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氨基觀察
在生命科學領域,技術的進步往往會催生史無前例的巨頭。這一點,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就是典型。
在人的一生中心臟大約要跳25億至30億次,對應的是心臟瓣膜全年無休的開合。一旦瓣膜受損,必然需要進行修補。
傳統方法是外科手術治療(SAVR)。需要在患者胸部開一個切口,進入心臟,在心臟搏動停止時,將異常的主動脈瓣替換為新的主動脈瓣。
雖然聽起來簡單,但SAVR畢竟是開胸手術,給患者帶來的創傷較大。尤其是對于一些年老體弱,或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來說,這種創傷難以承受。
也正因此,TAVR作為劃時代技術出現后,迅速推廣開來。2011年,FDA首次批準TAVR上市,如今全球市場規模已經極為龐大。
領頭羊美國愛德華公司,2023年在該領域收入達到38.79億美元,同比增長10.3%。后來者美敦力的業績也在繼續攀升。
回顧過去十年,TAVR也成為了一個內卷的存在。愛德華開創先河,美敦力奮起直追,雅培也在加速布局。但這些巨頭的涌入,并沒有造成這一市場規模的逼仄。
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全球TAVR市場規模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58.9億美元。
這并不奇怪。一方面,TAVR作為“新興產業”,存在滲透率持續提升的過程;另一方面,巨頭們的競賽并非同質化競爭,而是不斷進行技術升級,擴大患者群體規模。
可以說,TAVR的市場規模增長,是愛德華、美敦力等巨頭“卷技術”帶來的結果。而這,也是內卷該有的樣子。
/ 01 / 愛德華的持續進擊
說到TAVR領域,就離不開美國愛德華公司。
這位名義上的TAVR鼻祖,在2011年拿下了TAVR的FDA第一證。由此,愛德華開啟了市值的飆升之路。
以2012年為起點,愛德華股價至今最高漲幅超過10倍,市值一度逼近800億美金;如今股價雖有所下跌,但市值仍然達到510億美金。
這背后,離不開愛德華的自我革命。
成立于1958年的愛德華,主攻人工心臟瓣膜。從1960年的第一個機械瓣,到1965年的第一個生物瓣(豬主動脈瓣),再到之后的牛心包瓣,愛德華持續領跑外科人工心臟瓣膜市場。
不過,在外科人工心臟瓣膜業務如日中天之際,愛德華并沒有自我滿足,而是以自我革命的方式,收購了以色列公司PVT,正式進入TAVR領域。
也正是在愛德華的帶領下,PARTNER系列研究面世,開啟了迎戰SAVR的先河,并率先打破治療僵局。
2007年,愛德華的首款TAVR產品Sapien獲得CE認證,并在2011年獲FDA批準在美國上市,由此開始傳奇故事。
當然,從打破僵局到如今依然鼎盛之極,十余年的增長不只有自我革命的故事,更是巨頭持續進擊的過程。
TAVR產品上市之初,只獲批了不可手術或手術高?;颊叩倪m應癥。但在后續十年間,PARTNER系列研究陸續證實了TAVR針對無法手術、手術高危、中危和低?;颊叩膬炐?,奠定了TAVR治療重度AS(重度主動脈狹窄)的地位。
2017年ACC/AHA的指南,將TAVR推薦的適應癥拓展至手術中風險患者。2019年,FDA批準愛德華Sapien 3的適應癥拓展至手術低風險的患者。
也正是得益于此,TAVR適應癥群體得到極大拓展,也由此支撐了TAVR巨頭的股價飆升邏輯。
/ 02 / 美敦力的步步緊逼
TAVR這一百億美金市場的發展,不只有領跑者一家獨大的故事,還有后來者步步緊逼的劇情。這個后來者,就是美敦力。
在愛德華持續向前的同時,美敦力也不甘示弱,其于2009年收購主動脈瓣膜獨角獸CoreValve,彼時CoreValve全球植入量已達2600多例。
這背后,既是一個內卷的故事,又是一個關于技術競賽的故事。美敦力收購的CoreValve,在產品設計理念上和愛德華有本質差別。
愛德華的TAVR產品為球擴瓣,釋放時球擴式瓣膜隨球囊的擴張而被撐開在瓣環平面;
而CoreValve的產品為自膨式,釋放時自膨式瓣膜隨輸送鞘管的回撤自行膨脹展開,工作區域位于原有瓣環之上。
產品的差異,自然會帶來治療層面的區別。相較而言,CoreValve的產品具有兩大明確的優勢:
1)其通過采用環上瓣設計,盡可能保留有效瓣口面積,優化瓣口血流動力學特性,減少瓣膜擴張對左室流出道的損傷;
2)通過可回收系統實現回收或再定位,提高容錯率。
當然,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扎實的臨床數據之上。
收購之后,美敦力通過CoreValve、NOTION、SURTAVI及Evolut low risk系列臨床研究,證明了其Evolut系列產品相對SAVR的非劣性或優效性臨床結局。
美敦力花了10年時間,直至2019年與愛德華齊頭并進,將TAVR適應癥拓展到了手術低危人群。
/ 03 / 共同塑造的歷史進程
回顧過去10年,全球TAVR市場的規模擴大,可以說是愛德華和美敦力共同塑造的歷史進程。愛德華和美敦力為了臨床試驗的成功及產品獲批,都經歷了TAVR產品的持續迭代。
愛德華從未停止對TAVR產品的研發和更新迭代,目前的主力產品是第三代TAVR Sapien3。
從臨床數據看,新一代的產品在死亡率、瓣周漏、起搏器植入率等安全性、有效性指標中均有更好的表現。
隨著愛德華SAPIEN產品不斷迭代,醫生手術水平持續提升,患者預后在不斷提升。從最初代產品到SAPIEN3,接受TAVR的手術患者30天全因死亡率已從最早的6.3%降至1.1%(經股入路)。
目前,愛德華正在研發第四代TAVR產品,目標得到best in class的安全性、有效性結果,并進一步增加手術時的控制度和釋放位置的準確性,并減少手術前的準備時間。
美敦力也是如此。其迭代產品和系列研究一直在加速推進之中,相繼推出了Evolut R、Evolut PRO、Evolut PRO+等治療方案。
美敦力Evolut PRO于2021年12月獲NMPA批在中國上市,其最新產品Evolut FX于2021年8月獲得美國FDA批準。作為最新一代產品,尺寸全覆蓋,內置黃金標記,導管尖端重新設計使血管入路更加順暢。
某種程度上,TAVR市場的繁榮皆因巨頭對于技術迭代的執著。而風險也在于此。
在愛德華的財報中,一直存在的風險因素,便是技術迭代。可以說,為了在這一巨大市場生存,不管是愛德華還是美敦力,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這加速了TAVR技術的不斷成熟。最新一代TAVR相比最初的TAVR,在術后死亡率及各種植入后并發癥層面,都有了極大的改善。
也正因此,不管是患者還是醫生,對于TAVR的接受度才會更高。最終,造就了TAVR市場的繁榮。
/ 04 / 總結
過去幾年,國內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火爆邏輯,是國產替代。在海外,相關賽道已經非常成熟,而在國內仍由海外巨頭主導。
成熟的商業模式,加上“逆向工程”思維,國內企業的脫穎而出似乎不是難事。但從國內TAVR先驅們的股價表現來看,只有“逆向工程”思維遠遠不夠。
參考海外巨頭們的崛起,如何通過技術創新、迭代,做到“普惠”到更多病人的瓣膜產品,才是最為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