漫,現階段,相比華為小米的體量,魅族與蔚來那部反向被罵出圈的手機更加接近。

參考資料

魅族最后一臺手機,還有多少人會買?,新周刊,

魅族“ALL IN AI”后續:將在年底發布第一代AI硬件,極客公園,

魅族摸著華為過河,虎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魅族

3.9k
  • 星紀魅族宣布深度接入阿里云首個端到端全模態大模型 Qwen2.5-Omni
  • 星紀魅族推出 XR 開放平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魅族,吉利的“華為”

看起來,手機還會繼續發,只不過人為劃了一條“AI分水嶺”。

文|數讀商業

2015年,IDC披露的一份詳細的手機出貨量報告。

這份報告中,魅族成為最亮眼的廠商。只用了一個多季度就超越了2014全年的銷量。當年三季度,魅族出貨797萬部,沖到第7位,只比OPPO和vivo少了約1.5個百分點。

這是魅族最后的榮光,隨后掉頭向下,2022年賣身吉利旗下星紀時代。

此間多年,魅族的每一部新機都被戲稱“收棺之作”。上個月,魅族突然宣布“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在很多“煤油”看來,喊了多年的“收棺”似乎成為現實,紛紛開始傷感。

然而,這種傷感還沒來得及消退,魅族就在2月29日發布了魅族21 PRO,號稱智能手機時代的句號,AI時代的開始。

看起來,手機還會繼續發,只不過人為劃了一條“AI分水嶺”。

智能手機講不出新故事

為了表示隆重,魅族本次發布會請到了當年“三劍客”的兩位——李楠和楊顏,來了一波“回憶殺”。

楊顏操刀了魅族所有軟件產品的核心設計,其中就包括Flyme OS。李楠則是推起魅族最后榮光的關鍵人物,作為當初魅藍事業部的總裁,他從0到1做起了魅藍品牌,并搭建了全新的營銷方針和線下銷售渠道。魅藍手機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Counterpoint數據顯示,魅族在2015年出貨量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品牌,增速達到300%。魅藍的強勢表現讓魅族看到了從小而美到大而全的機會。

然而,魅族終究沒能成為又一個小米。2016年,魅藍試圖乘勝追擊,先后發了14款新品,卻沒能讓銷量站上新臺階。業績好時,外界看到的全是優點,業績差時看到的全是問題,當低端手機無法提振銷量,拖累業績的問題就格外刺眼。天音控股投資魅族時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魅族的資產負債率達到123%,虧損超過10億元。

2017年,兩度閉關的黃章再次出山,號稱要親自打造夢想機,縮減產品線并大幅裁員。

偏執的黃章是魅族早期立住根基的關鍵。早在MP3時代,沒有一顆螺絲、少有的觸控屏、精致的外表、優美的音質,miniplayer(MX6)大殺四方。2007年,黃章果斷帶領魅族進軍智能手機并在2009年推出M8,兩個月銷量達到10萬部,成為中國智能機時代的開山鼻祖。

但隨著市場形勢發生變化,黃章的偏執成為魅族的拖累。起了個大早后,黃章突然選擇閉關,2009-2014年,魅族每年一部手機,堅持了多年的2499元,沒有抓住價格戰的機遇。

如果魅藍早兩年發布,故事也許會走向不同結局。可在2015年,魅藍面對的是已經充分競爭的低端機市場,規模化注定艱難。

重出江湖的黃章試圖“糾偏”。他主抓的高端手機中,Pro7 系列背后的“畫屏”沒有達到市場效果,15 系列的性價比也沒能讓用戶滿意。偏執狂遭遇滑鐵盧。

2018年,魅藍業務線被黃章砍掉。消息傳出后,黃章只在魅族論壇簡單回應了句“未來我只出兩個系列手機產品:魅族旗艦系列和國民手機系列。”有報道稱,黃章覺得魅藍會降低魅族的“品牌形象”。

少了魅藍,魅族的銷量驟降至948萬部。

隨后兩年間,“三劍客”相繼退出,魅族自救失敗最終賣身,沈子渝取代黃章,執掌魅族。

在魅族動蕩的幾年間,全面屏、折疊屏風起云涌,時至今日,華為、三星折疊屏更新了5代,OPPO、vivo、小米更新了三代,魅族早已經跟不上步伐。

在智能手機的賽道上,魅族與頭部手機廠商沒有任何對比的意義,這已經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對比。魅族也完全拿不出可以講的故事。

唯一的不確定性因素就只剩下AI。

2月28日,蘋果宣布放棄造車,發力AI。蘋果的動作,給了魅族完美的“背書”。蘋果尚且剛剛起步,魅族AllinAI自然也為時不晚。

實際上,從去年openAI發布ChatGPT大模型后,AI就已經是手機廠商的熱點。2023年,華為發布了盤古大模型,并接入手機;vivo推出了主打輕量化的藍心大模型;三星也公布了其自研的“三星高斯”,并推出了旗下首款AI手機Galaxy S24系列手機。其中,三星手機的通話實時翻譯已經讓不少用戶直觀感受到了AI的威力。

AI是魅族可以講的新故事,但需要點新概念。

對大模型“開源”

對于AI手機,魅族能夠提供的想象力也沒有出圈,包括AI 隨身秘書、任務機器人、AI 記憶管家。

AI 隨身秘書可能涵蓋輔助輸入以及多種通話功能。比如消息回復、評論改寫、風格調整、文章創作、通話輔助、代接電話、代打電話以及通話紀要等。

任務機器人則自主模擬用戶操作手機上的應用程序,不再需要手動操作。

AI 記憶管家是聚合車機眼鏡多終端多維度的數據,記錄、理解、總結、歸檔給用戶使用。

但上述還都是想象,魅族能實現的還只是基礎的功能,包括:即問即答的Aicy語音,魔法消除、圖片擴展以及生成個人寫真等功能的AI圖庫,生成文案、聊天回復、回復建議等AI輔助。

可即便魅族的設想成為現實,這些技術特點在沒有達到體驗迭代的臨界值前,依然很難成為消費者的買點。

沒有人清楚AI手機應該如何發展,到底能產生怎樣的能量。大家都是一邊技術研發,一邊在產品上“摸著石頭過河”。只不過其他手機廠商選擇自研,而魅族選擇更務實的開源。

李楠講得很實在,“手機品牌自己做大模型,需要海量的投入。但就算真的投入了,它能做出來嗎?DNA 是不一樣的。砸 1000 億做不出來芯片,砸 1000 億它做得出來大模型嗎?”

魅族沒有實力自研,如果被其他廠商牽著鼻子強行研發,一點機會都沒有。只能兵行險棋,對大模型平臺開放。

在做法上,魅族對所有的大模型開放,直接給開發者提供系統權限、Flyme API文檔,允許LLM向用戶請求數據,并開放SOC邊緣AI API,讓開發者擁有充分的自由度。為此,魅族甚至提供100 萬人民幣的懸賞,給月活最高的大模型應用團隊。

魅族賭的就是,萬一AI與手機的結合會出現類似安卓或者iOS一樣的大一統產品,那么魅族至少可以搭個順風車。

但一句“全世界第一臺開放硬件”的手機,配得上起售價從20Pro的3999提升到4999嗎?

“車鑰匙”的逆襲

降價只不過是時間問題。魅族想要靠一部手機立馬扭轉局面也是不現實的。

李楠在介紹產品時坦言魅族21 PRO的配置與小米14 Pro無異。

“堆參數的層面,你永遠可以相信雷總”。但其實不止是參數,連價格也都是瞄著小米14 Pro。魅族畢竟已經淪為“小眾”,并沒有與小米14 Pro掰手腕的能力。

但這些不重要,因為魅族的忠實用戶,更在意魅族的傳統是否得到延續。從這個視角,魅族21 PRO最成功的做法是把李楠和楊顏找了回來,這個做法至少討好了鐵桿用戶。

長久以來,憑借出色的美感以及Flyme獨特的體驗,魅族有一大批忠實的粉絲,“三劍客”是很多用戶的青春記憶。讓李楠和楊顏主導發布會,實際上就是一種對傳統的回歸。有網友直呼“那些年的日子仿佛又回來了”。

對于吉利,或許并不指望魅族主導AI手機的未來,保住傳統至少能保住一部分用戶,這顆“車鑰匙”就能起到一定作用。

從去年下半年至今,華為手機帶動問界系列大賣,華為終端BG+車BU讓傳統車企幾乎無招架之力,北汽、廣汽、長安、東風都已經與華為展開了合作。今年小米su 7發布會,小米汽車智能座艙強化了這一趨勢。車企對于小米汽車如臨大敵,降價促銷不給小米打價格戰的機會。

拆解華為車BU,魅族或許是最快補足短板的選擇。

沈子瑜開啟三年千店計劃,將魅族的門店擴張至全國各線城市——可以對比華為的線下門店。

魅族此前還發布了MYVU AR眼鏡,同時魅族宣布會在今年“黑五”期間推出全新 AI 設備,硬件產品的持續豐富——可以對標華為智能硬件產品線。

Flyme系統已經在極星Polestar 4、吉利銀河E8、領克09和領克06 EM-P等車型上搭載,再加上“車手互融”的解決方案“Flyme Link”——對標鴻蒙座艙。

沈子瑜還是億咖通科技的CEO,后者主要為車輛提供智能座艙系統級方案、中央計算平臺以及智能駕駛軟件。聚焦汽車電子芯片業務的芯擎科技也由他掌舵。配合魅族手機、硬件體系、門店網絡、獨特系統交互,魅族終端BG+車BU的雛形已經具備。

有了魅族這把“鑰匙”,在面對華為、小米的沖擊時,吉利至少還有能打的牌。再不濟,也能通過魅族的小生態為旗下車型提供閉環的智駕體驗。

去年,李書福曾表示:“多年以前我有個夢想,把車機、手機、日常所能接觸到的日常設備,串聯起來,讓萬物互聯的概念成為現實,實現各種智能終端的快速融合、自由鏈接、輕松分享。”

這樣的暢想要實現,手機是極為關鍵的一環,魅族需要做大做強,吉利年銷量達到168萬,賣得太少手機就真變成了純鑰匙。前路漫漫,現階段,相比華為小米的體量,魅族與蔚來那部反向被罵出圈的手機更加接近。

參考資料

魅族最后一臺手機,還有多少人會買?,新周刊,

魅族“ALL IN AI”后續:將在年底發布第一代AI硬件,極客公園,

魅族摸著華為過河,虎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泉市| 中牟县| 驻马店市| 武义县| 东丰县| 广东省| 凤台县| 宝兴县| 凤山县| 麻阳| 日照市| 大荔县| 南昌市| 桂平市| 拜城县| 师宗县| 泊头市| 常山县| 嘉荫县| 晋江市| 南宁市| 师宗县| 海口市| 怀远县| 绥宁县| 余庆县| 凤庆县| 靖远县| 乌海市| 阜新市| 营口市| 华亭县| 双柏县| 昌邑市| 寻乌县| 莱州市| 厦门市| 苗栗市| 贵德县| 九龙坡区| 利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