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經濟觀察團 芳芳
新年伊始,各上市銀行過去一年的業績相繼曝光。截至目前,A股已有陸續9家上市銀行披露了2023年度業績快報,包括7家城商行:杭州銀行、長沙銀行、齊魯銀行、青島銀行、廈門銀行、蘭州銀行、寧波銀行,以及2家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
2023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整體經營環境向好,9家上市銀行均實現歸母凈利潤正增長。其中,杭州銀行、齊魯銀行、青島銀行以及寧波銀行同比增速超10%,杭州銀行增速超過23%,盈利能力突出。
營收方面,全行業凈息差下行下,廈門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2023年營收下滑,其余6家實現正增長。而受區域經濟環境變化影響,各銀行業績分化繼續拉大。
同時,行業資產質量普遍改善,佼佼者杭州銀行、寧波銀行不良貸款率均低至0.76%。而蘭州銀行多個數據表現不佳,其中不良率1.72%位居九家之首,撥備率也低于行業均值,加權凈資產收益率僅為個位數。
2024年開年以來,A股市場呈現持續波動的走勢,絕大多數銀行股頂住壓力,維持住了上漲態勢。例如中信銀行、長沙銀行等多家銀行,年內累計漲幅超過10%。
01、行業兩極分化,三家營收負增長,杭州銀行凈利潤增速奪冠
根據金融監管總局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為417.29萬億元,同比增加了9.9%。整體來看,銀行業基本盤向好,而9家銀行的業績快報,也傳遞出積極信號。
從營收來看,9家中有6家銀行實現營收正增長。其中,長沙銀行2023年實現營收248.03億元,同比增長8.46%,是目前已公布業績快報的上市銀行中,營收同比增速最快的一家。
齊魯銀行增速緊隨其后,2023年實現營收119.52億元,同比增長8.03%。其余四家營收正增長的上市銀行,分別是蘭州銀行、青島銀行、杭州銀行和寧波銀行,營收增長在6%-7%上下。
與此前上市銀行營收雙位數增長的高速時代相比,各家的增速均有所回落,上述6家銀行的營收增速均進入到個位數時代。
此外,另外3家上市銀行還出現了營收下滑,行業兩極分化態勢明顯。具體來看,廈門銀行2023年實現營收56.1億元,同比下滑4.84%,是下滑最為嚴重的一家。中信銀行和招商銀行的凈利潤增速也均為負值,分別為-2.6%和-1.64%。
凈利潤方面,9家上市銀行均實現凈利潤正增長,杭州銀行、齊魯銀行、青島銀行和寧波銀行更是實現雙位數增長,表現優異。
具體來看,杭州銀行2023年實現凈利潤143.83億元,同比猛增23.15%,是凈利潤增長最高的一家銀行。作為根植于杭州地區的上市銀行,杭州銀行業務戰略性布局于長三角、珠三角等多個發達經濟圈,從其盈利表現來看,增長勢頭強勁。
齊魯銀行、青島銀行和寧波銀行則分別實現凈利潤42.32億元、35.49億元、255.35億元,增速分別為18.02%、15.11%和10.66%。
而長沙銀行、中信銀行、蘭州銀行、招商銀行和廈門銀行等五家的凈利潤增速均低于10%。其中,營收下滑最多的廈門銀行,凈利潤增速也是9家銀行中最低的,僅有6.18%。
結合各家銀行的營收和凈利潤表現來看,行業整體的歸母凈利潤率均表現不俗。其中,杭州銀行、廈門銀行、寧波銀行和招商銀行均超過40%,分別為41.08%、47.43%、41.46%、43.23%,盈利能力較強。
而青島銀行和蘭州銀行歸母凈利潤率則低于30%,分別為28.46%和23.19%,與上述幾家相比盈利能力較弱。
02、資產規模穩增,不良率走低,蘭州銀行多個數據墊底
資產規模方面,盡管業績水平有高有低,但9家上市銀行的總資產規模都實現了正增長。
其中,齊魯銀行、青島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長沙銀行等共計五家銀行增速超過10%,分別達到了19.56%、14.80%、14.60%、13.91%和12.74%。其余三家增速為個位數,其中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和廈門銀行增速超過5%。而在2023年,蘭州銀行總資產僅增長4%,位居九家末尾。
從各家銀行總資產規模變化來看,地域差距再度凸顯。齊魯銀行、青島銀行、寧波銀行和杭州銀行等位于山東和浙江發達地區的銀行,資產規模增長位于前列,上漲勢頭更足。
此外,除了蘭州銀行,8家上市銀行的資產增速明顯高于營收增速。這一方面顯示行業增長空間可期,但資產增速與營收增速之間差異化表現,也與大環境降本增效,以及各行資產收益有所下滑密切相關。
一方面,隨著過去一年降準降息政策的接連出臺,權益市場不斷走低,導致銀行全線資產收益率不斷下調;另一方面,銀行為降低風險,填補不良客群帶來的缺陷,開始將資產配置到更優質的客群中。當然,現階段的業績快報披露信息有限,更深層次的原因還需等待年報披露后獲取。
資產質量方面,9家銀行中7家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降低,寧波銀行和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出現微升。其中,杭州銀行、廈門銀行、寧波銀行、招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均保持在1%以下,招商銀行為0.95%,其余三家均為0.76%。
而長沙銀行、齊魯銀行、青島銀行、中信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5%、1.26%、1.18%、1.18%;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水平最高,達到了1.72%。
撥備覆蓋率方面,8家銀行均保持高位。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205.14%。
其中,杭州銀行、寧波銀行、招商銀行三家的撥備覆蓋率分別為561.42%、461.36%、437.70%,相較2022年末均有所下降,但仍在400%以上,位居9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TOP3,遠高于行業平均值。
長沙銀行、齊魯銀行、青島銀行、廈門銀行和中信銀行,各自的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14.21%、303.58%、225.96%、412.20%和207.59%,相較2022年末,分別上升3.12個百分點、22.52個百分點、6.19個百分點、24.27個百分點和6.40個百分點。
而蘭州銀行撥備率僅為197.51%,雖然有所上升,但撥備率依舊在9家銀行中墊底。
此外,與撥備覆蓋率相對應的,是各家銀行的加權凈資產收益率表現。其中,招商銀行達到16.22%,位居九家銀行首位。往下依次為杭州銀行和寧波銀行,加權凈資產收益率分別達到15.57%和15.08%。而齊魯銀行、長沙銀行、廈門銀行、中信銀行、青島銀行緊隨其后,加權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2.90%、12.50%、11.18%、10.80%、10.71% 。
蘭州銀行再次墊底,加權凈資產收益率為5.96%,是九家銀行中唯一低于10%的一家。
03、LPR下調穩定市場信心,各銀行積極布局
就在2月20日,央行發布最新消息,5年期以上LPR下調25個基點(BP)至3.95%。據悉,這是自2020年4月以來的第六次降息,也創下2019年LPR形成機制改革后的最大降幅。這次超預期的下調動作,彰顯了央行穩增長、穩地產以及促融資的市場信心。
受消息面影響,21日收盤后,銀行板塊整體快速拉升, 9家上市銀行中,寧波銀行上漲7.45%、齊魯銀行上漲6.09%,招商銀行上漲5.83%,其余各家也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漲態勢。
根據中信建投研報,此次LPR下調時點符合預期,5年期下調幅度超出市場預期?!?年期不動+5年期下調”的政策組合,一方面有利于刺激房地產需求側改善、托底宏觀經濟,另一方面體現了政策呵護銀行息差的態度。
另外,國泰君安證券研報顯示,此次降息有助于提振市場預期,通過以價換量促進需求進一步恢復。居民端,5年期以上LPR下降一方面會減輕按揭月供壓力,改善提前還款趨勢,一方面也有助于刺激購房需求;企業端,5年期以上LPR下降將傳導至企業實際貸款利率,降低企業中長期融資成本。降息落地,寬信用和穩增長的政策環境利好銀行板塊投資。
除了整體大環境向好,各家銀行也紛紛行動起來。作為頭部城商行之一的杭州銀行,面臨同質化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將“體驗管理”發展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圍繞“客戶導向+數智賦能”,在線下網點不斷進行服務、設備、技術、環境等多層面的創新及升級,來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客戶期望。
而作為湖南省最大的地方法人銀行,長沙銀行始終堅持“立足長沙、深耕湖南、輻射廣東”,不斷開拓省內市外市場,優化業務結構、經營提質增效,同時加強風險控制能力,從而得以在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此外,在風險管理層面,招商銀行則不斷規范自身管理工作,提升員工信用意識,在“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配合下,有效增強自身的信貸風險防控能力。同時,還充分發揮征信服務信貸、服務群眾、服務民生、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的作用。
在最近舉辦的2024年商業銀行年度工作會議中,各家銀行紛紛表示,將繼續把穩中求進作為發展總基調,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增動能、防風險、開新局各項工作,進一步發揮職能定位、優化金融資源供給,推動高質量發展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見效。
展望2024年,風險與機遇并存,隨著中央要求的金融服務建設規劃不斷推進,各地服務實體經濟、增加各項貸款投放力度加強。各家銀行如何在把握自身區域市場特色的基礎上,進行業務模式創新升級、保持優勢特色,是整個行業的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