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2024年春招在即,海歸人才的就業供需逐步釋放。
2月28日,智聯研究院發布的《2023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顯示,2024年春節后第一周,海歸優先的職位數、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均呈上揚態勢。節后第六天,海歸優先職位數升至第一天的1.1倍,海歸求職人數升至第一天的1.18倍。

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間,在國內求職的海歸群體明顯增加,是疫情前的1.4倍左右。其中,回國求職的應屆留學生群體,增至疫情前的兩倍左右。
2023年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國際人才流動逐步恢復,海外人才加速回國的趨勢有所放緩,但依然高于疫情前。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才、應屆留學生人數分別同比減少5%、22%,與2018年相比分別增長34%、70%。
從回國求職留學生的留學國家分布來看,英國占比最高,為40.7%,其次是澳大利亞和美國,分別占比16.1%和9.9%,排名與2021年、2022年一致。
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學生選擇到東南亞留學,該地區回國就業的留學生也相應增加。2023年來自馬來西亞的應屆留學生人數同比增長39%,增勢突出。
面向留學生的問卷調研顯示,“國內生活更加便利”“國內經濟恢復更好”“國內就業機會更多”是他們決定回國發展的前三大因素,選擇占比分別為54.2%、44.4%、36.4%。
此外,留學生對國際關系仍有一定擔憂,“擔心國際關系變化對留在國外發展不利”“所在國對外籍人員政策收緊”“所在國對華人政策不如以前友好”的比例分別為17.3%、16.8%、9.3%,分別比2022年上升5個、15個、5個百分點。
2023年留學生依然最看重“薪酬福利”,占比74%。關心“企業文化”的留學生占比37%,排名第二,比2022年的27.9%高出9個百分點。此外,注重組織管理、雇主形象的留學生占比,分別從2022年的9.3%、10.1%,提高到2023年的15.7%、14.2%。
可見,留學生對工作體驗的感受和評價更加理性、多元,除了薪酬福利這樣的“硬通貨”,不同維度的工作感受也成為吸引留學生的“軟砝碼”。

上述報告顯示,海歸優先崗位的平均招聘薪酬連續五年走高,2023年達15240元/月,比2022年的14680元/月增加560元,增長3.8%。
談及薪酬時,受訪者認為目前薪資水平“高于”或“遠高于”預期的海歸共占8%,高于2022年的3.9%,認為基于符合預期的比例為34.5%,低于2022年的37.5%。這三項占比共計42.5%,高于2022年的41.4%。
2023年海歸群體對薪資的滿意度略有提升,四成海歸認為“海歸身份”幫助自己在同崗位中獲得了更高薪酬。
隨著宏觀經濟回升向好,居民消費逐漸復蘇,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新動能產業為海歸人才提供更多優質崗位,也成為海歸求職的新熱點。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電氣/電力行業的海歸優先崗位同比大幅增長71.7%,保險、加工制造(原料加工/模具)、學術/科研、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崗位同比增速也位居行業前五,分別增長27.8%、17.3%、16.2%、2.9%。
從職業看,2023年海歸優先崗位增長最快的是留學輔導,同比增速為42.8%。出國留學人員的回升,帶動留學輔導崗位需求增加,作為“過來人”的海歸人才受到青睞。
增速前五職業中,高級管理、服裝/紡織設計、電子/電器/自動化工程師、市場/品牌推廣的海歸優先崗位同比增速均在10%左右。海歸人才中經管專業比例較高,管理崗、市場推廣類崗位對海歸也更加偏愛,招聘增速領先。
高端制造是海歸求職的熱門領域。
2023年海歸投遞人數增速前十行業中,旅游/度假位居首位,增速24.5%,以旅游規劃、旅游產品經理類崗位為主。其次是新能源/電氣/電力行業,增速19%。
國內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吸引海歸人才積極加入。儀器儀表及工業自動化、大型設備制造、加工制造、汽車/摩托車、航空/航天研究與制造等高端制造業,占據海歸投遞增速前十行業的五席,增速均在10%左右。
盡管就業市場供需進一步釋放,海歸就業卻并非易事,他們還不得不面臨與國內畢業生的激烈競爭。
“留學生的優勢是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強,弱勢是實習經歷匱乏。”大學生實習校招平臺實習僧CEO曾舒煜此前在接受界面教育采訪時稱,“留學生有就業意識,但海外學習壓力更大,很多碩士項目只有一年,沒那么多時間實地實習。”
曾舒煜在和一家大型外企的招聘負責人聊天時了解到,這家外企很多業務部門近年來喜歡招國內學生,而錄取的海外學生只有一種情況——既有海外留學經歷又有實習經歷。
最近三年,互聯網大廠縮減規模的同時,新能源行業開始嶄露頭角,特別是今年,智能制造領域如芯片等國家重點產業成為了焦點。
因此,曾舒煜建議,應屆畢業生選擇一個未來十年內有發展前景的行業至關重要。同時,也要努力進入行業內的第一梯隊公司,并爭取成為核心崗位員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實現個人職業成長。
近兩年,還有越來越多的海歸加入靈活就業隊伍。
被問到海歸群體是否愿意嘗試靈活就業時,超七成受訪者給出肯定答案。其中,42.9%的受訪者表示“已經有很多人在嘗試”靈活就業,32.7%的人認為靈活就業熱度“近兩年明顯升溫”,兩項占比之和75.6%,高于2022年的55.5%。
從靈活就業的業態來看,46.5%的受訪者表示海歸群體主要在嘗試短視頻博主,排名第一。其次是金融投資、知識付費、教育培訓和直播,占比分別為42.5%、35.4%、33.2%、28.8%。
與2022年相比,從事知識付費、直播的比例均提高九個百分點。這也表明,海歸群體擅長以流量、專業知識為杠桿,在靈活就業中大展拳腳。