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除了AI,百度還有什么?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除了AI,百度還有什么?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聽筒Tech 才哥

編|饒言

在浩如煙海的互聯網信息中,已經鮮少有人提及“BAT(百度、阿里、騰訊)”,早年的互聯網世界里,充斥著這三家頭部企業的精彩傳奇。

如今,互聯網江湖王者更迭,當初的三巨頭組合已失去了意義,曾經排名最前的百度也早已掉隊,淹沒在新一輪互聯網激烈搏殺的滾滾洪流之中。

最近十年,在互聯網大廠的新“故事會”里,百度參與得少,存在感也極低,不過,在面對席卷而來的人工智能浪潮時,憋了很久的百度有些坐不住了。

早在2013年,百度便高調宣布開始研發無人駕駛汽車,并于2015年推出無人駕駛汽車。但這個令外界非常期待的項目,至今仍沒有激起太大的浪花。

之后,百度開始將積累多年的人工智能技術平臺全面對外開放,并宣稱全心投入AI研發。百度也成為國內AI大模型研發的較早參與者,被許多人視為AI領域的一位“種子選手”。

對百度而言,如果在AI領域取得突破,就有可能重獲往日榮光。

尤其是隨著ChatGPT在2022年末的橫空出世,之后,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不斷進化,國產大模型也在一片澎湃的激情中沖上浪尖,并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百模大戰”。

不過,終究還是因為缺乏現象級產品而少了原本應有的光彩。此時,百度的“文心一言”無疑被寄予更高的期望。

或許正是因為期待太高,百度2023年初緊急推出“文心一言”時,并沒有讓外界感到眼前一亮。到目前為止,“文心一言”已進化至4.0版本。

盡管百度聲稱“文心4.0版本綜合水平與GPT相比毫不遜色”,但外界對此一直存疑。就連李彥宏自己此前也承認,“文心一言”也許永遠也追不上ChatGPT。

2024年春節剛過,鏖戰一年的“百模大戰”還在摸索前行,兩個海外AI巨頭又扔出了兩枚AI“炸彈”。

谷歌推出的新一代多模態大模型Gemini 1.5 Pro,將性能提升到了百萬級別,完全秒殺OpenAI的GPT-4 Turbo;OpenAI發布首個文生視頻模型Sora ,立即成為全球科技圈追捧的熱點。

從ChatGPT到Sora這一年多時間里,AI界的戰火已從大模型相互競逐的戰場上,蔓延到了各個細分應用之中,目前來看,百度的AI研發節奏已經滯后。

除了AI研發慢了一步,百度其它業務也缺少創新,更像一個熱點的追隨者。

短劇現在很火,最近百度表示要推出短??;這兩年直播電商攪動整個電商市場,百度今年也表示要加大電商布局。

前幾年視頻火了,并成為互聯網新一輪的風口,百度也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向視頻化轉型;早些年今日頭條圖文內容做得風生水起,百度也開始做內容,改變內容的分發模式,并推出百家號。

看到風口就去追,看到熱點就去跟,好不容易在AI研發上率先行動,但還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現在的百度,已從一個開拓者,淪為了跟隨者。

01 AI業務初見成效但還需投入

2月28日,百度(BIDU.US)發布了2023年四季度及全年的業績公告,財報顯示,百度2023年實現營收1345.9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8.83%;實現歸母凈利潤203.15億元,同比增長168.75%;非公認會計準則下,歸母凈利潤為287.47億元,同比增長39.01%。

具體來看,百度的核心業務收入1035億元,同比增8%。其中,在線營銷收入為751億元,同比增長8%,非在線營銷收入為人民幣284億元,同比增長9%。而愛奇藝(IQ.US)全年實現收入319億元,同比增長10%。

從業務類型看,百度的在線營銷收入來源于移動廣告、搜索廣告、信息流等業務,是公司的業績支撐,全年表現穩健;非在線營銷收入增長和智能云業務有很大的關系。

令人意外的是,這份“雙增”的業績不僅沒能拉升百度的股價,反而令股價大跌。財報發布翌日,百度開盤即下跌超6%,截至2月29日收盤,百度下跌6.61%。

圖:百度股價走勢,來源:老虎證券 聽筒Tech截圖

財報顯示,2023年四季度,百度實現營收349.51億元,同比增長5.67%;實現歸母凈利潤25.99億元,同比下滑47.53%;非公認會計準則下,歸母凈利潤為77.55億元,同比增長44.39%。

可以看出,四季度的營收拖了全年收入的后腿,不過,在公認會計準則下的盈利表現還不錯。

對于外界最為關心的AI業務情況,財報披露,百度飛槳平臺已凝聚1070萬開發者,并已服務23.5萬家企事業單位,開發者已在飛槳平臺上創建了86萬個模型。

“文心一言”是基于飛槳平臺創建的大語言模型,目前三星、榮耀、汽車之家等企業均就文心大模型和百度達成了合作。

從數據看,百度智能云四季度總營收84億元,其中大模型為云業務帶來約6.6億元增量收入。

不過,百度2023年四季度的研發費用為63億元,同比增加11%,全年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4%至242億元,主要用于支持生成式AI研發投入的服務器的折舊開支及服務器機架費增加。

據李彥宏透露,百度近期已經開始從“文心一言”中獲得增量收入,2024年相信這一增量收入將增加到數十億元,而收入主要來自廣告和人工智能云業務。

對于更早開始布局的智能駕駛業務,百度仍在投入,從公告看,百度的自動叫車服務蘿卜快跑在2023年第四季度提供83.9萬次乘車服務,同比增長49%。

截至2024年1月2日,蘿卜快跑在開放道路提供的累計單量超過500萬。2023年第四季度,百度的無人駕駛訂單占武漢整體訂單組合的比例達到45%,高于2023年第三季度的40%。

從官網信息看,百度的自動叫車服務蘿卜快跑僅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武漢、成都、長沙等部分城市開放運營,該項業務目前對百度整體影響不大。

早在2021年的財報會上,李彥宏談到自動駕駛業務時說過,自動駕駛在未來10年甚至20年都不會真正成熟,需要持續投入。

02 百度大模型成色有限

百度對AI的熱情有目共睹,早在2013年就開始布局,但給外界的整體感覺是進展偏慢,并因此錯過了成為AI先驅的最佳時機。

當初因為看好百度AI業務,陸奇2017年初加盟百度,但一年后便離開,令外界詫異。就在那個時候,OpenAI研發小組低調地發布了GPT-1的初始模型。

也許從那時開始,百度便注定了慢一拍的最終結局。

李彥宏曾說過,進入AI時代的標志,是產生很多的AI原生應用,而不是很多大模型。他甚至認為國內大模型太多了,而AI原生應用卻非常少,國外則正好相反,“僅有幾十個基礎大模型,AI原生應用已經上千?!?/p>

李彥宏的看法無疑是正確的,也是超前的,“文心一言”最初也想成為那個能誕生“殺手級應用”的底座,只是,最終沒能實現這個宏大愿望。

而OpenAI又趕在了前面,憑借其用戶創建的超300萬個GPTs構建了初步的Agent生態,率先完成從模型提供商向平臺的轉變。

對于百度沒有做到先驅的原因,外界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技術水平欠缺;有人認為是戰略決策不到位;也有人懷疑,百度前幾年是不是真的ALL IN大模型了,或者在研發過程中產生了猶疑。

也有熟悉百度的業內人士對聽筒Tech表示,百度重視技術,但對產品經理重視不夠,一向缺少頂級的產品經理,所以很難實現在做好大模型技術底座的基礎上,推出細分行業的AI“殺手級應用”。

產品思維的欠缺,或許也是百度長期以來產品體驗整體不夠好的原因之一。

“文心一言”在文生圖方面曾被人調侃,也鬧過一些笑話,但經過迭代后,在跨模態理解和生成能力方面有較大進步,不僅能識別文本中的情感傾向和情感表達,并生成具有情感色彩的繪圖,也有了更豐富的知識庫,對用戶問題的回答也更準確了。

但總體來看,“文心一言”在邏輯能力上仍有明顯不足。有業內分析人士直言:“百度大模型成色不足,應用生態落后于人?!?/p>

實際上,在國內大語言模型的同類產品中,一直號稱國內領先的“文心一言”并沒有排到第一。在蘋果App Store的效率類軟件排行中,目前大語言模型類的對話App中,排名第一的是豆包,第二是文心一言,第三是訊飛星火,其后分別是通義千問、天工、Kimi。

在“文心一言”發布4.0版本后的半年里,阿里和智譜等公司也都陸續推出了能力更強的更新版本。

不過,一向注重商業化的百度已開始了“文心一言”的商業變現,去年11月,百度開始面向C端收費,百度文庫等應用也都基于C端進行了重構。

據了解,目前國內市場上的主流AI大模型中,只有“文心一言”已經明確了與廣告相結合的商業化路徑。

虎嗅最近的報道中提到,“文心一言”已經對廣告主發布了報價,售賣形式仍包括傳統的App廣告,具體到廣告如何與AI進行深度綁定,目前仍在探討中。

來源:“文心一言”官方微博 聽筒Tech截圖

對“文心一言”來說,大量發展付費用戶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大量付費用戶的高頻使用可以產生海量用戶數據,對大模型的自我學習非常有利,也可能彌補之前的不足。

比如ChatGPT就是因為有全球數十億用戶不斷提供的免費訓練數據,才得以不斷升級迭代,變得越來越精準。

另一方面,在產品不夠成熟的時候就收費,可能不利于獲取更加寶貴的用戶使用數據,而且也可能導致“文心一言”與國外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變大。

有業內人士曾從基礎知識、信息搜集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創作能力四個方面對包括ChatGPT 4、通義千問、文心一言、豆包、百川等十幾個大模型進行評測,結果顯示,文心一言不如ChatGPT 4,在全部測評模型中也只是中上水平。

評測結果當然也有局限性,不代表產品真正實力,但“文心一言”的不足是客觀存在的。

另外,“文心一言”目前主要應用文本方面,用來寫文章和報告,或用于文生圖等,而只是AIGC的第一階段,全球大模型第一梯隊的機構在這一階段上的實力差距并不大。

到第二階段才拉開差距,比如圖生文和文生視頻,比如OpenAI前不久發布的Sora,就是首個文生視頻模型。

03 風口與熱點的跟隨者

最近幾年,互聯網江湖硝煙彌漫,競爭激烈,也有很多后者來涌入,業態與模式推陳出新,新產品也不斷涌現,但百度更像一個保守的老者,除了最受關注的AI業務外,其它業務明顯缺少新意。

前不久,百度移動生態完成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百度文庫業務部升級為BU(事業部),百度副總裁趙世奇從華為回歸,以及內容生態平臺總經理宋健于年前提出離職,相關業務匯報改為向百度APP總經理李小婉。

這也意味著,百度信息分發平臺總經理、“文心一言”APP負責人李小婉進一步擴權,擴權后她將接手百度內容生態平臺部分業務。

結合李彥宏新一年OKR可看出,百度希望借助AI拉動移動生態增長,核心手段之一便是變革內容生態,重點是推出短劇。

在此之前,百度也有過兩次內容轉型,第一次是做信息流,第二次是做視頻,但都不是提前布局,而是被動跟隨。

前些年,今日頭條做圖文內容做得風生水起,百度也開始做內容,改變內容的分發模式,并推出百家號,甚至與今日頭條展開了“百頭大戰”。

后來幾年,視頻火了,并成為互聯網新一輪的風口,百度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向視頻化轉型。

當年百度投資MCN機構牧云文化,并斥資36億美元并購YY中國,一系列大手筆運作拉開了視頻化轉型的序幕,但那個時候,視頻已在其它平臺上發展得如火如荼,百度布局視頻為時已晚。

如今短劇火了,百度又要做短劇。據了解,在百度內部,短劇已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百度管理層今年要求短劇的DAU和用戶時長都要達標。

與此同時,李彥宏還將電商排到了更前列的位置,要求其實現跨越式發展。

日前有媒體報道,在李彥宏和移動生態負責人何俊杰的內部OKR中,“利潤”成為移動生態和智能云的重要目標,7個關鍵成果中有5個都存在利潤考核,包括內容、云計算、大健康、個人云、小度。

看得出,百度開始向AI要效益了,希望AI盡快在各項業務落地,想要各項業務趕快賺到錢。

在降本增效成為互聯網發展主題的當下,百度這樣做無可厚非,只是看起來少了創新,也缺少亮點,不再是一個開創者,更像一個有了風口就去追,看到熱點就去跟的跟隨者。

但無論是內容,還是電商,李彥宏接下來的仗顯然不好打。

僅從內容來看,自2023年短劇站上風口以來,各大視頻平臺紛紛加注短劇賽道,尤其抖音、快手、B站等平臺已經搶先占據了用戶心智,更不用說擁有巨大流量池的微信短視頻加碼。百度在這些平臺面前,顯然不具備優勢。

百度在AI電商方面的壓力更是不言而喻,阿里年前便明確了2024年重推AI電商的戰略,相比之下,在電商領域并無積淀的百度顯然沒有優勢。

這都使得百度在AI變現的戰略上處于被動地位,在AI研發上率先行動的百度,提前布局,但依然沒有改變“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結局。

或許正是基于對百度AI變現的未來不抱樂觀態度,在財報發布后,投資機構紛紛調低了百度港股的目標價。

高盛便在報告中指出,盡管百度2023年第四季業績符預期,不過公司管理層對今年展望好壞參半,決定將百度港股的目標價降至167元,維持“買入”評級。

除高盛外,其他知名機構如匯豐、麥格理、大和、建銀國際等,也都調低了百度港股的目標價。

參考資料:

1、《李彥宏找到“救命藥”》,來源:《虎嗅APP》;

2、《獨家丨百度2024年OKR:李彥宏要趕兩個晚集》,來源:《光子星球》;

3、《AI大模型洞察系列之一:百度文心一言,繁花未開冬已至》,來源:《新經濟IPO》。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百度

6.5k
  • 百度推出外貿企業AI扶持計劃
  • 百度智能駕駛參與香港引進辦第4批重點企業簽約儀式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除了AI,百度還有什么?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聽筒Tech 才哥

編|饒言

在浩如煙海的互聯網信息中,已經鮮少有人提及“BAT(百度、阿里、騰訊)”,早年的互聯網世界里,充斥著這三家頭部企業的精彩傳奇。

如今,互聯網江湖王者更迭,當初的三巨頭組合已失去了意義,曾經排名最前的百度也早已掉隊,淹沒在新一輪互聯網激烈搏殺的滾滾洪流之中。

最近十年,在互聯網大廠的新“故事會”里,百度參與得少,存在感也極低,不過,在面對席卷而來的人工智能浪潮時,憋了很久的百度有些坐不住了。

早在2013年,百度便高調宣布開始研發無人駕駛汽車,并于2015年推出無人駕駛汽車。但這個令外界非常期待的項目,至今仍沒有激起太大的浪花。

之后,百度開始將積累多年的人工智能技術平臺全面對外開放,并宣稱全心投入AI研發。百度也成為國內AI大模型研發的較早參與者,被許多人視為AI領域的一位“種子選手”。

對百度而言,如果在AI領域取得突破,就有可能重獲往日榮光。

尤其是隨著ChatGPT在2022年末的橫空出世,之后,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不斷進化,國產大模型也在一片澎湃的激情中沖上浪尖,并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百模大戰”。

不過,終究還是因為缺乏現象級產品而少了原本應有的光彩。此時,百度的“文心一言”無疑被寄予更高的期望。

或許正是因為期待太高,百度2023年初緊急推出“文心一言”時,并沒有讓外界感到眼前一亮。到目前為止,“文心一言”已進化至4.0版本。

盡管百度聲稱“文心4.0版本綜合水平與GPT相比毫不遜色”,但外界對此一直存疑。就連李彥宏自己此前也承認,“文心一言”也許永遠也追不上ChatGPT。

2024年春節剛過,鏖戰一年的“百模大戰”還在摸索前行,兩個海外AI巨頭又扔出了兩枚AI“炸彈”。

谷歌推出的新一代多模態大模型Gemini 1.5 Pro,將性能提升到了百萬級別,完全秒殺OpenAI的GPT-4 Turbo;OpenAI發布首個文生視頻模型Sora ,立即成為全球科技圈追捧的熱點。

從ChatGPT到Sora這一年多時間里,AI界的戰火已從大模型相互競逐的戰場上,蔓延到了各個細分應用之中,目前來看,百度的AI研發節奏已經滯后。

除了AI研發慢了一步,百度其它業務也缺少創新,更像一個熱點的追隨者。

短劇現在很火,最近百度表示要推出短劇;這兩年直播電商攪動整個電商市場,百度今年也表示要加大電商布局。

前幾年視頻火了,并成為互聯網新一輪的風口,百度也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向視頻化轉型;早些年今日頭條圖文內容做得風生水起,百度也開始做內容,改變內容的分發模式,并推出百家號。

看到風口就去追,看到熱點就去跟,好不容易在AI研發上率先行動,但還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現在的百度,已從一個開拓者,淪為了跟隨者。

01 AI業務初見成效但還需投入

2月28日,百度(BIDU.US)發布了2023年四季度及全年的業績公告,財報顯示,百度2023年實現營收1345.9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8.83%;實現歸母凈利潤203.15億元,同比增長168.75%;非公認會計準則下,歸母凈利潤為287.47億元,同比增長39.01%。

具體來看,百度的核心業務收入1035億元,同比增8%。其中,在線營銷收入為751億元,同比增長8%,非在線營銷收入為人民幣284億元,同比增長9%。而愛奇藝(IQ.US)全年實現收入319億元,同比增長10%。

從業務類型看,百度的在線營銷收入來源于移動廣告、搜索廣告、信息流等業務,是公司的業績支撐,全年表現穩?。环窃诰€營銷收入增長和智能云業務有很大的關系。

令人意外的是,這份“雙增”的業績不僅沒能拉升百度的股價,反而令股價大跌。財報發布翌日,百度開盤即下跌超6%,截至2月29日收盤,百度下跌6.61%。

圖:百度股價走勢,來源:老虎證券 聽筒Tech截圖

財報顯示,2023年四季度,百度實現營收349.51億元,同比增長5.67%;實現歸母凈利潤25.99億元,同比下滑47.53%;非公認會計準則下,歸母凈利潤為77.55億元,同比增長44.39%。

可以看出,四季度的營收拖了全年收入的后腿,不過,在公認會計準則下的盈利表現還不錯。

對于外界最為關心的AI業務情況,財報披露,百度飛槳平臺已凝聚1070萬開發者,并已服務23.5萬家企事業單位,開發者已在飛槳平臺上創建了86萬個模型。

“文心一言”是基于飛槳平臺創建的大語言模型,目前三星、榮耀、汽車之家等企業均就文心大模型和百度達成了合作。

從數據看,百度智能云四季度總營收84億元,其中大模型為云業務帶來約6.6億元增量收入。

不過,百度2023年四季度的研發費用為63億元,同比增加11%,全年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4%至242億元,主要用于支持生成式AI研發投入的服務器的折舊開支及服務器機架費增加。

據李彥宏透露,百度近期已經開始從“文心一言”中獲得增量收入,2024年相信這一增量收入將增加到數十億元,而收入主要來自廣告和人工智能云業務。

對于更早開始布局的智能駕駛業務,百度仍在投入,從公告看,百度的自動叫車服務蘿卜快跑在2023年第四季度提供83.9萬次乘車服務,同比增長49%。

截至2024年1月2日,蘿卜快跑在開放道路提供的累計單量超過500萬。2023年第四季度,百度的無人駕駛訂單占武漢整體訂單組合的比例達到45%,高于2023年第三季度的40%。

從官網信息看,百度的自動叫車服務蘿卜快跑僅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武漢、成都、長沙等部分城市開放運營,該項業務目前對百度整體影響不大。

早在2021年的財報會上,李彥宏談到自動駕駛業務時說過,自動駕駛在未來10年甚至20年都不會真正成熟,需要持續投入。

02 百度大模型成色有限

百度對AI的熱情有目共睹,早在2013年就開始布局,但給外界的整體感覺是進展偏慢,并因此錯過了成為AI先驅的最佳時機。

當初因為看好百度AI業務,陸奇2017年初加盟百度,但一年后便離開,令外界詫異。就在那個時候,OpenAI研發小組低調地發布了GPT-1的初始模型。

也許從那時開始,百度便注定了慢一拍的最終結局。

李彥宏曾說過,進入AI時代的標志,是產生很多的AI原生應用,而不是很多大模型。他甚至認為國內大模型太多了,而AI原生應用卻非常少,國外則正好相反,“僅有幾十個基礎大模型,AI原生應用已經上千?!?/p>

李彥宏的看法無疑是正確的,也是超前的,“文心一言”最初也想成為那個能誕生“殺手級應用”的底座,只是,最終沒能實現這個宏大愿望。

而OpenAI又趕在了前面,憑借其用戶創建的超300萬個GPTs構建了初步的Agent生態,率先完成從模型提供商向平臺的轉變。

對于百度沒有做到先驅的原因,外界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技術水平欠缺;有人認為是戰略決策不到位;也有人懷疑,百度前幾年是不是真的ALL IN大模型了,或者在研發過程中產生了猶疑。

也有熟悉百度的業內人士對聽筒Tech表示,百度重視技術,但對產品經理重視不夠,一向缺少頂級的產品經理,所以很難實現在做好大模型技術底座的基礎上,推出細分行業的AI“殺手級應用”。

產品思維的欠缺,或許也是百度長期以來產品體驗整體不夠好的原因之一。

“文心一言”在文生圖方面曾被人調侃,也鬧過一些笑話,但經過迭代后,在跨模態理解和生成能力方面有較大進步,不僅能識別文本中的情感傾向和情感表達,并生成具有情感色彩的繪圖,也有了更豐富的知識庫,對用戶問題的回答也更準確了。

但總體來看,“文心一言”在邏輯能力上仍有明顯不足。有業內分析人士直言:“百度大模型成色不足,應用生態落后于人?!?/p>

實際上,在國內大語言模型的同類產品中,一直號稱國內領先的“文心一言”并沒有排到第一。在蘋果App Store的效率類軟件排行中,目前大語言模型類的對話App中,排名第一的是豆包,第二是文心一言,第三是訊飛星火,其后分別是通義千問、天工、Kimi。

在“文心一言”發布4.0版本后的半年里,阿里和智譜等公司也都陸續推出了能力更強的更新版本。

不過,一向注重商業化的百度已開始了“文心一言”的商業變現,去年11月,百度開始面向C端收費,百度文庫等應用也都基于C端進行了重構。

據了解,目前國內市場上的主流AI大模型中,只有“文心一言”已經明確了與廣告相結合的商業化路徑。

虎嗅最近的報道中提到,“文心一言”已經對廣告主發布了報價,售賣形式仍包括傳統的App廣告,具體到廣告如何與AI進行深度綁定,目前仍在探討中。

來源:“文心一言”官方微博 聽筒Tech截圖

對“文心一言”來說,大量發展付費用戶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大量付費用戶的高頻使用可以產生海量用戶數據,對大模型的自我學習非常有利,也可能彌補之前的不足。

比如ChatGPT就是因為有全球數十億用戶不斷提供的免費訓練數據,才得以不斷升級迭代,變得越來越精準。

另一方面,在產品不夠成熟的時候就收費,可能不利于獲取更加寶貴的用戶使用數據,而且也可能導致“文心一言”與國外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變大。

有業內人士曾從基礎知識、信息搜集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創作能力四個方面對包括ChatGPT 4、通義千問、文心一言、豆包、百川等十幾個大模型進行評測,結果顯示,文心一言不如ChatGPT 4,在全部測評模型中也只是中上水平。

評測結果當然也有局限性,不代表產品真正實力,但“文心一言”的不足是客觀存在的。

另外,“文心一言”目前主要應用文本方面,用來寫文章和報告,或用于文生圖等,而只是AIGC的第一階段,全球大模型第一梯隊的機構在這一階段上的實力差距并不大。

到第二階段才拉開差距,比如圖生文和文生視頻,比如OpenAI前不久發布的Sora,就是首個文生視頻模型。

03 風口與熱點的跟隨者

最近幾年,互聯網江湖硝煙彌漫,競爭激烈,也有很多后者來涌入,業態與模式推陳出新,新產品也不斷涌現,但百度更像一個保守的老者,除了最受關注的AI業務外,其它業務明顯缺少新意。

前不久,百度移動生態完成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百度文庫業務部升級為BU(事業部),百度副總裁趙世奇從華為回歸,以及內容生態平臺總經理宋健于年前提出離職,相關業務匯報改為向百度APP總經理李小婉。

這也意味著,百度信息分發平臺總經理、“文心一言”APP負責人李小婉進一步擴權,擴權后她將接手百度內容生態平臺部分業務。

結合李彥宏新一年OKR可看出,百度希望借助AI拉動移動生態增長,核心手段之一便是變革內容生態,重點是推出短劇。

在此之前,百度也有過兩次內容轉型,第一次是做信息流,第二次是做視頻,但都不是提前布局,而是被動跟隨。

前些年,今日頭條做圖文內容做得風生水起,百度也開始做內容,改變內容的分發模式,并推出百家號,甚至與今日頭條展開了“百頭大戰”。

后來幾年,視頻火了,并成為互聯網新一輪的風口,百度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向視頻化轉型。

當年百度投資MCN機構牧云文化,并斥資36億美元并購YY中國,一系列大手筆運作拉開了視頻化轉型的序幕,但那個時候,視頻已在其它平臺上發展得如火如荼,百度布局視頻為時已晚。

如今短劇火了,百度又要做短劇。據了解,在百度內部,短劇已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百度管理層今年要求短劇的DAU和用戶時長都要達標。

與此同時,李彥宏還將電商排到了更前列的位置,要求其實現跨越式發展。

日前有媒體報道,在李彥宏和移動生態負責人何俊杰的內部OKR中,“利潤”成為移動生態和智能云的重要目標,7個關鍵成果中有5個都存在利潤考核,包括內容、云計算、大健康、個人云、小度。

看得出,百度開始向AI要效益了,希望AI盡快在各項業務落地,想要各項業務趕快賺到錢。

在降本增效成為互聯網發展主題的當下,百度這樣做無可厚非,只是看起來少了創新,也缺少亮點,不再是一個開創者,更像一個有了風口就去追,看到熱點就去跟的跟隨者。

但無論是內容,還是電商,李彥宏接下來的仗顯然不好打。

僅從內容來看,自2023年短劇站上風口以來,各大視頻平臺紛紛加注短劇賽道,尤其抖音、快手、B站等平臺已經搶先占據了用戶心智,更不用說擁有巨大流量池的微信短視頻加碼。百度在這些平臺面前,顯然不具備優勢。

百度在AI電商方面的壓力更是不言而喻,阿里年前便明確了2024年重推AI電商的戰略,相比之下,在電商領域并無積淀的百度顯然沒有優勢。

這都使得百度在AI變現的戰略上處于被動地位,在AI研發上率先行動的百度,提前布局,但依然沒有改變“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結局。

或許正是基于對百度AI變現的未來不抱樂觀態度,在財報發布后,投資機構紛紛調低了百度港股的目標價。

高盛便在報告中指出,盡管百度2023年第四季業績符預期,不過公司管理層對今年展望好壞參半,決定將百度港股的目標價降至167元,維持“買入”評級。

除高盛外,其他知名機構如匯豐、麥格理、大和、建銀國際等,也都調低了百度港股的目標價。

參考資料:

1、《李彥宏找到“救命藥”》,來源:《虎嗅APP》;

2、《獨家丨百度2024年OKR:李彥宏要趕兩個晚集》,來源:《光子星球》;

3、《AI大模型洞察系列之一:百度文心一言,繁花未開冬已至》,來源:《新經濟IPO》。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义县| 长乐市| 上杭县| 区。| 赣榆县| 罗山县| 长治市| 郓城县| 凤凰县| 济源市| 五常市| 五原县| 九龙城区| 天峻县| 南溪县| 南木林县| 陆良县| 伊川县| 饶河县| 阳原县| 米泉市| 自治县| 石门县| 卢氏县| 孙吴县| 屏山县| 梅河口市| 舟曲县| 车险| 赤水市| 马鞍山市| 理塘县| 嘉善县| 精河县| 方正县| 新兴县| 南昌县| 西贡区| 荥阳市| 玉屏| 桐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