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2月29日14:14,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上漲1.79%,最新價報0.91元,盤中成交額已達2616.30萬元,換手率15.62%,市場交投活躍。
港股通創新藥ETF緊密跟蹤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旨在反映港股通創新藥產業上市公司的運行特征。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31日,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987018)前十大權重股分別為石藥集團(01093)、百濟神州(06160)、信達生物(01801)、中國生物制藥(01177)、藥明生物(02269)、康方生物(09926)、康哲藥業(00867)、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藥明康德(02359)、翰森制藥(03692),前十大權重股合計占比71.82%。
財報方面,近期多家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成份公司披露年報業績預告,其中百濟神州全年營業總收入為174.23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82.1%,主要受益于核心市場產品銷售額的增長,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商品名:百悅澤)全球銷售額達13億美元,突破十億美元大關,成為國內首個“十億美元分子”。
和黃醫藥昨日也公布了全年業績,應占凈收益錄得約1億美元,去年同期,應占凈虧損錄得約3.6億美元。2023年研發收入增長116%。和黃醫藥2024年腫瘤/免疫業務綜合收入財務指引為3億至4億美元,得益于已上市的腫瘤產品銷售額及特許權使用費30%至50%的目標增長。美國呋喹替尼已獲得收入1510萬美元。
據統計,2024年53款國產1類新藥有望獲批上市,包含恒瑞醫藥的硫酸艾瑪昔替尼片、正大天晴藥業的TQ-B3525片、海思科的HSK16149膠囊、科倫藥業的泰特利單抗注射液等。
西南證券指出,在海外宏觀降息預期下,疊加政策、估值、基本面三個維度,醫藥行業仍有結構性機會。其中,創新+出海仍是西南證券看好的思路。
東吳證券表示,底部位置疊加多因素催化,重點看好創新藥等方向:商業化方面,2023年首次申報上市的國產創新藥數量為65個(不含疫苗和中藥),與往年20多項NDA數量相比大大提高。根據新藥上市審批周期,這65款國產創新藥大部分有望于2024年逐步上市,越來越多的創新藥公司從研發階段進入到商業化兌現階段,國產創新藥有望迎來新產業周期。
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特點鮮明:
更純粹的創新藥(85%的創新藥權重占比,全市場醫藥類指數中最高);
較低估的創新藥(最新估值歷史分位數為3.36%);
底層資產是港股,可以T+0交易!
圖片來源:Wind,截至2024年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