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財道 儲燕
因為一只走出“13連板”的大牛股,匯豐晉信近期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這只大牛股就是克來機電(603960.SH),從2月1日到27日,該股經過連續13次漲停,最大漲幅超過了276%。
(來源:新浪財經)
克來機電為什么牽扯上了匯豐晉信?因為它曾是匯豐晉信知名基金經理陸彬的重倉股。
陸彬管理的匯豐晉信智造先鋒基金曾持有克來機電長達3年之久,但在該基金截至去年底的前10大重倉股中,早已找不到克來機電的影子。
(來源:同花順iFinD)
(來源:天天基金網)
結合匯豐晉信智造先鋒最近的業績表現,投資人判斷陸彬早已賣出克來機電,因此錯過大漲行情。
(來源:天天基金網)
客觀地說,賣飛牛股也不能苛責,誰沒有看走眼的時候呢?
但是,如果注意到匯豐晉信智造先鋒長期以來的業績表現,乃至匯豐晉信基金旗下權益產品的表現,也可以理解投資者為什么心情沮喪。
那么,陸彬遇到了什么問題?匯豐晉信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基金公司呢?
"頂梁柱"全線虧損
作為業內知名基金經理,陸彬對于匯豐晉信來說,一直是頂梁柱一樣的存在。
匯豐晉信全稱是匯豐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已超過18年之久。截至2023年末,管理規模僅略超500億元,其中陸彬的管理規模約168億元,占比超三成。
公開信息顯示,陸彬累計任職時間接近5年,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近124%。
(來源:天天基金網)
由于過往業績表現總體不錯,2023年3月,陸彬由總經理助理升任公司副總經理,媒體對此也多有關注。
但是,近一年來陸彬管理的基金卻全軍覆沒。
目前,陸彬共管理著匯豐晉信基金14只產品(各類分開計算)。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3月1日,其管理的全部產品眾多階段收益全綠。
(來源:天天基金網)
這一年市場的確不好,但大盤下跌了多少呢?上證指數去年2月收盤于3280點,今年2月收于3015點,也就下跌8.1%。但陸彬管理的基金近1年虧損基本都在30%以上,有的產品甚至虧損近40%。
其它周期比如近6個月、近3個月的業績,也有點慘不忍睹。
從排名來看,陸彬管理的基金大部分也比較靠后。
以上文提到的匯豐晉信智造先鋒為例。該基金無論近2年、近1年,還是今年來的同類排名均處于墊底行列。
只有近一個月的業績,才終于跟上大部隊的步伐。
(來源:天天基金網)
但是,面對長期的業績表現,在該基金2023年第4季度報告中,投資者只能看到基金經理對宏觀趨勢和基金持倉的介紹,卻看不到對投資業績的總結和反思,當然更談不上像有的基金經理那樣有道歉之舉。
低收益高收費
這是匯豐晉信旗下一只基金的問題嗎?不妨來看看公司的整體表現。
匯豐晉信成立于2005年11月,至今雖已超過18年,但截至去年底管理規模在200余家基金公司中僅排在第81位。
(來源:同花順iFinD)
匯豐晉信管理規模在2021年末達到歷史最高峰,為564億元。之后便開始下滑,2022年二季度末、三季度末,管理規模還曾跌破500億元,分別約為468億元、477億元。
截至2023年末,匯豐晉信旗下只有62只基金(各類分開計算)中,管理規模在2億元以下的占比高達55%。
除成立時間不足1年的3只基金外,還有10只基金管理規模不足5000萬元,面臨清盤風險。
公司固收類和權益類基金分布相對平衡,管理規模皆在250億元左右。
(來源:同花順iFinD)
從權益類產品收益來看,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截至3月1日),匯豐晉信旗下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約為-22%、-18%、-9%,而同類公司平均收益率分別約為-21%、-12%、-4%,匯豐晉信處于平均線以下。
(來源:同花順iFinD)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公司降費讓利已成新的趨勢,這種做法廣受投資人歡迎。
但是,就在這種大背景下,有媒體發現,公募基金中有22只基金依然收取1.5%以上管理費,且今年開年以來虧損幅度達到10%以上。
在這22只基金中,匯豐晉信基金旗下產品有12只,占比高達55%。
(來源:媒體報道)
而在這12只基金中,有7只由陸彬管理,分別為匯豐晉信研究精選混合、匯豐晉信核心成長混合A、匯豐晉信時代先鋒混合A、匯豐晉信智造先鋒股票A、匯豐晉信低碳先鋒股票A、匯豐晉信動態策略混合A、匯豐晉信龍騰混合A。
2023年12月,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管理的規定(征求意見稿)》,開啟了第二階段的費率改革。
(來源:證監會官網)
不難看出,公募基金降費已成大勢所趨,而“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現象早已被投資者詬病。不知匯豐晉信何時能推出改進措施?
股權轉讓懸念
說起來,匯豐晉信還是一家合資基金公司。
匯豐晉信由山西信托與匯豐環球投資管理(英國)公司(下稱“匯豐環球”)合資設立,并分別持股51%、49%。
匯豐晉信基金股權雖從始至終并未發生變化,但作為實控人的山西信托曾有意將部分股權出手。
2023年7月,山西信托在山西省產權交易市場官網掛出了其持有的匯豐晉信基金31%的股權,掛牌價格為10億元,有媒體測算,匯豐晉信當時的凈資產評估增值率高達將近300%。
由此,匯豐晉信是否會變成外資控股成為媒體關注焦點,因為山西信托所持部分股權一旦轉讓成功,無論匯豐環球是否行使優先購買權,都將成為最大股東。
但最終,山西信托轉讓股權一事不了了之,山西省產權交易市場官網也已無法找到該條掛牌信息。
山西信托股權轉讓雖未成功,但卻從側面表明,實控人已經動了變現的念頭,控股權轉讓也許只是時間問題。
另據天眼查顯示,匯豐晉信周邊風險高達600余條,其中不少與山西信托相關。
陸彬究竟何時能走出泥潭?匯豐晉信是否會培養和引進更多的人才?匯豐晉信權益類產品未來如何突圍?公司股權轉讓會峰回路轉嗎?《天下財道》將持續關注。
END
免責聲明:文章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