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鰲頭財經 王杰仁 屠玲
最近,李想與理想汽車(2015.HK)可謂風光無限。
2月26日晚,理想汽車披露財報,202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238.51億元,成為中國首家年營收超千億元的新勢力車企,凈利潤118.09億元,自交付以來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小鵬汽車、哪吒汽車、蔚來汽車等車企還在巨虧的困境中掙扎,李想和理想汽車已在“笑傲群雄”。李想的目標是2024年汽車交付量翻倍至80萬輛。
但現在得意或許為時過早,理想汽車的挑戰還有很多。
剛剛進入2024年,“一哥”比亞迪掀起價格戰,掀起“內卷”態勢。1月,賽力斯(問界)銷量超過理想汽車。比亞迪、吉利,以及背靠廣汽的埃安、上汽的智己,將于第二季度交付的小米汽車,傳統車企的“蘇醒”,這一切,注定李想不會輕松。
最好的業績與股價的飆漲
誠如李想所言,過去一年,理想汽車取得了優異成績。
根據財報,2023年,理想汽車營業收入達到1238.51億元,同比增長173.48%。其中,四季度營業收入417.32億元,同比增長136.44%,環比增長20.34%。公司汽車業務營業收入1202.9億元,同比增長172.7%,占總營收比例達97%。其他業務收入35.6億元,同比增長201.3%。其他業務收入主要是隨著車型交付量增加,帶動充電樁銷售額增加,同時配件及提供服務的銷售額也隨之增加。
超千億元營收的背后,是理想汽車的交付量急劇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理想汽車憑借L系列的三款車型,交付量達37.6萬輛,同比增長182.2%,成為中國市場3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冠軍。
除了營業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外,理想汽車的凈利潤也十分亮眼,達到118.09億元。相比之下,小鵬汽車、蔚來等一眾造車新勢力尚處在巨虧的煎熬之中。理想汽車首席財務官李鐵頗為自豪,2023年,是理想汽車首次扭虧為盈并實現健康盈利的年度。
2019年,理想汽車推出首款車型——理想ONE,2020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車首次實現1.08億元的單季度盈利。然后,連續三個季度虧損,2021年第四季度盈利2.96億元,緊接著又是連續三個季度虧損,2022年第四季度,再度實現單季度盈利。
到2023年,理想汽車相繼推出L7、L8、L9三款車型,迎來首個全面盈利年。理想汽車首次全面盈利,打破了新勢力車企長期虧損的困局,也因此成為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根據業績預告,2023年,比亞迪的凈利潤為290億元-310億元之間,全年汽車交付量為302.4萬輛,是理想汽車交付量的8.04倍,而其凈利潤預計數上限不到理想汽車的3倍。原因在于,理想汽車的毛利率在上升。2023年,理想汽車綜合毛利率 22.20%,同比上升2.79個百分點。其中,車輛毛利率為21.5%,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而2023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綜合毛利率為19.79%,較理想汽車低1.78個百分點。
毛利率上升,主要是受成本下降影響。2023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車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為32.7億元,費用率為7.84%,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9.24%進一步降低。
受業績暴漲刺激,理想汽車股價大漲。2月26日,理想汽車美股漲18.79%。2月27日,港股大漲25.45%。
80萬輛目標與腹背受敵
業績大漲,李想信心爆棚,打算乘勝追擊,2024年定下80萬輛的交付目標。
2023年交付量37.6萬輛,2024年80萬輛,增加42.4萬輛,意味著今年的交付量要翻一倍多。
截至2023年底,理想汽車擁有467家零售中心,覆蓋140個城市,并于209個城市運營360家售后維修中心。2024年,零售中心目標數量增至800家。
李想表示,2024年將是理想汽車史無前例的產品大年。目前,AD MAX 3.0智駕系統已對所有AD Max用戶開通了“高速+城市”全場景智能駕駛NOA,覆蓋全國高速、城市環線和超過110個城市城區道路。今年3月1日,預熱已久的理想MEGA即將上市。
理想汽車的打算是,MEGA作為理想首款純電車型將切入MPV細分市場,L系列將煥新守擂,2024款L系“789”車型將在今年3月發布并開啟交付。此外,L6也有望在今年上市,
李想的底氣在于現金流,截至2023年底,理想汽車的現金儲備達1036.7億元。充足資金保障理想汽車加大研發投入。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達105.9億元,同比增長56.1%。
要想順利實現80萬輛的目標,絕非易事。
從整個新能源汽車大環境看,理想汽車腹背受敵。
在造車新勢力中,背靠廣汽集團的埃安,技術、工廠、供應鏈優勢兼備。智己汽車、深藍汽車、東風嵐圖等,都有傳統車企的背景,優勢明顯。賽力斯與華為合作產品問界,搭載華為黑科技,吸引了一大批流量。問界新M7/M9突出大空間和高級內飾,更是引發消費者高度關注。宣布最早在今年第二季度交付的小米汽車,主打“人車家全生態”概念,價格懸念的獨特營銷模式已讓消費者蠢蠢欲動。
此外,小鵬汽車,還是蔚來汽車、哪吒汽車、零跑汽車等,均在千方百計爭搶市場份額。
除了特斯拉,理想汽車的兩大勁敵比亞迪、吉利也不容忽視。2023年,比亞迪全球銷量302.4萬輛,再奪銷冠,其自產電池的優勢,讓同行望塵莫及。吉利也不甘示弱,旗下有領跑、極氪、極星、幾何、路特斯等多種新能源汽車品牌。今年一季度,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6.58萬輛,同比大增591%。
理想汽車的優勢在于差異化定位,做大尺寸SUV,面向家庭用戶設計的大空間、舒適座椅、影音娛樂功能等。這一市場“空白”也被同行發現,包括問界、吉利、大眾等紛紛瞄準了這一領域。
業界認為,2024年,行業“價格戰”和“內卷”將持續進行。今年以來,比亞迪已經掀起了“價格戰”,多家新能源汽車跟進,理想汽車恐很難獨善其身。
今年1月,理想汽車銷量31162輛,環比降38.11%,同比增長105.8%。問界銷量32973輛,環比增長34.76%,同比增長636.83%。問界銷量比理想汽車多1811輛。
新能源汽車市場“內卷”,面臨問界、小米汽車等新勢力及傳統車企的圍堵,價格戰之下,理想汽車遭遇的這場硬仗,并不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