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加工行業開始內卷了。
2023年2月28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的《2023我國小龍蝦加工業調查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3年小龍蝦加工業利潤下滑,小龍蝦加工業競爭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旺季,小龍蝦價格跳水,這也使得加工企業得以用更低的成本收購小龍蝦。報告顯示,經過抽樣調查統計,小龍蝦加工企業的收購均價分別是:2021年為6-7元/斤,2022年為11-13元/斤,2023年為7.5-8.5元/斤。
但成本下降卻沒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根據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小龍蝦產業分會對全國的96家小龍蝦加工企業的調查統計,最近三年,小龍蝦加工企業凈利潤率分別為,2021年為4.4%,2022年為5.4%,2023年為3.65%。
對此,近年來先后收購新宏業和新柳伍兩家小龍蝦加工企業的安井食品在2023年半年報中有所解釋。安井食品稱,報告期內,小龍蝦行業原材料價格有所下降,小龍蝦產品價格也相應下降。
根據民生證券在研報中分析稱,2023年Q2,安井食品毛利率小幅下降至19.9%,與小龍蝦原材料價格有所下降有關,原料價格下降,產品價格也相應下降。華創證券也在研報中表示,2023年Q2,小龍蝦價格下降拖累了安井食品整體毛利。
小龍蝦價格下滑還使得國聯水產2023年陷入虧損。1月30日晚,國聯水產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營收49億元-53億元,與2022年的51.14億元基本持平;歸母凈利虧損3.6億元-4.8億元。
國聯水產稱,2023年,水產行業受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及下游消費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南美白對蝦、小龍蝦等市場行情持續低迷,產品銷售價格下跌。
而上述報告觀察,2023年小龍蝦加工企業中虧損數量逐年增加,且虧損額在增大。據統計,2021年虧損為5家,虧損額為2503.77萬元,其中虧損最多的為1255萬元,最少的為75萬元;2022年虧損為10家,虧損額為2237.51萬元,其中虧損最多的為652萬元,最少的為6.84萬元;2023年虧損為13家,虧損額為6687.3萬元,其中虧損最多的為2891萬元,最少的為67萬元。
根據報告分析,2023年小龍蝦加工業利潤下滑與發展過快、產能過剩有關。
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小龍蝦養殖面積約2900萬畝,產量約300萬噸。另據《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3)》,2022年我國小龍蝦養殖面積達2800萬畝、產量超289萬噸。相比2022年,全國小龍蝦產量進一步增長。
報告指出,由于資本的進入,小龍蝦加工企業的產能也迅速提升。另外,主產區養殖面積的擴大,為了完善產業鏈,各省紛紛新建了大型的小龍蝦加工廠,企業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此外,小龍蝦加工分為初級加工和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以初級加工為主。初級加工產品主要包括速凍蝦尾、蝦仁、速凍和即食食品為主,即食產品中近年來又以小龍蝦預制菜增長最為迅速,叮咚買菜、盒馬、海底撈等品牌都先后推出了自家小龍蝦預制菜。
但入局者眾多不僅是產能迅速提升,報告指出,國內的大型小龍蝦加工企業幾乎全部是生產蝦尾、調味蝦、蝦仁等幾款產品,企業間的內卷十分嚴重。
而在下游消費端,需求并不景氣。報告稱,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消費能力減弱,小龍蝦消費疲軟。不僅在國內市場,出口量也大幅下滑,2023年我國小龍蝦出口量8140.122噸,與2022年同比下降11.86%;出口額1026.1747萬美元,同比下降21.32%。
事實上,2023年,不少小龍蝦企業紛紛開始尋找新的出路。曾經專注小龍蝦的供應鏈企業湖北萊克公司在2023年開始做剁椒魚頭、酸菜魚、烤魚等新品。曾被稱為“小龍蝦第一品牌”的信良記也推出了老上海蔥油餅、檸檬酸辣雞爪等新品。
這也是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小龍蝦產業分會在報告中對加工企業給出的發展建議之一,“小龍蝦的加工時間已經由原來的100多天,縮短到現在的60多天。小龍蝦加工企業必須開發小龍蝦以外的加工產品,以滿足工廠全年生產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