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黑石掌門人降薪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黑石掌門人降薪了

在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低迷情緒下,就連蘇世民的年薪也降了,一下子少了近20億元人民幣。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投資界PEdaily 周佳麗

出乎意料。

根據路透社報道,黑石掌門人蘇世民(Steve Schwarzman)去年獲得8.967億美元的酬勞(約合人民幣6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Jonathan Gray的收入也少了快一半。

也就是說,在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低迷情緒下,就連蘇世民的年薪也降了,一下子少了近20億元人民幣。

這與去年黑石面臨的種種挑戰息息相關——2023年黑石的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又因宏觀市場影響,而不得不放緩退出步伐,整體退出數量與金額有限。于是才有了高管收入打折的一幕。這也是全球資本市場震蕩下的一縷縮影。

2023,蘇世民收入減少3成

我們從黑石最新提交的監管文件中,看到了更多信息——

先來看看黑石高管人員的收入構成。根據文件,黑石指定執行官員的薪酬要素為:基本薪酬(由基本工資、現金獎金和股權薪酬組成)+績效薪酬(由附帶利息和激勵費用分配組成)。這意味著,黑石高管的薪酬與公司的業績強掛鉤。

如蘇世民,這么多年來,他的年基本工資與黑石總裁、CFO等執行官的薪資一樣,保持在相對較低水平的35萬美元(約250萬元人民幣)。不過,這位執掌萬億美金規模的PE老大在其他方面獲得了更高的收入。

擁有黑石集團近20%的股份,約2.32億股股票,蘇世民絕大部分收入來自股息支付。文件顯示,2023年蘇世民近9億美元的收入主要來自近7.8億美元的股息支付。此外,他在去年還獲得了約1.2億美元的“附帶利息”和其它薪酬。

對比前兩年,蘇世民2023年的收入是一降再降。2021年,蘇世民年薪首次突破10億美元,達到了11億美元。2022年,這一數字更是攀升至創紀錄的13億美元,在當年是摩根大通和高盛等投行掌門人的30多倍。

職級僅次于蘇世民,Jonathan Gray的收入也呈現大幅縮水——2023年總收入為2.66億美元,比一年前的4.792億美元同比減少44%。他從與持有的股票掛鉤的股息中獲得了1.41 億美元,以及1.25億美元的工資、股票獎勵和其它報酬。

文件中還提到,為增強員工與公司利益的一致性,黑石在2007年就為某些符合條件的員工制定了獎金遞延計劃。在2023年,除蘇世民以外的所有員工均未獲得2023年獎金,均被選為參加獎金遞延計劃。其中,Jonathan Gray 2023財年的年度現金獎金支付也將被推遲。

黑石高管的收入情況,也直接反映了黑石上一年度的真實境況。面對較高利率以及不確定的經濟前景,黑石在2023年的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尤其是第四季度更是觸目驚心——去年最后三個月,黑石營收同比下降25%,凈利潤同比暴跌85%,稀釋后每股收益大幅度縮減73%。

印象深刻的還有黑石房地產投資的估值縮水。過去一年,黑石最核心的房地產策略板塊的價值經歷不同程度地下滑:機會主義房地產投資2023年業績下降了6.3%,而其更穩定的創收“核心+”投資則下降了4.3%。這已經是黑石房地產業務至少連續四個季度錄得最差表現了。

而與高管薪酬直接掛鉤的退出業務,同樣面臨挑戰。受并購市場冷清影響,潛在買家保持謹慎觀望,黑石通過出售投資項目套現的難度大大增加,加上高利率抑制了估值,黑石減少了交易量。“如果我們不能為投資者提供盡可能多的服務,我們的收益就會減少。這就是商業模式。”Jonathan Gray 曾談此表示。

不過即便有所縮水,蘇世民的收入仍然是金融行業有史以來最高的年薪之一。

交易枯竭,華爾街集體降薪了

如蘇世民所言,2023年是全球市場動蕩的一年。此情此景,私募股權從業者度過了艱難的一年。

在利率上升和宏觀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形下,許多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跌入創立以來最糟糕時期。PitchBook數據顯示,去年美國私募股權投資退出活動相對于該行業管理的資本規模跌至前所未有的低點,目前退出投資的持有期中位數達到6.4年,為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退出阻礙加劇,LP難以回籠資金,于是部分投資機構越來越難籌集到新的資金,漸漸陷入到一個并不健康的循環。這也直接影響了機構里員工的工作和收入,甚至罕見出現裁員的一幕——如美國一家VC機構Greycroft,由于未能達到募資目標,決定解雇旗下5名投資人;風險投資機構OpenView宣布停止投資并裁掉了大部分員工等等。

為削減開支,投資機構內部每年漲薪的規律漸漸停滯。美國一家與金融公司合作的獵頭公司Heidrick &Struggles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基本工資增長放緩,機構即將支付的年度獎金也“受到了一些威脅”。這意味著,行業從業者可能面臨不同程度的降薪。

“由于融資減少和并購減少,今年許多公司的獎金將持平。”該公司美洲私募股權區域管理合伙人Jonathan Goldstein表示。行業的招聘速度也尤其放緩,投資于科技領域的私募股權機構更是如此,且需求已轉向具備信貸、特殊情況以及運營方面背景的候選人。與此同時,隨著招聘需求降溫,投資機構2024年的薪酬可能會保持不變。

相比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收入情況,華爾街投行們可謂度過了失望的一年,他們的薪資跌幅更為強烈。

由于利率高企導致金融市場交易慘淡,投資銀行家們的年終獎金正面臨不同程度的下調。包括花旗集團、高盛及摩根士丹利等大型投行機構都在進行成本削減,他們裁掉了數千個工作崗位,或在準備推行降薪減員措施的路上。

要知道,長期以來,獎金在金融公司員工總薪酬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即使剛從大學畢業幾年的初級員工,都十分期待收到年終獎,并期望數值超過他們全年的基本收入。而當他們成長到更高級別時,則有機會獲得高于工資數倍的獎金。

但現在情況變了。紐約薪酬咨詢公司Johnson Associates表示,由于利率上升抑制了交易活動并減少了新股上市,2023華爾街的獎金下調幅度高達25%,投行巨頭公司的多數業務部門在承受著降薪的壓力,大多數華爾街員工不得不再等一年才能看到年終獎金的反彈。

華爾街一家獵頭公司的管理合伙人從投資銀行候選人那里聽到了不少抱怨——投行提供的晉升機會減少了。“有很多人沒有獲得晉升機會,因為員工晉升,意味著公司需要花更多錢。” 她說。

“降低預期,放平心態”

大洋彼岸的另一邊,國內一級市場也經歷著相似一幕。

過去一年,中國VC/PE行業行至前所未有的低谷。募資依然不容易:根據清科研究中心報告,2023年,我國股權投資市場募資規模達1.8萬億元,依舊維持下降趨勢。其中大額基金基金募資呈現收縮,合計規模同比下降超40%。LP市場中,國資已經是人民幣基金的最主要出資方,出資占比超八成。

投資與退出層面也并不樂觀。2023年,投資市場延續下行態勢,投資案例數及金額分別同比下降11.8%和23.7%。而受市場環境影響,去年中國股權投資行業的退出總量減少,被投企業IPO同比下降21.3%。

放眼望去,中國VC/PE行業在募、投、退上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而種種變化之間,也影響著創投行業從業者的流向。

這一年,我們目睹了不少頭部機構的降薪減員。而當時代的鐘擺來到人民幣基金這一方,機構的薪資體系也開始按人民幣基金的標準發放,做VC掙大錢的夢想似乎漸行漸遠。

最近也聽說了一些關于VC/PE薪資的傳聞,比如:上海一家知名基金年終獎只象征性地發了1個月,而往年有5-6個月;北京一家頭部人民幣基金的前臺投資人員,因投資指標不達標而被罰款;華南某本土機構因要求投資人強制性跟投,一些投資人堪稱“倒貼打工”;長三角某國資機構投資經理每月到手薪資只有五六千等等。

暗流涌動之中,有人即便降薪也決定茍著,認為“大環境如此,能有份工作就已經不錯”,也有不少投資人朋友選擇了轉行,或者加入此前投資的創業公司;還有人做副業或者干脆全職做起了博主,在各個社交平臺總能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

當然,更大一部分人依舊耐心地扎根在此處。正如一位知名機構創始合伙人感慨,VC是一個周期性極強的行業,正如2016年大家還喊著資本寒冬,2018年卻開始收獲IPO盛宴,做投資需要適當屏蔽噪音。

2024會變好嗎?海內外多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掌門人認為,今年將是一個更有希望的年份。

高盛CEO大衛·所羅門在今年早些時候的電話會議上表示:“近期資本市場的活動令我感到鼓舞。我不會說它會立即回到10年平均水平,但現在已經有了實質性的改善。”

最好的對策是降低預期、放平心態,并且逐步去觀察市場的一些變化——還記得今年開年,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符績勛這樣展望新的一年:

或許,2024年會是個融資的好時候,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然需要降低預期,如果還按照一兩年前的股權投資估值預期去融資或募資,那么將會比較困難。在幾乎難以預測未來幾年變化的狀態下,我認為投資同行都需要共勉:我們只能動態地去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并且認識到股權投資是一個“馬拉松”的過程。

低谷總會來,低谷也總會過去。依舊是那個最樸素的道理,踏踏實實把自己做好,時間會獎勵那些沉淀下來的人。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黑石集團

3.3k
  • 黑石集團最新房地產債務戰略基金完成80億美元募資
  • 大手筆拿下一家咨詢公司,黑石集團進入收購活躍期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黑石掌門人降薪了

在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低迷情緒下,就連蘇世民的年薪也降了,一下子少了近20億元人民幣。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投資界PEdaily 周佳麗

出乎意料。

根據路透社報道,黑石掌門人蘇世民(Steve Schwarzman)去年獲得8.967億美元的酬勞(約合人民幣6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Jonathan Gray的收入也少了快一半。

也就是說,在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低迷情緒下,就連蘇世民的年薪也降了,一下子少了近20億元人民幣。

這與去年黑石面臨的種種挑戰息息相關——2023年黑石的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又因宏觀市場影響,而不得不放緩退出步伐,整體退出數量與金額有限。于是才有了高管收入打折的一幕。這也是全球資本市場震蕩下的一縷縮影。

2023,蘇世民收入減少3成

我們從黑石最新提交的監管文件中,看到了更多信息——

先來看看黑石高管人員的收入構成。根據文件,黑石指定執行官員的薪酬要素為:基本薪酬(由基本工資、現金獎金和股權薪酬組成)+績效薪酬(由附帶利息和激勵費用分配組成)。這意味著,黑石高管的薪酬與公司的業績強掛鉤。

如蘇世民,這么多年來,他的年基本工資與黑石總裁、CFO等執行官的薪資一樣,保持在相對較低水平的35萬美元(約250萬元人民幣)。不過,這位執掌萬億美金規模的PE老大在其他方面獲得了更高的收入。

擁有黑石集團近20%的股份,約2.32億股股票,蘇世民絕大部分收入來自股息支付。文件顯示,2023年蘇世民近9億美元的收入主要來自近7.8億美元的股息支付。此外,他在去年還獲得了約1.2億美元的“附帶利息”和其它薪酬。

對比前兩年,蘇世民2023年的收入是一降再降。2021年,蘇世民年薪首次突破10億美元,達到了11億美元。2022年,這一數字更是攀升至創紀錄的13億美元,在當年是摩根大通和高盛等投行掌門人的30多倍。

職級僅次于蘇世民,Jonathan Gray的收入也呈現大幅縮水——2023年總收入為2.66億美元,比一年前的4.792億美元同比減少44%。他從與持有的股票掛鉤的股息中獲得了1.41 億美元,以及1.25億美元的工資、股票獎勵和其它報酬。

文件中還提到,為增強員工與公司利益的一致性,黑石在2007年就為某些符合條件的員工制定了獎金遞延計劃。在2023年,除蘇世民以外的所有員工均未獲得2023年獎金,均被選為參加獎金遞延計劃。其中,Jonathan Gray 2023財年的年度現金獎金支付也將被推遲。

黑石高管的收入情況,也直接反映了黑石上一年度的真實境況。面對較高利率以及不確定的經濟前景,黑石在2023年的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尤其是第四季度更是觸目驚心——去年最后三個月,黑石營收同比下降25%,凈利潤同比暴跌85%,稀釋后每股收益大幅度縮減73%。

印象深刻的還有黑石房地產投資的估值縮水。過去一年,黑石最核心的房地產策略板塊的價值經歷不同程度地下滑:機會主義房地產投資2023年業績下降了6.3%,而其更穩定的創收“核心+”投資則下降了4.3%。這已經是黑石房地產業務至少連續四個季度錄得最差表現了。

而與高管薪酬直接掛鉤的退出業務,同樣面臨挑戰。受并購市場冷清影響,潛在買家保持謹慎觀望,黑石通過出售投資項目套現的難度大大增加,加上高利率抑制了估值,黑石減少了交易量。“如果我們不能為投資者提供盡可能多的服務,我們的收益就會減少。這就是商業模式。”Jonathan Gray 曾談此表示。

不過即便有所縮水,蘇世民的收入仍然是金融行業有史以來最高的年薪之一。

交易枯竭,華爾街集體降薪了

如蘇世民所言,2023年是全球市場動蕩的一年。此情此景,私募股權從業者度過了艱難的一年。

在利率上升和宏觀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形下,許多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跌入創立以來最糟糕時期。PitchBook數據顯示,去年美國私募股權投資退出活動相對于該行業管理的資本規模跌至前所未有的低點,目前退出投資的持有期中位數達到6.4年,為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退出阻礙加劇,LP難以回籠資金,于是部分投資機構越來越難籌集到新的資金,漸漸陷入到一個并不健康的循環。這也直接影響了機構里員工的工作和收入,甚至罕見出現裁員的一幕——如美國一家VC機構Greycroft,由于未能達到募資目標,決定解雇旗下5名投資人;風險投資機構OpenView宣布停止投資并裁掉了大部分員工等等。

為削減開支,投資機構內部每年漲薪的規律漸漸停滯。美國一家與金融公司合作的獵頭公司Heidrick &Struggles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基本工資增長放緩,機構即將支付的年度獎金也“受到了一些威脅”。這意味著,行業從業者可能面臨不同程度的降薪。

“由于融資減少和并購減少,今年許多公司的獎金將持平。”該公司美洲私募股權區域管理合伙人Jonathan Goldstein表示。行業的招聘速度也尤其放緩,投資于科技領域的私募股權機構更是如此,且需求已轉向具備信貸、特殊情況以及運營方面背景的候選人。與此同時,隨著招聘需求降溫,投資機構2024年的薪酬可能會保持不變。

相比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收入情況,華爾街投行們可謂度過了失望的一年,他們的薪資跌幅更為強烈。

由于利率高企導致金融市場交易慘淡,投資銀行家們的年終獎金正面臨不同程度的下調。包括花旗集團、高盛及摩根士丹利等大型投行機構都在進行成本削減,他們裁掉了數千個工作崗位,或在準備推行降薪減員措施的路上。

要知道,長期以來,獎金在金融公司員工總薪酬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即使剛從大學畢業幾年的初級員工,都十分期待收到年終獎,并期望數值超過他們全年的基本收入。而當他們成長到更高級別時,則有機會獲得高于工資數倍的獎金。

但現在情況變了。紐約薪酬咨詢公司Johnson Associates表示,由于利率上升抑制了交易活動并減少了新股上市,2023華爾街的獎金下調幅度高達25%,投行巨頭公司的多數業務部門在承受著降薪的壓力,大多數華爾街員工不得不再等一年才能看到年終獎金的反彈。

華爾街一家獵頭公司的管理合伙人從投資銀行候選人那里聽到了不少抱怨——投行提供的晉升機會減少了。“有很多人沒有獲得晉升機會,因為員工晉升,意味著公司需要花更多錢。” 她說。

“降低預期,放平心態”

大洋彼岸的另一邊,國內一級市場也經歷著相似一幕。

過去一年,中國VC/PE行業行至前所未有的低谷。募資依然不容易:根據清科研究中心報告,2023年,我國股權投資市場募資規模達1.8萬億元,依舊維持下降趨勢。其中大額基金基金募資呈現收縮,合計規模同比下降超40%。LP市場中,國資已經是人民幣基金的最主要出資方,出資占比超八成。

投資與退出層面也并不樂觀。2023年,投資市場延續下行態勢,投資案例數及金額分別同比下降11.8%和23.7%。而受市場環境影響,去年中國股權投資行業的退出總量減少,被投企業IPO同比下降21.3%。

放眼望去,中國VC/PE行業在募、投、退上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而種種變化之間,也影響著創投行業從業者的流向。

這一年,我們目睹了不少頭部機構的降薪減員。而當時代的鐘擺來到人民幣基金這一方,機構的薪資體系也開始按人民幣基金的標準發放,做VC掙大錢的夢想似乎漸行漸遠。

最近也聽說了一些關于VC/PE薪資的傳聞,比如:上海一家知名基金年終獎只象征性地發了1個月,而往年有5-6個月;北京一家頭部人民幣基金的前臺投資人員,因投資指標不達標而被罰款;華南某本土機構因要求投資人強制性跟投,一些投資人堪稱“倒貼打工”;長三角某國資機構投資經理每月到手薪資只有五六千等等。

暗流涌動之中,有人即便降薪也決定茍著,認為“大環境如此,能有份工作就已經不錯”,也有不少投資人朋友選擇了轉行,或者加入此前投資的創業公司;還有人做副業或者干脆全職做起了博主,在各個社交平臺總能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

當然,更大一部分人依舊耐心地扎根在此處。正如一位知名機構創始合伙人感慨,VC是一個周期性極強的行業,正如2016年大家還喊著資本寒冬,2018年卻開始收獲IPO盛宴,做投資需要適當屏蔽噪音。

2024會變好嗎?海內外多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掌門人認為,今年將是一個更有希望的年份。

高盛CEO大衛·所羅門在今年早些時候的電話會議上表示:“近期資本市場的活動令我感到鼓舞。我不會說它會立即回到10年平均水平,但現在已經有了實質性的改善。”

最好的對策是降低預期、放平心態,并且逐步去觀察市場的一些變化——還記得今年開年,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符績勛這樣展望新的一年:

或許,2024年會是個融資的好時候,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然需要降低預期,如果還按照一兩年前的股權投資估值預期去融資或募資,那么將會比較困難。在幾乎難以預測未來幾年變化的狀態下,我認為投資同行都需要共勉:我們只能動態地去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并且認識到股權投資是一個“馬拉松”的過程。

低谷總會來,低谷也總會過去。依舊是那個最樸素的道理,踏踏實實把自己做好,時間會獎勵那些沉淀下來的人。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溪县| 察雅县| 六安市| 泾阳县| 垫江县| 神农架林区| 富宁县| 华阴市| 抚顺市| 财经| 揭东县| 岗巴县| 上思县| 阿合奇县| 古浪县| 边坝县| 桦甸市| 黄梅县| 大冶市| 高尔夫| 出国| 安吉县| 镇安县| 嘉荫县| 岗巴县| 镇赉县| 手游| 获嘉县| 康乐县| 胶南市| 肇东市| 平顺县| 西安市| 罗田县| 新田县| 姚安县| 南通市| 修水县| 田阳县| 甘南县| 武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